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拔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分级模拟测试(部编版)(解析卷).docx
《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拔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分级模拟测试(部编版)(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卷)拔高-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分级模拟测试(部编版)(解析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2024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卷(C)(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共4分)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人间,桃花支不住红艳的笑靥而醉倚在春光的臂弯里,柳丝趁着风力,俯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 x,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
2、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雪,飞入了家家户户。细草芊芊的绿 yn 上,带着些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遐接的春天!(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每空0.5分,共2分)笑靥( ) 柳 x ( ) 模( )仿 绿 yn(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2分)(1)【答案】 y 絮 m 茵【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笑靥:读音xio y,酒窝儿,笑脸。柳絮:读音li x,柳树种子上面像棉絮的白色绒毛,能随风飞散。模仿:读音m fng,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绿茵:读音l
3、 yn,绿草地。 (2) 【答案】 目不遐接 目不暇接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目不遐接目不暇接。“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的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看。“暇”是“空闲”,而“遐”是“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嘹亮 端庄 木板画 山青水秀B. 静谧 窠巢 荧光屏 风餐露宿C. 高邈 粗旷 天燃气 红装素裹D. 冷冽 镶嵌 三步曲 披蓑带笠【答案】B【解析】A.木板画木版画,山青水秀山清水秀;C.粗旷粗犷;D.三步曲三部曲,披蓑带笠披蓑戴笠;故选B。3.下列句子中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外面忽然锣鼓喧天,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出去看
4、热闹。B. 似乎是受南方温润气候影响,他行事温文尔雅,说起话来咄咄逼人。C.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阵阵清香沁人心脾。D.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答案】B【解析】A.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用在此处恰当;B.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这里与前面“行事温文尔雅”相矛盾;C.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用在此处恰当;D.熙熙攘攘:也说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用在此处恰当;故选B。4.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老舍的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
5、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 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C. 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不再是不争事实。D. 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答案】B【解析】B句子没有语病。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C项成分赘余。应删去“不再”。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6、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一年四季:春天的雨,_,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给大树穿上朴素的秋装;冬天的雪,_, 为天空遮上漂亮的幕帘。A. 细腻而轻柔迅疾而猛烈凉爽而惬意慈祥而温厚B. 凉爽而惬意 迅疾而猛烈 细腻而轻柔 慈祥而温厚C. 慈祥而温厚 迅疾而猛烈 凉爽而惬意 细腻而轻柔D. 细腻而轻柔 凉爽而惬意 迅疾而猛烈 慈祥而温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使用词语。解答此题先要正确理解词意,分析词语在具体语言情境的意思,再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解
7、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景物的特点,及具体情境选择词语。春雨润无声的特点,故“细腻而轻柔 ”,夏天的雷如战鼓,故填“迅疾而猛烈 ”;秋风飒爽,应为“凉爽而惬意”;冬雪为天空遮上漂亮的幕帘,故填“慈祥而温厚”。此题选A。6.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秋风萧瑟,_。(曹操观沧海)_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丰富理趣的句子是“_,_”。【答案】 洪波涌起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杨花落尽子规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详解】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涌、藤、瘦、啼、絮、郎”等易错字。7.名著阅读。(4分)(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B. 鲁迅在
9、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C. 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我”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 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D.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范爱农、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答案】D【解析】D“范爱农、藤野先生”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而不是小说集呐喊。故选D。8.请你参与“友谊地久天长”综合实践活动。(1)自古以来,人们就常用不同的称谓来称呼不同类型的朋友,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3分)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可以同生死、共患
10、难的朋友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朋友_A.忘年之交 B.莫逆之交 C.刎颈之交古人送别朋友时常常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心中对朋友难分难离的深情,这些方式逐渐成为送别习俗,请写出下面的诗句所包含的送别习俗。(3分)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C.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 )(1)【答案】 B C 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忘年之交”:意思是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的朋友。“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所以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应该是指“莫逆之交”;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应该是指“刎颈之交”
11、;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朋友应该是指“忘年之交”。(2)【答案】 A.饮酒 B.折柳 C.送花【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及送别习俗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其中所包含的送别习俗是“饮酒”。“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意思是: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柳”与“留”谐音,所以所包含的送别习俗是“折柳”。“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意思是:这深山道路两旁没有杨柳树,就让我采摘桐花寄给在远方的故人,传达
12、我的思念。其中所包含的送别习俗是“送花”。 二、阅读理解(完成9-20小题,共36分)古诗文阅读(完成第9-13小题,共12分)(一)古诗鉴赏(共4分)9.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1). 首句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种景物,营造了_的意境。(2分)(2). 尾句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1). 【答案】凄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描写的赏析能力。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
13、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动客子的愁情。“孤舟、微月”描绘了江面上一叶孤舟,月光微明的景象,营造出孤寂的氛围,而“枫林”暗示了秋天,让人心生凉意,”孤舟微月对枫林”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气氛。 (2).【答案】 听筝声而引发的被贬谪离乡的悲愁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联系背景解读诗人情感。小注中说“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诗人是被贬远赴外地,离别亲友,自然悲从中生。其次,触景生情,“孤舟微月对枫林”“岭色千重万重雨”,这样的清清、冷寂之景往往触动人的忧伤之情,流落江湖的艺人,弹奏曲调哀切的水调子,让诗人的悲伤之情油
14、然而生。(二)古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15、【注】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野外的亭子。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相委而去 委: (2)下车引之 引: (3)先期一日 期: (4)尊君不 不: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2.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2分)10. 【答案】(1)舍弃 (2)拉,牵拉。 (3)约定 (4)同“否”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句意: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委:舍弃。(2)句意
16、:下车去拉元方引:拉、牵引。(3)句意:比约定日期早一天。期:约定。(4)句意:你父亲在不在?不:同“否”。11. 【答案】(1)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正确。(1)重点词: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不,同“否”,表疑问。(2)重点词:及,等到;讫,完成;至,到;郭,外城。 12. 【答案】示例: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用【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第一空,甲、乙两文通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用;第二空,“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17、写出了郭伋的守信用,是正面的例子。【点睛】译文:【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路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
18、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把他送到城外,问“使君您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现代文阅读(完成13-20,共20分)(一)阅读一针一这个皆关情,完成13-16 题。一针一线皆关情蔡勋建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
19、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
20、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
21、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次 月考 模拟 拔高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学 试卷 分级 测试 部编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476118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