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进行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与传播的 文化教育组织,起源于唐代,历经1200余年,到清光绪二十七 年 (1901),被“上谕”宣布改制为学堂。据统计,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有书院59、13、515、1、10、406、1962、5863所,除掉跨越两朝以上重复统 计的1277所,历代新创建的书院合计7525所。晚清改制,有1606所书院被改为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 小学堂、师范学堂、校士馆、存古学堂、女子学堂、实业学堂、蒙 学堂等各级各类学堂。民国以来,被“宰杀”的书院重回读书人视野,时有创建、兴 复之举。截止2011年年底,新
2、建实体书院591所、网络虚拟书院百 余所,修复、重建传统书院674所,合计1360余所。如今,五年过去,保守估计,书院总数在2000所以上,已经超过明代,呈现辉煌之势。龙江书院在书院复兴、儒学重振、重拾文化自信的今天,作为长期研究 书院历史、关注书院振兴的学人,我想就书院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谈三点看法,敬请方家批评指正。一、书院是儒家的道场,承载读书人的人文理想与社会责任书院是儒家的营地。在古代社会,它作为儒家的道场与佛道的寺庙、宫观并立、对 应,成为最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教育机构。就佛道尤其是佛教而 言,书院是儒学争夺势力范围的主阵地与桥头堡。天下名山佛占多。 “邻居近金碧,一一梵王家”,这
3、是宋人赵扑在书院一诗中发出的感慨。朱熹理学家朱熹的年代,庐山 “老佛之祠盖以百数”,而“儒 馆”仅白鹿洞书院一家,若加郡县官学也就三家,势力悬殊,其“盛衰多寡之相绝”完全不成比例。因此,他一再奏报朝廷修复白鹿洞书院,其用意就在于要与佛 老争夺阵地。诚所谓针锋相对,以一对百,“不得不任其责 也”。儒学是国家的指导思想,修复“儒馆”的举措理应得到支持。但事实并非如此,朝廷高官和同僚中的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理解,甚 至反对。后来,是朱熹近乎偏执的书院情结和类似圣战的坚持,才 促成了白鹿洞书院的重建,而白鹿洞书院揭示更成就了其名列 “天下四大书院”的辉煌。*.孑山泥依权修 xy-rn*/1 火0宣制改6v
4、叁xxm采浮鼻力不z0代J八白鹿洞书院揭示图册南宋的理学家大多像朱熹一样有很深的书院情结,他们肩负着 发展学术的时代使命,承唐代书院整理典籍,辨彰学术之绪,以书 院为基地,各自集合大批学者,努力经营自己的学派,总合古今学 说,集成学术成就,再造民族精神。此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将学术与书院的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并由 此开创出一个书院与理学一体化的机制。书院与理学一体化机制的形成,赋予书院思想与哲学生命的光 辉,开创了书院与学术一体化的传统。从此以后,书院作为儒家的 道场,成为推动中国学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学术的发展差 不多就成为书院的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书院 治学 精神 及其 现实意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