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docx
《北京市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2023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拟古(其十二)李白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汗不能饭。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注释:【1】此诗是李白拟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写一位 妇女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2】越燕:指南方越地的燕子。【3】琅讦(lang gan): 指似珠的美玉。传说中昆仑山有琅开(仙树)。4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妻子思念远出的 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
2、久竟化为石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诗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用叠词“去去”言路途远,又用复去去更进一层,从时间、空间上强调路途 极其遥远,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B.“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用“汉水有不同方向的支流,楚地山峦有不同方向的分布” 形象说明与“君”离别,各在天涯。C. “别久容华晚,琅开不能饭”两句诗是说“长久的分别,使人年华衰老,即使像琅耳这 样美好的事物也不能满足人的心愿工D.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的意思是天色已渐渐晚了,游子做了很长的梦,梦中感 到路途遥远,自己离故乡已经很远了。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与
3、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 对月”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B. “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两句诗用比兴手法,以越燕和北雁尚且怀恋各自故土为参考答案:1 . D 2. C 3.李白仿写古诗的体裁和语言,用简洁平淡的语言来传达深刻广阔的主 题和情感。如,用“去去复去去”道出与友人分离、难以相见的命运;用“越燕喜海日,燕鸿 思朔云”形象说明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仿用“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主题,抒发自己对友情和 理想的执着和失落。在诗中诗人虽有怨言,却没有表现出愤怒或激烈的情绪,而是借古诗题 材来明现实心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D.“自己离故乡已经很远了”错误,“梦长
4、觉道远”意思是归梦漫长更觉路途遥远。是感觉归 乡之路遥远。故选Do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C.“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流露出人生无望的消极情绪”错误。结尾两句意思 是登上高山极望丈夫,化成石头千古不返回。以望夫石的执着坚贞正衬诗人自己对友情和理 想的执着。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赏析诗歌我艺术特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走了一程又一程,送你远行却又思念你。道出与友人分离、难 以相见的命运;“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越燕向往那大海上的太阳,燕鸿只牵挂着朔方的白云形象说明 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后六句意思是“别离日久容颜衰老,琅坪虽美,
5、却不能吃。太阳西下知道日色已昏,归梦漫 长更觉路途遥远”。仿用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的主题,抒发自己对友情和理想的执着和 失落;“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人生很难如意,哪能长久相伴?诗人虽有怨言,却又自我宽解, 没有表现出愤怒或激烈的情绪。诗歌语言简洁平淡,意旨深远,整首诗借古诗题材来明现实的心志,可谓“词微旨远,怨而 不怒:4 . C 5. C 6.全诗的诗眼为“闲”字。首联由“日长”“郡僻”“昼掩门”可见其官务清闲;颔联因为官务清闲,所以借读书悟道消遣答案第1页,共12页 时间;颈联由诗人院中赏景直至月上,可见其生活清闲。由此可见,诗人的日常处处透着“闲工 但这种“闲”带给诗人的并非闲
6、适愉悦。诗人被贬僻郡,形单影只,虽如杜甫一样仍心系家 国,但空有满腔抱负无法施展。于是在道家书中寻求解脱却不得解脱,赏花饮酒欲消除苦闷 却无法排遣,可见一“闲”字背后饱含其孤寂苦闷之情。【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C.“暂得清净,身心畅快”错误,颈联写诗人欲排遣闲愁,至庭院赏花,映入眼帘的却只是百 花凋零的情景;登楼赏月也只是孑然一身,孤酒一杯;诗人通过这两个场景表现了内心的孤 独与寂寞。故选Co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f表达自己怀才不遇、避世隐退的情感”错误,反映出诗人既忧国忧民、难以摆脱仕途坎坷 的悲凉,又希望从道家思想中寻求精神解脱的矛盾心理。B.“寓
7、情于景”错误,颔联是叙事,没有写景。D.“反衬”错误,前三联叙事写景,表达内心孤独寂寞之情,尾联水到渠成表达感激之情,不 是反衬。故选C。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写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颔联 写翻开杜甫的集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因为官务清 闲,所以借读书悟道消遣时间。颈联写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 伴,诗人院中赏景直至月上,可见其生活清闲。诗人的日常处处透着“闲:故“闲”字为全诗的诗眼。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诗人在淳化二年
8、(991 年),因徐铉诬陷,而贬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郡僻, “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面读书销愁,风抚落花、借酒消愁,更可见一“闲”字背 后饱含其孤寂苦闷之情。7 . A 8. C 9.诗人本以为樊亭海棠之美前所未见,但是碧鸡海棠更胜一筹。艳妆的蜀中佳丽美貌天下无双,但在碧鸡海棠面前,让人顿觉黯然失色。桃李人所共赞,与碧鸡海棠相比,却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脚下。答案第2页,共12页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碧鸡海棠也会觉得羞愧逊色。渴望永远欣赏碧鸡海棠,再看千年也不满足。从侧面极尽笔墨盛赞碧鸡海棠无与伦比的美,表达对海棠的痴迷。【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
9、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把握的能力。B.“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错误,蜀姬”句用“艳妆”的“蜀姬”作比喻和比较,“肯让人” 极力扬蜀姬,可见蜀地女子并不谦逊。C“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错误,“扁舟”句写离蜀东归后感到蜀中海棠的难得,是离 开蜀地,而不是来到蜀地。D.“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错误。结尾总束全诗,点清题旨,以豪放之笔写 沉痛之情,矛盾激荡,伤心刻骨,表达了“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未日的感 慨。故选Ao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错误。本诗梦中所见的是蜀中的海棠盛景,不是奇幻璀璨 的景象。故选
10、C。9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效果的能力。“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写了我刚刚到蜀中 的时候头发还没变成苍白,在南充樊亭逗留了三天观赏海棠花。当时已经说了观赏过海棠花, 哪里知道还有更美丽的碧鸡坊。诗人本以为樊亭海棠之美前所未见,但是碧鸡海棠更胜一筹。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写四川的美女艳美的装扮让人觉得很美,但是在这海棠 花前会顿时觉得失去了艳丽。艳妆的蜀中佳丽美貌天下无双,但在碧鸡海棠面前,让人顿觉 黯然失色。“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写小船顺流东下八百里见到的桃李虽然鲜艳,但与海棠 比起来,就像奴仆一样低贱。桃李人所共赞,与
11、碧鸡海棠相比,却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 脚下。“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写了要是海棠花的根可以移到别处,那么扬州的芍药也 会感到羞愧了。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碧鸡海棠也会觉得羞愧逊色。“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写哪里才能求得长生不老的药方呢,就算再活一千年也答案第3页,共12页不会感到满足。渴望永远欣赏碧鸡海棠,再看千年也不满足。江南桃李,繁艳非常,而与蜀中海棠相比,只不过是“奴仆尔”;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 海棠也“应羞死”。从侧面极尽笔墨盛赞碧鸡海棠无与伦比的美,表达对海棠的痴迷。10 . C 11. D12“无心”是指诗人随意泛舟游览,赏玩美景,远远看到让人心生喜爱的“
12、云木秀 并且随着流水自然到达,出游遇到的美景都是偶然相遇,并非刻意寻求。 “有得”是指诗人在石门精舍看到僧人逍遥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沉浸于夜晚涧边花香 袭人、月光朗照的美景氛围,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与愉悦。【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C.“写僧人们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询问世事”错误,“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 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自晨至夕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 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 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桃花源生活的影子 更加浓厚
13、。“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 “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十分有趣。深山发现的 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诗人更惬意了。选项“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 询问世事”曲解诗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C。1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也着意表达了理趣错误,这是一首纪游诗,全诗总共二十四句,每八句为一层,由探幽 起笔,由得奇续笔,由不舍结笔,依次写来,步步为营,很有层次。诗的前八句写诗人于黄 昏时驾上轻舟,开始出游,表现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中间八句写到达山寺的过程与到达 之后的所见所闻;末八
14、句写诗人对山寺环境的喜爱,表现出了诗人与山僧、桃源依依不舍的 眷恋之情。全诗通篇显示出作者对自然的清新审美感受,叙事委曲,绘景细致,颇富审美意 味。“着意表达”曲解诗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到第十句为诗的第一部分。起笔就透露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 归风”黄昏时出发,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天的热气被微风吹散了,驾上轻舟, 开始出游了。探赏奇景奇趣,在不知不觉之间,小船马上要荡到水的源头了目的地马上答案第4页,共12页 就到。这一路轻舟而上,一路胜景多少,一路兴致多高,历历如在眼前。可是诗人偏偏又要 玩个小小的
15、噱头,“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是石门精舍所在处,它遥遥在望,叫 人感到兴奋,而且舟行至此,也要到头了。“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写水流曲折一转,恰 巧和前山山谷相通。如此运笔似乎在无形中与前诗中所言的“玩奇”之意相呼应了,这一路舟 行水上,却有如行进曲径通幽处,山不转水转,沿途奇趣奇致接连不断,令人目不暇接。“舍 舟”上岸,竹杖芒鞋,轻步前行,千呼万唤,峰回百转,终于豁然开朗,诗人梦想中的“桃花 源”到了。“果然惬所适”,表达了作者不虚此行的感慨。故“无心”是指诗人随意泛舟游览, 赏玩美景,远远看到让人心生喜爱的“云木秀”,并且随着流水自然到达,出游遇到的美景都 是偶然相遇,并非刻
16、意寻求。第十一到第二十句是诗的第二部分。诗人到达山寺后,就像武陵人到了桃花源后,东张西望, 看到许多与尘世不同的人和物:“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 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自晨至夕 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 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 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更加浓厚。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 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 里只是将“
17、渔人”换成“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十 分有趣。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诗人更惬意了。诗人写“暝宿”,这 样的美景,夜晚睡得非常舒适:四周是树木参天,林间一片空地上,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瑶 席之上,瑶席也映出玉般洁净清凉的意味。瑶席在卧,闻席旁熏香若有若无的香味,嗅涧边 野芳阵阵来袭的清芬,观石壁之上清辉熠熠的洁净,令人心旷神怡。故“有得”是指诗人在石 门精舍看到僧人逍遥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沉浸于夜晚涧边花香袭人、月光朗照的美 景氛围,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与愉悦。13 . C 14. D 15.从作品文字来看,辛弃疾和陶渊明在三个方面有相
18、似处:“曾识”“梦 中一见”,都是离开仕途,选择隐居;“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都是看淡功名, 不慕富贵;“应别有,归来意”“甚东山何事”,退隐之中,内心仍然有所期待。【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也会被现实震怒”错误,“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中的“生气”是指正气,而非“震 怒”之意。答案第5页,共12页 故选c。14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A.“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佩服你白发归隐面 对西风,不堪忍受五斗米折腰宁愿归耕”,是钦佩其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而非惋惜其曾有 终老官场的想法。B折腰五斗,表明痛恨
19、坐享朝廷的俸禄”错误,“折腰五斗,不应堪此“,意思是陶渊明 不能忍受为五斗米而折腰,而非痛恨坐享朝廷俸禄。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错误,应别有”的意思是“你的归 隐又更深的意义含在其中、即“别有一番深意”之意,并非说他没有归隐之意,人们对陶渊 明的认识并没有错。故选Do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注释“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可见,辛弃疾离开官场,隐居瓢泉,故而他 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即自己与陶渊明一样,都远离官场隐居。从人物志趣爱好来看,“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可见,他认为,自己和
20、陶渊明有着相同的追求,相同的志趣,同样对于“富贵”看淡,认为其 无味,淡泊名利。从“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和“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中,可见,诗人认为 陶渊明离开仕途,并不仅仅只有归隐一种想法,而是另有一番深意,即希望能够遇上明君圣 朝,能让自己一展才华;而诗人自己用谢安隐居后再被起用的典故,也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 有机会为苍生挺身而出,实现抗金志向;二人内心都仍有期待。16 . B 17. C 18.上阕先从地理环境和天气写起,为梅花出场做铺垫;接着又着笔 于梅影,写梅花映在水中的横斜之态;再接着,宕开一笔,写飞雪将梅香吹散千里;之后梅 花正式出场,但又以三美女为喻,上下阕衔接,
21、写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然 后笔锋一转,写梅花处于清冷荒凉的境地,无语中暗含春怨;然后写梅花凋残孤独之景;最 后想象欣赏梅子成熟时的情景,从而丰富了梅花的形象。【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错误。“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意思是 夜来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浅的水中斜浮,据此看出“临溪影”两句,写梅花的影 答案第6页,共12页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横斜,临水照花清浅。并非直接展现出梅花的横斜之姿。故选Bo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飞霎,呼应“皱碧,错。“飞霎弄晚,写素雪飘零,飞
22、舞暮色。“门横皱碧”,意思是碧水荡 漾,横于门前。可看出二者并未形成呼应。B.“天气变化无常”错。“酥莹云容夜暖”,意思是梅枝晶莹酥软像体态婀娜的张云容,夜里给 人送来温情香暖。据此看出“夜暖”为词人赏梅的心理感受。D.“对比”错误,“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意思是仔细看它绝似兰昌宫里的三个美 人,琼树三枝多有风度。“料准拟、何郎词卷”意思是想何逊一定打算把它写入诗卷。据此看 出“三美女与何郎”不存在对比关系。故选C。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上阕“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意思是碧水荡漾横于门前,苍烟茫茫迷糊了小路, 江南岸边春光溶溶。可看出先从地理环境和天
23、气写起,为梅花出场做铺垫;接着又着笔于梅影,“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意思是夜来春寒恰似剪刀,剪出 溪畔梅影在清浅的水中斜浮。可看出写梅花映在水中的横斜之态;再接着,宕开一笔,“飞霎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意思是雪花故意在晚上飞闲自得,梅 花的幽香亦随之向千里外飘去。可看出写飞雪将梅香吹散千里;之后梅花正式出场“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意思是仔细看它绝似兰昌宫里的三个 美人,琼树三枝多有风度。可看出又以三美女为喻。上下阕衔接“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意思是梅枝晶莹酥软像体态婀娜的张 云容,夜里给人送来温情香暖。它插戴在头上与刘兰翘一样清瘦,又如萧凤台那般柔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各地区 2023 高考 语文 试题 分类 汇编 03 古代 诗歌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