02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02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地方标准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牵头编制单位: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时间:2023年6月 应来源可溯,生产各环节应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记录制度。稻田产品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2763的要求,水产品渔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 合NY5070、NY5073的要求,水产品销售前1个月内严禁用药。2.主要参考资料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7891优质稻谷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NY 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0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1无公害食
2、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3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 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T 5117无公害农产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 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 1135. 1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DB 51/T 24952018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稻田养鳖DB 51/T 27502021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立足山区稻渔种养区丰富的玉米叶、南瓜叶和青草资 源,集成创新了山区稻田养殖大规格草食性鱼类秸秆资源化利用新模式,优化 建立养
3、殖技术参数。在稻田鱼沟和水稻种植区设置隔离网,利用草食性鱼类摄8食青饲料后排泄漂浮性鱼粪鱼沟无底泥沉积优势,在国内率先推广稻田大规格 草鱼生态养殖3. 5万余亩,在水稻稳产的前提下,稻田草鱼亩产200余斤,饲 料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效益倍增。通过稻-草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稻-草鱼共 作模式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与传统水稻单作模 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稻-草鱼共作模式土壤中的全氮、全磷、 全钾含量分别为L 71g/kg、0. 41g/kg 14. 00g/kg,水稻单作土壤中全氮、全 磷、全钾含量分别为L33g/kg、0.31g/kg,
4、 10.04g/kg,其全氮和全钾含量明 显低于稻-草鱼共作模式。同时对稻-草鱼共作模式下养殖区和种植区的全氮、 全磷和全钾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 为L42g/kg、0.38g/kg. 13.01g/kg,水稻种植区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 为L61g/kg、0. 35g/kg、14. 58g/kg,种植区和养殖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 全钾含量分布均匀,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通过对比研究证明,稻-草鱼共作模式 对水稻具有增肥增产的作用,促进了土壤中氮磷钾元素在不同区域均匀分布, 降低了养殖区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一是亩均收
5、入明显提高。 可亩产优质稻谷500公斤左右、生态草鱼100公斤左右,亩均综合收益达4000 元以上,亩均纯收益2500元以上,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 有力地提升了稻田的综合价值。通过开发利用山区下湿田、抵洼田、搭荒田资 源,大幅度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了一季田收益反超二季田, 对山区水源条件好的二季稻田也增加了水产养殖收入,同时通过稻谷品质的提 升,带动稻渔种养区大面积稻谷收购价格达到4元/公斤以上,稻田综合收益大 幅度增加;三是激发了种粮积极性,确保了粮食安全。稻渔综合种养既种植水 稻,又养殖了鱼类,大大地提升了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极大地调动了水稻生产 的积极性,对
6、国家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以渔促 稻效果显著。通过种养结合,农药化肥减量,稻田有机质增加,稻米品质显著 提升,有力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的迫切需求;五是有力地助 推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在山区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后,为留下的老、弱、病、 妇人员提供了发展稻渔种养和就地务工的机会,直接带动秦巴山区5236户 17218名贫困人员脱贫摘帽;六是是有力助推了稻渔为基础的三产融合发展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种养、加工、销售、文旅融合,带动了优质稻米加工 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优质稻米的线上线下销售,同时可年吸引千万游客观鱼、 钓鱼、捉鱼、品鱼、购鱼及稻米认购,带动当地乡村
7、旅游业快速发展,促进了 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增加了就业需求。五、与有关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SC/T 1135.12017).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稻田养鳖(DB51/T24952018)、山区稻渔综合种养 技术规范(DB 51/T 27502021)等目前国内主要的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形成互 补关系。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本标准的编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法、四川省渔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同时是在遵循 GB/T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结构和编、农业农村部 办公厅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发展的通知(农
8、办渔(2019) 24号)、四 川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指导意见(川农业函(2019) 324号)等政府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编制符合国家对标准结构、 内容的要求。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意见。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未发现本标准涉及专利问题。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本标准一经发布,应采用适宜的方式及时向省内各地农业主管部门深入宣 传,并做好相关培训,使标准的关联方能及时、准确的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o12一、工作简况1二、标准编制原则4三、主要内容及确定依据5四、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8五、与有关标准
9、的关系10六、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关系10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11八、涉及专利的有关说明11九、实施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11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11标准名称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6月17日发出的关于下达2022年 度地方标准制修定项目立项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川质监函(2022) 339号), 批准由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地方标准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 范。2 .制定背景201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稻渔综合种养高度重视,要求稻田资源 丰富的地区,要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践证明,稻渔综合种养可在水稻稳 产的前提
10、下,通过稻渔共生、渔稻互促,实现稻渔双收、粮渔双赢,减少农药 使用量68%左右、化肥使用量50%左右,显著提升稻谷品质。但在实际生产中,稻田常规养殖品种鲤、鲫鱼在起捕时受惊钻入田泥,鳏 部和体表受伤,运输及销售成活率仅60%左右,大面积养殖销售难。同时需投 喂全价渔用配合饲料,养殖成本高达6元/斤以上,群众投饲积极性不高,发展 明显受制。因此,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前提下,充分利用稻渔综合种养区丰富 的玉米茎叶、南瓜茎叶、田边青草和稻田湿地资源,开展稻田草鱼生态养殖, 起草制订稻田草鱼生态养殖技术规范,迫在眉睫。实践证明,稻田草鱼生态养殖具有生长快、饲养成本低、鱼粪肥田效果好、 不钻泥易起捕、口感
11、优、城乡居民喜食、市场销售量大等优势,可就地将稻田 周边丰富的青饲料转化成优质鱼产品。同时亩均稻田投喂青饲料2500余斤,可 为水稻提供800余斤有机肥料,可使稻谷颗粒饱满,口感醇香,稻米品质显著 提升,稻谷增产明显,是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可 在乡村振兴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稻田常规养殖品种销售环节起捕运输成活率低、投喂配合饲料 养殖成本高等弊病,利用稻渔种养区丰富的玉米叶、南瓜叶、青草等资源优势, 通过设置隔离网,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利用稻田湿地资源开展草鱼生态养 殖,制订发布适宜稻田草鱼生态养殖的新规范,为稻渔综合种养走向标准化、 规范化、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 稻田 草鱼 生态 养殖 技术规范 编制 说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