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与减的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加与减的教学反思.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加与减的教学反思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这周讲了二年级上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学生可以结合口算的方法快速的算出,但对于进位加法学生不明白算理,初学的同学有的不明白各位满十了怎么办,假如老师只讲方法那学生根本就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所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结合了摆小棒的形式进行讲解,先用小棒把两个数摆出来,然后加在一起怎么摆?成捆的和谁放在一起?单根的呢?单根的满十了怎么办?孩子们理解了每一个步骤,再用竖式计算时就迎刃而解了,孩子最终明白了为什么向前进一,什么时候向前进一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也是借助小棒突破难点,单根减单根的减不开怎么办?逼着孩子去想把成捆
2、的打开的方法,在竖式计算式孩子能够结合摆小棒列竖式,并能说出每一步的算理,这样孩子们能够举一反三真正理解了竖式计算,所以动手操作真的很重要,比学生凭空想象更有劝服力。加与减的教学反思2本单元教材在第三单元学习了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引入近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时,先让学生在详细情景中找出数学信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再而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力,探究计算的方法,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退位减的计算,相对难度比较大,学生比较难驾驭,所以教学时要加强直观材料的操作,如:小棒、计算器等演示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
3、进退位法则。教具的运用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也能促进学习的爱好,避开单纯地背诵计算法则,枯燥地进行操练,增加计算的思维含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驾驭了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在今后需加大练习量,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加与减的教学反思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就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视察思索,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敬重学生的自我发觉和别出心裁的方法,激励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促进学生生动活
4、泼、全面和谐地发展。上完乘加、乘减一课,对本堂课教学进行了小结,发觉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性地运用教材。”在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玉米主题图图二”理解,从而解决今日所学的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依据主题图设计了“图一”、“图三”的教学内容,这样跳出了课本的框框,不拘泥于课本,实现了创建性地运用教材. 通过“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这个问题,我实行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视察思索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敬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解决方法,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思索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如:引导
5、学生列出算式有:“432=10;33+1=10 ;3+3+3+1=10;34-2=10;3+3+3+3-2=10:32+4=10.等算式。这种不同的解题策略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视察、思索。例如:本节课的“给杯子盖盖子”、“夺红旗”、“摘苹果”、“给小狗戴帽子等”的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同时,使学生感受在乐中学.当然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如:小组合作相互沟通,留给学生空间,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我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须要老师的教学热忱,更须要
6、老师教学技巧,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使数学教学活在动中充溢真正的生命活力。加与减的教学反思4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所在,抓住突破口,从而体验并驾驭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着这一思想。一、在例题中初探,体验解题策略一个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因此我设计了大猴、小猴花果山采桃的情境,孩子们看到喜爱的情景,兴致可高啦,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此时,我适时抓住学生的的兴奋心态
7、,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相机板书: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小猴采了6个。接着请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依据两只猴的采桃状况提出什么问题呢?并依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板书问题。首先解决乘加问题: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先问一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得知道什么?(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可是大猴采的个数题目里没有干脆告知我们,所以关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各自动手列式并计算。最终指名沟通,重点说说两个算式分别算的是什么。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思维以方向;并且,学生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剧烈,探究的热忱高涨,学习爱好也异样的深厚,给了思维
8、以充分的动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初步体验到了乘加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策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二、于试一试中尝试,形成解题策略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试一试中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还须要老师适当地引导: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要知道大猴比小猴多采的个数,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学生自己就能比较顺当地完成解题。沟通时请学生重点说明每个算式在题目中所表示的意思。然后通过对两道题目(乘加、乘减)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发觉:不管是求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还是求大猴比小猴多采的个数,都要先算大猴采的个数;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再用加法算,求大
9、猴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就再用减法算。学生又经验了一次解题的体验,通过对两道题解题方法的比较,明确并形成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三、在想想做做时加强,巩固解题策略小学生的留意力简单分散,并且此时学生思维已经有些疲乏,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我设计了学生比较感爱好的练习题,都是孩子们宠爱的童话或生活场景,有公园买票、学生种树,还有兔子拔萝卜等。在完成公园买票这一题时,我先让学生视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思索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其他两题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索,有困难的.可以和同桌商议一下。在全班沟通时让学生说说解题关键是什么?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0、?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驾驭学问、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我设计了学生感爱好的生活和童话场景,为学生供应了较为丰富的可视察、思索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并强化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索方法和解题策略。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课堂应变实力还有待加强。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意想中时,我还不能敏捷地应变,将学生的失误转化为课堂的有机资源。2、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可以再深化。这样可以削减学生在练习中的出现的错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思维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加与减的教学反思5在
11、教学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第一次学写竖式, 一节课下来,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竖式写法基本规范、整齐,但也发觉了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时许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而不是先从各位算起。二是在推断竖式对不对一题中,部分同学无法说出错的缘由,说明他们还是对于算理没有理解透彻,在练习中还要强调。还有一些问题是学生还没有适应竖式的写法,练习不够引起的,如,横式上的得数不写。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7抄成72,把加号抄成减号;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详细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这和学生平常的习惯有关,在平常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各种数学习惯的
12、培育。当然这些问题预先都有想到,学生不行能一学就会,一会就不出错,在后面的练习中,我会留意,多加强调,尽量削减错误的发生。并且,要注意通过详细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加与减的教学反思6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基本驾驭了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生活现象能用数学方法正确列出简便算式,并能依据算式的意义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依次,最好的方法是图文结合教学,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去理解运算依次
13、。开课出示主题图后,学生依据主题图中的状况列出算式。学生通过视察发觉可以列3+3+3+2,33 2 11 ,但是乘减算式43 1 11 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三棵都有三个玉米,第四棵为什么只有两个玉米呢?生:我想原来每棵都有三个玉米,小熊拿走了一个。所以原来有43 个玉米,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43 1 11 。引导学生得出乘减算式后,我让学生视察这两个算式,你发觉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这两个算式中都有乘法。师: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当怎样计算呢?同学们相互进行探讨。生:应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师出示算式1+43 ,这个算式应当怎么
14、算呢?学生都受到前面的影响(依次计算)。师问:乘3 ,谁乘3 ?是1+4 的和乘3 还是4 乘3 ?学生这时有意识地留意到了这一问题。原委是谁来乘3 。()于是大家得到了共识:是4 乘3 ,那么12 加什么呢?由此引起学生的思索,这样的题应当怎样算?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得到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原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要讲究优先的:比如:残疾人坐车优先、军人看病优先等待。乘法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特别人一样,在计算的时候都应当优先。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依次。通过本课教学,我认为只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将学问深刻驾驭 。乘车教学反思不退位
15、减法教学反思加与减的教学反思7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要先算乘法。因此在课一起先先复习乘法口诀和改写算式,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充分运用主体图,在学生视察主题图后,先让学生提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索先自己解决问题,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沟通、全班探讨。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解决“还剩下几个玉米?”的方法,学生通过分析、思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这样培育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索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从而找到最优的方法。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先借助桃子图让学生从形象上去相识乘加乘减的方法计算,然后
16、口算式题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牢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来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设计了富有开放性、创建性的题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这样给学生供应了参加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自己思索、自己选择方法。在这个主动学习、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对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留意评价策略这样课堂才会更有效。加与减的教学反思81、关于学生。加和减是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在本册教材中,我所领悟的编者的意图是:在通过口算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转移到口算找规律。
17、当学生说出规律后,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学着写出类似的题组,这个层次的支配,对于学生来讲,既是巩固新学问,又是提高他们实力的练习,学生显得特别感爱好。2、关于教材。本册教材中支配的这个内容是特别合适的。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口算基础上,正好到了发觉规律的程度,水到渠成。教材中可以在加和减的单元后,特地编排一课时找加、减规律的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3、关于教学。在例题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着手,让学生选购童衣、童帽、童鞋。老师要求,只能选择两样东西,让学生自由搭配,提出问题。因此,只可能有加法和减法的问题,再列出两组共4个算式。从而,通过口算,引出算法,总结归纳,强调从个位算起。在练习时,也是用题组的形式
18、出现,发觉规律;再进行估算练习。学生对加、减法驾驭得比较好,规律也发觉得相当到位,运用恰当。学问口算的速度比较慢,有待提高。加与减的教学反思9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的学问,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须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育学生仔细、细致的计算习惯。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学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新学问,教学一起先,支配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
19、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其次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探讨、沟通,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识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支配,使全体学生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学问,而且培育了视察、分析实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的过程中,比如支配的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的时候,
20、学生的敏捷性不高,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觉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和其次个算式中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发觉的主动性差,换一下问的方法时,学生能刚好回答。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讲解的过程中,再次重点强调竖式常常出现的问题,耽搁时间多,使得巩固练习时,速度慢的学生和速度快的学生拉开了距离,有些慢的学生这道没写好,就起先思索下一道,这样有几个学生出现了脏、慢、乱的竖式。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发觉其中的规律,比如连加时,特意支配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其次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
21、础。在连减中,支配有联系的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就为学生探究连减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通过连加、连减的巩固练习,学生在做加减混合时,就自不待言的简洁多了,但问题同时也出来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焦急该加的加了,但在列竖式时,结果正确,该标退位点的,却标成了小1,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地方,在加减混合练习时,我特意支配两位同学,举例练习,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退位点,和小1,让学生在做嬉戏的过程中,完成做题的过程,而且正确率明显提高。课堂教学中是结合新的教化理论、新的教化教学思想、新的教化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后,依据改革的实效性、好用性进行的全新教学。在课堂中,首先,我彻底放手,把
22、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理解生活中到处充溢数学,放手给学生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实力,动脑实力。适合本节课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在本节课中,我和其他老师之间共同的困惑存在于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让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不要标错退位点和小1,每个班都有学生出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觉它们的作用性。2、在加减混合时,列竖式计算时,带括号的算式是否能用简便算法,犹如前面连加、连减列竖式时,一个竖式列下来呢?经过老师之间的探讨,以及极个别学生的发觉,当括号外面是加法时,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但为了学
23、生更清楚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带括号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需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自己驾驭自己的算法。在课堂上,还有课下练习以及作业的过程中,我发觉,有小部分学生的计算实力较差,跟不上计算快的同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意照看速度慢的学生,分层出题,让他们也在慢的练习中,驾驭住学习目标。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在计算依次上,学生已驾驭的很得当,在列竖式的时候,有的学生能主动的发觉,带括号的算式不能用简便算法,有几个孩子能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发觉有的题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是课堂上没有想到的,孩子们却能思索到的,留悬念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结束了本次内
24、容的讲解后,经过反思,我觉得再教的话,反思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会弥补掉,对于课堂上捕获到学生的闪光点,会接着应用。课堂的敏捷性也会再提高点,教学中出现的“漂亮的火花”,会让它在再教中,更加闪烁。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肯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识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依次与连加、连减的依次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
25、得数,再填写其次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开心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实力。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情境图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依次。所以在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中注意让学生说图意,依据图意列式计算,以更好地理解计算依次。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计算依次还是驾驭较好的,计算速度也较快。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的学问,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因为一年
26、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须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详细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根据运算依次,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视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视察发觉两个竖式连写比较便利。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学问,又给了学生思索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纳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爱好很高,而且还
27、熬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索实力。在本节课中发觉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终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简单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留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仔细审题,发觉错误刚好订正。这部分内容是20xx年苏教版新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学问,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依次,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28、合中须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根据运算依次,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视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视察发觉两个竖式连写比较便利。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学问,又给了学生思索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学问,引导学生探究主动获得新学问。教学一起先,支配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其次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究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
29、此基础上,全班探讨、沟通,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留意的问题。这样支配,使全体学生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学问,而且培育了视察、分析实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相识水平,思想方法的不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学问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本人在教学连加连减的竖式时,学生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竖式方法:一种是用两道竖式来求出得数;一种是干脆把三个数加在一起算出得数。在解决例1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数,充分敬重了学生,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的机会。但当学生的思维呈现多样性后,如何对这些算法进行优化是一个麻
30、烦的问题。竖式的两种写法没有对错之分,但无疑会有优劣之分。这时老师要有优化的意识,又要意识到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索比较,体验感悟的过程。在教学例1时,我不曾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相互沟通,在沟通中让学生去思索优劣。“你喜爱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句话体现我对学生的敬重,这句话体现我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让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渐渐感知体会。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而发自内心的选择出最佳方法。本节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洁,只要计算不要出现错误一般学生都会列对竖式。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因此也出现了连减三个
31、数一起相叠的竖式。不过,这只是极个别的学生。从计算正确率来说,还有点让人担忧,以后还要强调计算时的细心和计算后的检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的不足:第一个问题:教学机灵的培育。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视察两道竖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的问题问法模糊学生回答不出来,这是我应当刚好调整问的方法说:“第一道算式的得数,和其次道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的出现说明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的调控实力还有待于加强。其次个问题:计算课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我在教学竖式的不同方法时,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时用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很少。而且我在和学生一起视察连加竖式的时
32、候,我阅历不足,在对于一些竖式上的小毛病,我没有抓住这个教学机灵,让孩子去发觉那些小毛病,因此在连减计算过程中,仍有这样的小毛病存在。通过这次的教学,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擅长扑捉学生资源,更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同时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学习到了同年组两位老师身上的许多优点。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两位老师都依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绽开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都已经有了计算依次上、列竖式方面的学习阅历,所以荣老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主要起引领的作用,这样就能节约许多时间用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上。事实证明在计
33、算课上运用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加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视察,动脑思索,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各方面的实力。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启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其次,让学生探讨操作,理解和驾驭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索算法,算出得数。这样支配,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动身,提出有关的
34、计算问题,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1、激情导入新课抓准了本课学问的切入口,自然地引入对于“整十数”概念的理解,同时引入课题。2、放手让学生探究(1)问题的发觉:由春天的公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视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增加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动态生成教学资源,信任学生肯定能“行”,留些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材料的供应者。(2)问题的解决:为学生供应探究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索、探讨沟通,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然后让学生
35、选择自己喜爱的算法进行沟通,并在“试一试”中进行算法的有效迁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3、激励思索,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用十作单位计算”的唯一思路,培育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在教学10+20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而不是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充分敬重了学生的选择。在总结评价时,不强调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而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看法。比如:在一个孩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三步计算的问题时,我刚好表扬了他;当孩子叙述得不全面时,我说:
36、“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在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老师发觉你不仅听得细致,而且说得也好!”正是在这种详细而又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评价中,使孩子们既获得了胜利的的体验,又使他们明确了自己在哪方面还须要努力,学生的学习热忱始终很高。3、在重视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更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3)本课的练习设计留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练习设计生动好玩,充分激活学生参加的热忱,刚好组织学生对算法进行探讨沟通,视察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促进了学生不断地进行算法优化。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敏捷性,初步形成了
37、优化意识。这节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1.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不要替孩子说话。2.班大人多,个别孩子留意不到。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1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亲切乘加乘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能结合详细情境经验解决乘加乘减问题的过程,驾驭一些初步的思索方法和解题策略,培育应用意识。于是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经过对生活的深化视察,帮助学生找寻富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数学学习素材。整节课置身于学生身边的、感爱好的生活情境中,并通过主题图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供应熟识的,感爱好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供应了较为丰富的可
38、视察、思索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二、 主动评价,增加参加的信念。要使学生处于开心的学习情境中,进行主动主动的学习,就要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我运用亲切的眼神,微小的动作,亲善的看法、热忱的赞语,让学生感到我时刻在关注着他。我还要擅长运用语言的艺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主动正确的评价。整节课的评价相对较少,课中有一些学生精彩的发言,如:当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可以说整个思路很清楚、完整,语言严密。我没能刚好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评价,而让这些资源白白流失。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很简单挫伤。因此,在学生汇报沟通想法时应仔细倾听,过后可适当增加
39、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同时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三、注意教学的开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实行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视察思索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敬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不同的解决方法,培育学生从不同角度视察思索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四、用生活阅历作为数学问题的参考通过练习我使学生领悟到数学问题的解决须要生活阅历来做参考,进一步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多留意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晰,对一些数学术语要加强训练.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注意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
40、生学会视察、思索。通过同桌沟通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老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2案例描述:1、操作小棒,初步感知:比几个几多几,比几个几少几。(1)先摆3个5,算式:35。(2)先摆3个5,再摆2根,算式:35+2。(3)先摆4个5,在拿走3根,算式:453。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科学小组的同学正在做试验,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生:3人一组的有3组,2人一组的有1组。生:求“共有多少人?”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比3个3多2 3X3+2(2)比4个3少1 4X314、基础练习
41、。5、开放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学习有点困难。它要求学生体会到由于视察、思索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通过创设情景,是顺向思维,学生驾驭得还可以,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对中差生来说,理解有点困难。我吸取了以往的阅历和教训,多创设情景、多摆小棒、多说摆的过程。出示主题图:如:在科学活动课上,老师把小挚友按3人一组,分成了3组,还有2人。学生很快想到3个3,再加上多的2人。学生通过视察发觉可以列3+3+3+2,33211,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但是乘减算式431
42、11学生一下子是想不出来的。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3组每组都是3人,第4组为什么只有2个人呢?生:我想原来每组都有3个人,小红可能有事先走了。所以原来有43个人,再减去小红走了的1人:4311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1。也就是说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同时结合摆小棒帮助理解,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乘减算式后,我让学生视察这两个算式,你发觉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这两个算式中都有乘法。师: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当怎样计算呢?同学们相互进行探讨。生:应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整节课让学生在经验自主探
43、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口算式题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充分牢记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来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设计了富有开放性、创建性的题目,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在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教学上的重点又是难点。特殊是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肯定的难度。一、在这一课的教学里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用嬉戏的方式贯穿这个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细致视察图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的内容,并依据画
44、面的内容编应用题,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2、板书设计简洁明朗整,有条理,有对比。3、通过小组合作沟通,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二、反思自己的教学上不足之处:1、“做一做”主题图,学生没有细致视察图上有什么。会提出一般简洁的一步计算的问题,两步计算的问题只是个别学生会提。应当多赐予学生引导和思索的时间。2、一部分学生看图不够仔细细心,对于跷跷板乐园图文的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到,不能清晰的说画面的内容。导致依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诸多错误,以后要多练习这些隐含条件的题目。3、部分学生不会写综合算式,还是习惯用两个算式解决问题。4、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
45、析题意,经验思索解决问题的过程。5、整理图文信息,在教学中应当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题意,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述题意。让学生通过有条理讲题,帮助理解题意。6、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刚好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7、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尽量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4一、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组织得好不好关系到这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明显,组织得好,效果则好,反之则差也。如何驾驭课堂呢?如何在课堂教学是游刃有余呢?我想到的第一点是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时应用心听讲,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发言
46、时声音要洪亮等等。其次点是老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留意力简单分散,新奇心强。上课时,老师就应当多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有就是要合理设计一些嬉戏来引起学生的留意,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激情饱满,但是学生激情不够,主动性不够高,说明引导做的还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长久留意力的培育,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让学生在短短的 40 分钟一节课中思维能充分的动起来,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子。二、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时,也就是当讲到 10+20=30 时,你是怎样算的?当学生讲
47、不明理时,该如何引导呢?听了好几位“前辈”的指导,让我有所悟。也就是当学生讲不出来时,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一是可以利用情境图来说明理。二是可以借助小棒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不要老是想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来教学,应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在巩固练习中,同样发觉许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许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或是表达不清晰。这就说明白这节课老师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学生说的少了,应当让学生多说。三、细微环节问题1. 在教学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表述不清时,出现了老师抢话的现象,应给学生充分的思索空间,不应过分焦急。2. 本节课教学的速度还是有些慢,密度小,在练习中应当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练,自己嬉戏,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声音应当在柔软些,语速在慢些,评价性的语言应当在丰富些。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我会多加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留意这些问题,积累阅历,努力加以改正,争取做好每个细微环节,使我的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好用性。加与减的教学反思15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依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