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稿: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启示录.docx
《5篇稿: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启示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篇稿: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启示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篇稿: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 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启示录(word版)【目 录】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980字范文2023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230字范文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560字范文2023年在坚守中砥砺创新一浙江“千万工程”启示录8270字范文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980字范文“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
2、决策,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问题习惯改变等出发,以建成美丽乡村为目标进行系统谋划,以突破重点问题来带动全局。二是规划引领。谋定而后动,整治村庄应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 村,需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没有规划 或规划不统一的乡村建设,会在后续暴露出许多问题,浪费更多人力 物力资源。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的头一条,就是要借鉴规划先 行的经验。在修编规划时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 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力求保持 乡土风貌,方便居民生活,留住乡情乡愁。今年农业农村部把加强村 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指导多地修编多规合一的实
3、用性 村庄规划,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绘制蓝图。三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应充分 尊重亿万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他们在 建设美丽乡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时刻要注意:再美 丽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只有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导,美丽乡村才 实至名归。离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工作要么是“剃头挑 子一头热”,要么是事倍功半、虎头蛇尾。只有依靠农民群众,发动 农民群众,才能汇聚建成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美 丽乡村的内生力量。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 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调动农民群众
4、,所以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四是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乡村建设核心要义就是绿色发展。建设 美丽乡村,必须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 自然、顺应自然、涵养自然,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 的全过程全领域,有效挖掘开发乡村生态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切 实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建设,实现生态美 与经济强的有机统一。浙江“千万工程”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紧密 结合,环境美了起来,产业也跟了上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 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五是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是长远的事业,绝非朝
5、夕之功, 一蹴而就。韩长赋部长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表示,农村环境 整治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够干完的事,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浙 江“千万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一直抓在手 上,一任接着一任干,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 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一件事情接着一 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虽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要 有这种泽被后人的使命精神和历史担当。今天揭晓的美丽乡村百佳范例,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型代 表。希望大家互学互进,永葆先进,带动更多乡村一起建设我们美丽 的家园,从一处美延伸成为处处美,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让广大乡
6、 村生态越来越美、经济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美。同时,也希望中国 农村杂志社强化媒体担当,联合各界力量,把美丽乡村范例一个一个 选出来,把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力,为推动乡 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浙江省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560字范文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 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 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
7、,全党上 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 悟“调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 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 束,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 失。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 取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 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
8、次卓有成效 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 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 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 准备工作,对所调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 结出要看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有效 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性、更有 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问题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上程”是习近平同志 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 仔细考
9、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 发展低迷”等突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 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 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 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 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十”新业态,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 福利: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 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 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
10、大梳理、难 题大排查,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 盾,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办法走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 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 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 确定了方向。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 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 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
11、过程中,要扑下身子、 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 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 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 善于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 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和有力 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在坚守中砥砺创新一浙江“千万工程”启示录8270字范文“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发芽:在很多人眼中,浙江的 另外一个名字是:创新。
12、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八八战略”的提出, 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波澜壮阔,再到 “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个理论创 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 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 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大是“熬” 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有人说,创新是灵魂,唯 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视,这 其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
13、前 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授予浙 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再次 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2003年至 今,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的“牛鼻子”,成为各级党委政 府的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 的强劲活力。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 思想的源泉,成功的奥秘。从“单重奏”到“大合唱”浦阳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端,这里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然 而水质污染一度成为“老大难”。近几年,通过重拳整治,绿水清波 又重新回归。借着这股东
14、风,镇里发展沿江、沿山和沿路资源,重金 打造风情小镇,发展美丽经济。走进尖湖村的山坳里,梨花漫山遍野,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过 去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成了 “网红村”,引来众多游客,还有不少 外国人。眼下,浦阳每个村都在创建美丽乡村,更将迎来一场场蝶变。事实上,对于乡村环境整治这件事,浙江已持之以恒抓了 16年 之久。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浙江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水脏了、山秃了,特别 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 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刚到任的118天里,他跑了 11个市
15、、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饭时间,匆匆扒拉 几口,立刻赶往下一站。时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被习近平同志称为 “省级农民”的顾益康回忆说,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志下村调研,看 到一个村环境很好。习近平同志问,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顾益康如实告知:不多。据省农办摸排,当时浙江仅有4000个 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杭州、绍兴等地,农民有了钱,纷 纷盖起小别堂,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 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洗拖把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境 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
16、后、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 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一些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 形象地概括为:“走了 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 一镇又一镇, 镇镇像农村J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名 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习近平同志亲 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 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要改变的就是农村现状,以此来促进城乡一 体化。“千万工程”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农民感慨万分: 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搞卫生呢!对此,顾 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土地承包,还从来
17、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农民如此发自肺腑地认同;也 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 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会,省委 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不仅有地方分管领 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 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全省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城乡统筹的氛围 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浙江原来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如交通部门的乡村康庄工程,水利部门的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部门的万里绿色通道 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经贸部门的千镇连
18、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这 些工程纷纷聚集到“千万工程”旗下,按照“示范村建到哪儿,配套 资金就跟到哪儿”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力部门主 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 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与湖州市达成市校全面合 作协议;众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其中;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省共有1. 5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此, 浙江的城乡统筹工作高潮迭起,终成浩荡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 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江城乡统筹名副其实的“龙头工程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
19、方。”走进淳安县的下姜村,这句旅游宣 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村,“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到下姜。” 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而在15年 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有点不好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乘车从淳安 的深刻关切、对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三农”工作的远见卓识; 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 任担当、作为伟大改革家的巨大勇气和严实作风。通过学习感悟真理伟力,推动学思践悟更进一步,立足本职工作, 就如何把案例蕴含的理念
20、方法和经验启示转化为自身解决问题、促进 工作、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行动谈以下三点认识:一、强化学习教育,为建设科学发展新XX提供精神力量一是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中 之重,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千万工 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 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不断学 习才能提高修养,练就过硬本领,才能不断在理论、制度、科技等方 面进行创新。我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开展党委理论学 习中心组会,按照“学理论,转观念
21、,出思路,干实事”的思路,认 真组织学习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及时组织学 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理论学习与贯彻落实上级重要工作部署相结 合,积极开展调研,在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 面推进思路创新,提高领导和决策服务水平。各村委扎实推进“三会 县城颠簸了 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再绕100多 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生活 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房子大,环境 好,要买点啥,出门就有各色小店,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 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时,浙江并
22、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把它放到 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 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为所辖的每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因此, 嘉兴市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保全覆盖的城市,并且 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那时, 作为城乡统筹的先行之地,嘉兴面临的问题正是整个浙江所需要突破 的:统筹将从有形领域转向无形领域;从浅层次的、用钱能够摆平的, 转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浙江先后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了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在教 育、
23、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逐渐 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 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 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基础实施上,浙江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 用水源、小康体育村、现代商贸服务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旧 房和电气化改造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与此同时,浙江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全面形成 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运用 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
24、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 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伸集成,基 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27302元, 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城乡居民收 入比同时再次处于全国各省区最低,去年这一数字为2.036: 1,比 上年缩小0.018。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浙江城市经济与农村经 济正连为一体,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映成辉。从“公共品”到“市场品”各级政府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浙江乡村的改 造和提升,确实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同时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篇稿 浙江省 2023 千万 工程 经验 案例 专题 学习 研讨 心得体会 发言 材料 启示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