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十份信心,十份努力,十份成功。学习成绩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 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下面是小 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鎏文下册课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知识点一、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 适的特点。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置身于世 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
2、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君”指代诗人自己。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 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 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 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此”指的是 什么?“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
3、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 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1.字词惊惶(hudng):惊慌,恐惧。苛(ke)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缴(ji酉。):交纳,交付,缴公粮。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
4、意思。酣(hd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蜷(qudn):弯曲。呜咽(yB):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2.内容结构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 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一开头就点出“30里高”, 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按 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第1层(第2 11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 “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第2层(第12-22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文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