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





《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爱莲说题自主过关(解析版)班级姓名. 过关情况(一)识记注释【蕃)多。独)只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 过分艳丽。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香。益,更加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噫)叹词,表示感慨。(鲜)少。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
2、当。(-)识记译句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答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答案】(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3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4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答案】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5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唉!对于菊花的喜爱
3、,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 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三)相关问题1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了莲花的哪些品格,有什么作用呢?【答案】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通过描写莲的形 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2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答案】莲比拟不慕免得,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3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答案】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
4、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 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2)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 鄙弃。5 .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答案】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6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 达了作者怎样思想?)【答案】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
5、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四)真题检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答案】洗;旁生枝茎。【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 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濯:洗。句意为:不
6、生枝蔓,不长枝节,枝:旁生枝茎。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C.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 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正确;D.有误,借物喻理 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 本文属于托物言志。故选:Do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
7、“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衬托自己对莲 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 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 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放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 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答案】A【解析】A项中“借景抒情”应为“托物信志”。4 .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噫!
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分号可以分割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在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 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分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感叹号, 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 内容可知I,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 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 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5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考点15 课内文言文爱莲说-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考点知识盘点部编版解析版 考点 15 文言文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知识 盘点 部编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483074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