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梳理一、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石器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人。生产生活方式:从事(),过着群居生活,学会()。组织阶段:()氏族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工具:()石器文化遗存:时间地域代表性文化遗存特征距今约7000-5000 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陶器,种植()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下 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掌握了养蚕缭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文化黑陶,俗称“()”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文
2、化生产生活方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组织阶段:()氏族社会(特征: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部落联盟,()已经产生,战争不断)二、奴隶社会(国家形成的标志:)朝代概况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2)发展: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统治方式:直接统治+间接统治(4)文化遗存: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5)灭亡:商汤伐桀商朝(1)文化遗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2)代表成就:甲骨文、青铜器统治方式:内外服制度(4)灭亡:牧野之战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2)中期:“国人暴动”、“共和行政”(3)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内容、影响)(4)经济制度
3、: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5)代表成就:青铜器重难突破1.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A、国有:国家土地所有制:国家经营,主要用于封赏和授田(如均田制、屯田制);B、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 .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 的家长制。“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 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3 .
4、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内容:分封土地人口和爵位(4)主要诸侯国:燕国(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封国)、鲁国(姬姓贵族封国中位居最东)、 宋国(商朝旧贵族微子)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 务。(6)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消极方面:受封诸侯在其领地又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 局面。对后世影响: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4 .宗法制由来
5、:夏商周一直推行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等级: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土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国”与“家”相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 等级。影响:对当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对后世:a.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b.消极: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问题探究L
6、观察地图,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k 一妥元二体一沿迎而居,二满天星注:走向史原核心之一华夏杂处走向茎元二体2、源远流长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极富理性,切近事实,与并世其它民族追述古史之充满神话气味者大不 相同。如有巢氏代表巢居时期,燧人氏代表熟食时期,庖羲氏代表畜牧时期,神农氏代表耕 稼时期。此等名号,本非古所本有,乃属后人想象称述,乃与人类历史文化演进阶程,先后 符合。此见我中华民族之先民,早于人文演进,有其清明之观点与合理的想法。一一钱穆国 史大纲认识:_目)神话传说反映卫古代人民对世界起遮自然现象和社会生造的速始理解_ 12 ) 一电国古代
7、速话传说苴丰富的内画一奥史料价值21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3、根据材料,思考商朝政权的特点?你认为怎样才能研究到最真实的历史?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一一礼记表记 材料二 商代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商代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 骨上的,近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大事必 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材料三妇好率领一万三千军队伐羌方的卜甲: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 登旅万,呼伐(羌)特点叔与独权相结合历史研宏二_
8、把发掘一的出土文物和史史的记载相互验证人【澳看双测】一、选择题1. 1962年,考古工作者在下图遗址洞口发现了文化堆积,里面有蚌器、骨器、陶片、烧土、 炭屑,还有大量的碎兽骨、螺蛔壳、蚌壳、栽培稻植硅石等遗物。据此可知(D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A.遗址体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生活B.遗址反映了古人类最早使用火的情形C.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工水稻栽培起源地D.原始农业的出现推动了陶器的发明和利用解析:据“万年”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该遗址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遗址能 反映出当时用火、栽培水稻等,但“最早”“世界上唯一”表述不当,排除B、C两项;栽培 稻植硅石等遗物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发展,陶
9、片体现了当时陶器的发展,农业发展与手工业发 展相互促进,D项正确。2.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 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 淖沱河流域(A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 “男耕女织”经济成型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解析:材料所说“迄今六千年左右”,此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 故A项正确;材料不仅反映了种植经济,陶蚕蛹的发掘也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 原始时期“男耕女织”并未形成,故C项错误;原始时期农业尚未发展到精耕细作,故D 项错误。3 .先秦
10、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日叔均, 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 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D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材料一方面反映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了周族始 祖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另一方面我国众多省市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可 见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选D。上述古籍记载与考古发掘资料反映的时代及其内容 具有一致性,故A项错误;B项所述不符合
11、材料的主旨,C项与“商周时期的石犁”不符, 均排除。4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 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D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汉字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排除A项;在汉字统一之前,各地的 汉字存在差别,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该点,排除C项;材料的重点在于强调汉字强化了中 华民族的凝聚力,D项正确。5 .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B )击(子)小(子)由禹 启 太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教学: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 教学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