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算。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和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合理、敏捷、快速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挂出小黑板视算。4.881.60.412.12120.320.440.51250.25400.1352.5440.10.81004.20.670.1251.588.48.4+610.250.5二、先说出运算依次,再计算。课本第34页的第7题,请4个学生板演后,师讲评。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得数干脆填在课本第35页的第4题上,请一个学生报得数,其他同学对得数,检查
2、视算的状况,表扬好的,激励差的。三、简便计算。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4页的第8题,探讨各题怎样算简便,再独立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在计算中能简便的要自觉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幻灯演示课本第36页的第7题。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货票,指导学生依据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金额与总计金额的关系来推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内完成。五、独立作业第3536页的第5.6题。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使学生通过视察、猜想、验证、理解并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推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育学生分析、推断、概括的实力。理解并驾驭3的倍数的特征。1.学生口述2的倍数
3、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 153 345 2460 986 756老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驾驭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31=3 32=6 33=934=12 35=15 36=1837=21 38=24 39=27310=30视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推断呢?(不能)提问:假如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
4、学生动手验证)1221 1551 1881 2442 2772老师:我们发觉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探讨,然后汇报)汇报:假如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 54 216 129 9231 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假如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推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3402 5003 1272 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 35 45
5、100 332 876 74 88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推断的。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肯定是0)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最终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老师要留意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参加到学习中来,但老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
6、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包装的学问。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支配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支配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学问,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育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
7、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终一个内容。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常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学问来探讨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育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育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娴熟驾驭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精确、快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
8、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改变。在其次单元探究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视察实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积的实力。2、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晰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习方式的探讨。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育学生
9、思维的有序性。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觉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参加、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驾驭数学学问。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供应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验了学问形成的全过程。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洁,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课前打算老师打算 PPT课
10、件学生打算 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日,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生汇报)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生:和0.06都说自己更大。师:和0.06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须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11、内容。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2)大胆揣测,探究比较方法。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1200.05,因为0.060.05,所以0.06。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006,因为,所以0.06。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探讨中理解。006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1)仔细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2)激励学生依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
12、125的互化过程。(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练习,并思索转化方法。(2)小组内沟通方法。(3)班内反馈。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13、。设计意图:数学学问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加、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问。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目标: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3.培育学生主动思索、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用: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二、
14、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老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老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学问来计算。(2)视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用打算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随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特别多,这里
15、只列举几个。视察:从这张表中,你发觉了什么?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探讨沟通,得出结论。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解并描述:假如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须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启发。依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
16、问题。(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推断。(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7)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8)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留意哪些问题?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教学目标1、让学
17、生通过找次品的操作活动和分析、归纳的理性思索,发觉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待测物品平均分3组。2、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3、让学生体会用缩小范围逐步靠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培育学生思索问题的严密性和口头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洁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觉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肯定的逻辑推理实力和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本节课学
18、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驾驭。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沟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阔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宠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肯定的合作实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沟通,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教学重点:发觉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学难点:理解并认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1、看视频,谈感受。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视频。看后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有什么感受?2、发觉次品。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
19、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身边有哪些次品?和同学沟通。今日我们要找的次品的就是外观一样,质量不同,或轻一些、重一些的次品。(板书:找)活动2初步感知、找寻方法1、出示例题。有81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10片,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呢?数一数,掂一掂,摇一摇等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用天平。2、天平的原理。假如两端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假如不相等,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扬。3、华罗庚的数学思想。让学生自由揣测称的次数。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这正和华罗庚思想不约而同,让我
20、们从数量较小的来探讨吧!活动3自主探究、方法多样1、探讨2瓶师:假如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须要几次可以找出次品呢?板书做好记录:2次(1,1)2、探讨3瓶的问题假如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来呢?生叙述称球的过程。板书记录:3(1,1,1)注意天平一共有3个空间可以利用,这样节约次数。生将探究结果填入导学案中。3、探讨48瓶的问题假如利用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2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可以是几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小圆片动手操作,并记录在导学案中。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1)把待测物品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4、重点
21、汇报8瓶的设计方案。(1)师引导学生:比较3.4种分法,并绽开探讨: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2)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待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板书:把待测物品分3份。(3)师:比较1.2.3种分法,探讨为什么同样分3份,为什么第3种方法只用了2次哪?(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假如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板书:每份之间的差尽可能少。5、探讨9瓶学生依据总结的方法干脆说出次数,小组验证。活动4拓展提高,优化方案1、运用驾驭的方法找方法:12瓶.15瓶.24瓶须要几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小学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