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
《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含问答题总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年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学问点整理第四单元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试验一:人造雾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制造方法: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看量筒内的现象。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 1、2,再观看量筒内的现象。试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移的固体颗粒。试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试验总结: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而不是热水,也不是冷水的缘由是:假设往量筒中加热水, 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头试验雾就显现出来了
2、。假设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看。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快速分散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试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分散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移在低空,这就是雾。3. 云是怎么形成的?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分散成小水滴 ,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4.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它们飘
3、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5. 云和雾的区分是:漂移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距离观看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看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6. 学生活动手册: 记录人造雾试验。观看到的现象:量筒中有线香燃烧的烟布满。观看到的现象: 量筒中有雾产生。用冷水代替温水后,观看到的现象是:用冷水代替温水后,量筒里水蒸气很少,造雾效果不明显。依据以上试验,推想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缘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14.露和霜1.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汽遇
4、冷分散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他们漂移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2. 了解露和霜的样子,体会他们的不同之处。露是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霜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露是无色的,霜一般为白色。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3. 试验一:人造露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湿毛巾、冷水、温度计等。制造方法:在杯中放入碎冰,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将冷水倒入碎冰中,测量冰水的温度。观看杯子的外壁。试验现象:杯子的外壁有一颗颗的小水珠。小水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大。然后沿着杯壁流下去。试验结论:黄昏或夜间,地面或地表物体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的空气层随之降温。当地面或地物外表温度降到露点(0C 以上),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
5、和时,在地面或地物外表就会有水汽分散,消灭微小的水滴,称为露。4. 试验二:人造霜所需材料:杯子、碎冰块、冷水、湿毛巾、食用盐、温度计等等。制造方法:在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观看杯子的外壁。试验现象:参与食用盐之前,杯子外壁分散有很多的小水珠。参与食用盐之后,杯子外面分散的小水珠变成了白色的霜花。在试验中,假设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过一会儿杯子外壁又会消灭什么现象呢?当我们将杯子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温度上升,过一会儿就会觉察杯子外壁的霜花渐渐溶化成小水珠。试验结论: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外表分散成冰晶,这就是霜
6、。5.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四周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分散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C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外表分散成冰晶,这就是霜。6.露和霜的区分:形成条件不同。露水的形成是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就可以,而霜的形成是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外形不同。露水是小水滴,霜是冰晶。7.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分散在花草树木上,形成密布的小水珠。早晨,经阳光照耀,这些小水珠看上去晶莹剔透,因而得
7、“白露”之美名。白露在每年的 9 月 7 日或 8 日。霜降为每年的 10 月 23 日或 24 日,含有天气渐冷、初霜消灭的意思,是秋季的最终一个节气, 意味着冬天马上开头。8.学生活动手册:比较露和霜的一样与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一样之处液体、无色、小水珠,多形成于春夏以 都是在夜晚形成的。露及初秋的夜晚。都是由水蒸气在遇到冷的状况下形成。固体、白色、冰晶,多形成于深秋及冬 一般都附着在地表的花草树木或是建筑霜天的夜晚。物上。记录人造露和霜试验。当冰水的温度是 C 时, 当加盐后的冰水温度是 杯子的外壁有小水珠。这是模 C 时,杯子的外壁有 白色的冰拟露珠的形成。依据实际状况填写温度。晶。这是
8、模拟霜的形成。15.雨和雪1.雨和雪有什么一样和不同之处?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点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溶化形成,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一样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本质都是水,是降水的两种根本形式。2.试验一:模拟雨的形成所需材料: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自来水、培育皿、冰块等等。试验方法: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用一个热培育皿盖住烧杯,观看培育皿底部是否有水珠。在培育皿中加冰块,观看底部有什么变化。试验要求:在试验中,认真观看培育皿底部是否有水珠,然后在培育皿中加进冰块,再观
9、看培育皿底部有什么变化。试验留意点:使用酒精灯时要依据正确步骤进展操作,同时在加热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这些器皿,防止烫伤。试验现象:在加热的过程中,用一个热的培育皿盖住烧杯,培育皿底部没有水珠。在培育皿中加进冰块, 觉察培育器皿底部有水珠,消灭这些水珠越聚越多,最终会滴落下来。3. 为什么培育皿底部会形成小水珠?由于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烧杯上面的培育皿中加进冰块,这些水蒸气遇到冰块,就会快速分散成小水珠附着在培育皿底部。4. 在培育皿中放进冰块起什么作用?在培育皿中放进冰块是为了降低温度,使水蒸气快速分散。5.雨雪形成示意图6. 不是全部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
10、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溶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溶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7. 雪花的外形极多,有星状、柱状、片状等,但根本外形是六边形。雪花之所以多呈六边形,是由于水分子形成冰的过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8. 雨夹雪、冰雹和冻雨是不同类型的降水形式。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同雨和雪一样,是从云里掉下来的。它是从进展猛烈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外形不规章的固态降水物。多发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冻雨由冰水混合物组成,由雨滴与温度低于 0C 的物体碰撞马上冻结而成,是初冬或冬末春初
11、季节见到的一种灾难性天气。雨夹雪是雨水与局部溶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降水现象。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9. 学生活动手册:比较雨和雪的一样与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液体,四季都有降雨,形成时的温度雨一样之处不愿定低于 0C。本质都是水,都是从云中降固体,一般降雪发生在冬季,形成时 下来的。雪的气温要低于 0C。记录模拟雨的形成试验。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局部液态水会变成 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育皿时 ,会在底局部散成小水珠。在培育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这样培育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这是模拟雨
12、的形成。16.水滴的“旅行”1.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一种化合物,全球约有 3/4 的面积掩盖着水,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 亿 8,600 万立方千米,其中96.5%布在海洋。还有一些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高山以及地下。2. 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地球上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中,大气中的水不断得到补充。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外表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连续地蒸发到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3. 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哪里去了?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局部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局部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4. 水蒸
13、气又是来自哪里?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 ,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5.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外表,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取,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这幅示意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外表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是一个向上的过程。
14、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终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红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太阳,蓝色箭头的动力来自地球引力。6.试验一: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所需材料:水循环模型、自来水、小草、双层罩子、冰块、养分土和蛭石等等。活动方法: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看模型内的水循环。试验说明:注水是为了形成充分的水蒸气。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小水滴,形成“降水”。试验结论:注入小池中的水,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飘散在透亮的罩子中,遇到冰块分散成小水滴。小水滴越聚越多,变成雨水落在小池内和花草上。落在小
15、池内和花草上的水又蒸发成水蒸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简洁的水循环。7.学生活动手册:在图中画箭头解释“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文字说明: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外表,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取,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我的家,在海洋, 太阳一晒暖洋洋。我会变轻飞上天, 钻到云里去旅行。我会变脸不一样, 有时结成小水点,有时凝成小雪花, 穿
16、上晶莹是露珠, 披上洁白成霜花。早晨醒来,我又成了旅行的水娃娃。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光与颜色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课 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篝火萤火虫礼花雷电答:萤火虫、雷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礼花是人造光源。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玻璃幕墙月亮发光答: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会发光,推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由于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第 2 课 光的传播1. 你认为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P4)答:阳光穿过树叶间陈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東射出,而
17、且光来看起来都是直线。2. 在争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试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捕的。3. 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推断的?(P5)答:整齐。由于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根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向左(右)摇摆 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第 3 课光的反射1、观看生活中光的反财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P8)笞:图片分别呈现了不锈钢广场雕塑,平面镜及摆放的苹果,湖水及景物.假设物体外表很光滑(哪怕是微小的凹凸也没
18、有),那么当光线照耀其外表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光明的镜像。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亮,但能反射太阳光。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耀到的半个月面。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3、人是如何见物体的?(P9)答:古希腊学者认为,银睛发出的光遇到物体,人就能观看东西。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公元 11 世纪初,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赛姆订正了上述看法。他认为,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耀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第 4 课七色光1.雨后天晴
19、,天空有时会消灭彩虹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它们在什么状况下消灭?(P10)答:其实,只要空气中有水滴,而阳光在观看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耀,便可能产生可以观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常在雨后初晴时消灭,这时空气中尘埃少而布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有雨云而较暗,彩虹较简洁被看到。另外,瀑布四周也常消灭彩虹,晴朗天气里向空中酒水或喷水雾,亦可以消灭彩虹。2、假设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你会看到什么?(P12)答:假设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看到的颜色应当是白色,由于白色的光就是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合而成的。第 2 单元热传递教材中问题解答第 5 课热传导1、他们是怎么让身体温存起来的?(P14)答: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新苏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第四 单元 知识点 问答题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