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6篇.docx
《2023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党员干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6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千万工程”学习心得体会1箪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从2003年到2023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浙 江省“千万工程”的内涵由“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 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功夫、城乡 促融合、全域创和美”,不断更新、不断迭代、不断升级, 让一幅幅乡村振兴蓝图变成了现实,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 应该看到,“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 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 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
2、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要悟出“红色”密码,扭住“坚持党建引领才能实现乡 村振兴”这一关键。群众富不富,关键靠支部;支部强不强, 要看“领头羊工浙江省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挥基层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作用,让说话 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党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让村干 部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有了威信,让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 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2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 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 显成效。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
3、荣获联合国“地球 卫士奖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 “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 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 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 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 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 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 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 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 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
4、的改善。随 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 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 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 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浙江乡村数字化水平高于全国 乡村近30个百分点,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消费,促 进了乡村一二三产的数字化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体 经济组织治理体系的数字化、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 建与共享、村与村的联盟化发展。“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 环境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 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是,经过20年的“千
5、万工程” 建设与深化,许多传统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 空间,而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浙江 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 许多美丽乡村蝶变为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 营的理念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浙江“千万 工程”在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 的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广大乡村居民身上,就是他们 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 增长。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 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尽管仍存在城乡、地区、收入
6、等方面的不 平衡和差距,但是相对而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能 不说是与20年的“千万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 析。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 工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一是乡村建设既 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大力实施乡村建 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创新乡村建设思路, 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 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 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这
7、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 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二是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 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实践中,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与供给乏力有关,而且与这些 项目设施的营运与管护不力有关。因此,必须解决好政府、 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谁来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共性基 础设施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 属及其管护主体;强化公共设施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 村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功能;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 护中导入市场机制。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 避免低效率配置。也就是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 自然与文化特点,甚至侵犯农民权益的大拆
8、大建,也要避免 忽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征,避免 守成不变的低效配置。这意味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 村建设并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乡村规划 先导下,体现乡村人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公共 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四是乡村建设既要注重普惠性、 基础性、兜底性,又要注重发展性。乡村建设必须从自身实 际出发,体现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温饱社会阶段,乡 村建设主要着眼于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生存型乡村建 设,但到了小康社会乃至更高社会阶段,乡村建设应体现发 展型特点。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重视体现乡 村的多功能发展,乡村建设要与乡村的产业、生态
9、、文化、 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相结合,促进乡村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实 现乡村更快更好发展。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与乡村 发展阶段和乡村发展功能有机结合的乡村建设,能包容多元 建设主体和多种运行机制,是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乏力、 管护不力、形态单一、活力不足的重要路径。从乡村建设的治理视角看,“千万工程”也是“治理工 程:20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多 种治理制度的功效,探索建立了 “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一是“党政合一”的科层 治理。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关 键在于发挥“党政合一”垂直治理的制度功能。首先,坚持 “一把手”亲
10、自抓。坚持把“千万工程”列为“书记工程”, 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个村 制度,形成“五级书记”共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其次,坚持 各方协同和分级负责抓。各级均成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 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二是“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 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公共产品管理虽有规制 措施但规制主体职责不清和不到位的难题,探索了将压实地 方责任和数字化、信息化相互匹配的规制办法。先后探索出 了河长制、道长制、所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可参照的“简 约化”制度选择与安排。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的全面推广
11、,将数字与信息技术同“千万工程”责任制相匹 配,实现“智治合一”的精准问责和精准治理。三是“调动 群众”的柔性治理。群众不仅要发动和带动,更要通过合适 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其中德治与自治是关键。首先是深化村 民自治。建立村民互助会、议事会、乡贤促进会等相关自治 组织,推动乡村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其次是增强法治保障。引导干部群众形成自觉守法、全民懂 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法治秩序。再次是激发德治活力。将乡 风文明与治理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等对村民行为的引导, 用崇德向善的力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激励相 容”的市场治理。市场机制是最能体现激励约束相融的制度, 不仅在非公共
12、性领域,而且在公共性领域,通过一定的制度 设计,也能发挥高效作用。浙江在“千万工程”建设中,积 极引入市场机制,赋予相关主体(农民、企业)生态资源利 用和公共设施建设(或管护)的使用权与经营权,不断丰富 乡村人居环境内涵,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激活人居环境市场, 将乡村公共产品转化为市场产品,促进“绿水青山”向“金 山银山”的转化,同时转变相关主体的公共行为。这一系列 安排不仅促进了乡村各类休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城乡要素的互通和融合发展,而且也实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环 境、人居环境设施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质的相 互促进。浙江“千万工程”四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体 现了乡村社区
13、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治理中党政领导和群众 参与的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度的功能互补、他治与 自治的合理匹配、法治与德治的相互融合、数智与治理的有 效结合,为乡村建设中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营运管护, 提供了既有理论创新又契合中国特色与实践的治理模式,很 值得借鉴。面向新征程,浙江不断深化与提升“千万工程”,以“千 万工程”为牵引和龙头、美丽乡村为底色、未来乡村为愿景、 共同富裕为追求,致力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千 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呈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 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省域实践新 路径。浙江
14、“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5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 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 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 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 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 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 球卫士奖二“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 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 通历史、现实和未来
15、,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先“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 江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 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 的是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 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 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 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实 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 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美丽的新 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规划保留 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
16、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 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 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 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 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 贯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 好发展强村、反哺富村,实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 的有效转化,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度评 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 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天的浙江,乡村旅
17、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 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 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 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 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 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 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 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 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 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
18、主导地位,充分调 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 “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 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 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 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 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 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 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 化的路子,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 绳,认真学习借鉴“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党员干部 学习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案例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