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5篇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篇1】 打开像笊篱一样的40根扇骨,娴熟地在半厘米宽的扇骨上刷上浆糊,再把扇骨一一嵌进绸面褶皱中,首尾两端多余的绸面利落剪去,最终涂上浆糊、合拢,一把小巧精致的“王星记”绢扇,就在技工赵美娣的手中完成了重要的“糊面”工序。 在杭州市“拱宸桥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活态呈现馆,不时有访客在赵美娣的展位前驻足观看。绸面质地细软轻薄,与一般纸扇相比,将扇骨嵌进绸面需要更多的急躁和细心。但赵美娣的手艺敏捷细致,完成“糊面”工序仅要一分多钟。 “糊面最难的就是扇骨背面不能沾到一点浆糊,正面上上下下必需把浆糊抹匀”,面对访客们惊奇的询问,赵美娣流利地讲解着。在
2、有着一百多年制扇历史的老字号杭州“王星记”制扇厂,她已多次作为技术代表,参加各类展会制扇技艺表演。谁又能想到,这位技艺卓越、从容大方的手工艺技工,四年前才刚刚开头学习制扇技术,五年前还是一名纺织厂的织布女工。 2007年,由于所在的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关闭停产,在纺织一线工作近20年的赵美娣,与众多同事一下子被推到了失业、再就业的人生关口。在杭一棉的20年里,赵美娣工作勤奋、表现突出,年仅24岁时就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而突然失去了生疏的纺织工作,赵美娣也一度彷徨无助了。 “那个时候也不会做别的工作,刚好杭州市总的顾大姐找到了我。她特意跑过来问我工作找得怎么样,要不要帮忙介绍”。回想那段困惑的
3、时期,赵美娣至今还对杭州市总工会的“牵线搭桥”心存感谢。“顾大姐问我要不要去王星记做扇子,我是在车间一线待惯了的,还是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王星记又是老字号,就这么过去了”。 杭州市总工会对劳模的帮扶,加之用工方对“劳模”称号的信任,赵美娣比较顺当地就成为了“王星记”制扇厂的技工,并跟随工厂技艺精湛的师傅学习。“万事开头难”,从织布车间到制扇车间,从跟有声的机器打交道到跟无声无息的竹纸绢绸打交道,这位纺织车间的技术能手着实适应了一段时间。 “原来在纺织厂的时候,是轰隆隆的机器旁站一个班,现在是坐在桌子旁边,安静悄悄做一天。刚开头学的时候,有时候心里也会烦躁”。说起初学制扇的窘状,赵美娣也很坦诚,
4、“在纺织厂我只要把机器操作好就行,但是做扇子不一样,师傅也说了,技术传给你,要靠自己的悟性去琢磨”。 看着做了十几年扇子的同事们双手麻利地翻飞,赵美娣心里也急躁。这时候,她那“劳模”的钻劲和韧劲又上来了,耐着性子学,忍着性子练,给自己加压多琢磨多动脑筋。最终,经过半年的学习与培训,赵美娣开头上岗制扇,成为一名传承民间手工艺的技工。 如今,在制扇行业从业四年的赵美娣,又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能手,说起糊面、沿边等制扇工序头头是道。被厂里选派来呈现馆的这段时间,她的制扇工作就是生动的“活态呈现”,吸引了不少访客观摩、拍照。每天解答访客询问、介绍制扇技艺之余,手快的她还能做一百余把扇子。 “王星记”扇
5、子与丝绸、龙井茶并称为“杭产三绝”,制扇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惜名录”。现在的赵美娣,与她的众位同事一道,在制扇的本职工作外,又担当起了传承民间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任务”。 从现代工业到传统手工业,从机械操作到纯手工制作,从纺织女工到民间手艺传人,赵美娣的转身,既是回溯又是超越,既是传承又是创新。 相同的是,不论纺织还是制扇,一样的勤奋劳动,一样的制造美丽。 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篇2】 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李海涛是北京市普仁医院的内科主任。从踏上医生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做一个有真才实学、有赤诚爱心、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白衣天使。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潜心争论医疗
6、技术,曾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韩国仁川吉病院心脏中心学习。期间,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参与实践的机会,把握了心血管领域的前沿学问和技术。回国后,作为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他开头了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至今已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2000多例,介入治疗近1000例,平均每年收治心血管患者600余人次,并多次指导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 一所医院,病人门诊量的多寡取决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信誉度等品牌效应。李海涛任内科主任的6年,也是普仁医院内科进展壮大的6年。以病人数量为例,2009年的内科门诊量是14万人次,而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已达22万人次,增长幅度为64%。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李海涛的病人经常对
7、他说:“看到你就如同吃了定心丸,心里踏实。”曾有一名患者来京做手术,术后消逝了严峻心血管并发症。那几天,李海涛始终没回家,困了就在病人床前打个盹,饿了就吃包便利面,对患者进行全天候观看,找准病因,对症治疗。虽然很累,但当他看到患者的病情日渐平稳,最终康复出院,他觉得再辛苦也值。 学无止境。多年来,李海涛在先后在市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临床结果对比,超声心动与冠脉造影结果临床分析等很多专业论文,还参与完成了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冠心病的科研课题。李海涛从不唱高调,他只知道,作为一名医生,只要时刻把患者放在心上,就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篇
8、3】 丹心执守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传授学问,点燃才智,润泽生命这是李建东从教29年的真实写照。在李建东的教育生涯中,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做教研组长16年。几十年,打造了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炼就了她循循善诱、技艺精湛的教学技能,形成了她宽严有度、润物无声的教育风格。她用自己的学识,赢得了同学的宠爱、家长的信任、同事的鄙视。而这背后,则是她的.付出和奉献。 在班级管理上,李建东全心奉献。即使母亲身患重病期间她也从未耽搁过工作,无论多疲乏,只要跨进学校,她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消逝在同学面前。 她班里曾经有个同学对学习方向特殊迷茫。李建东发觉了他的思想波动,便关怀他挖掘生物方面的潜质,为他
9、的学习供应了动力。最终,这名同学以644分的成果考入北京高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她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被授予北京市中学校优秀班主任“紫禁杯”特等奖。 李建东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经过多角度反思,她不断总结阅历,找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争论供应了实践素材。2012年,她主持区级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争论现已顺当结题。同年,她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受到专家好评。作为北京市数学骨干老师,她主持的“整体把握函数主线教学”争论,得到了专家的确定。 李建东时刻关注着国际教学领域前沿争论成果。几年来,她做了上百万字的学
10、习笔记,她撰写的百余篇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五十载春秋风华,三十年丹心执守。如今,李建东虽已有丝丝白发,但她照旧奋战在挚爱的三尺讲台。 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篇4】 我的身边不乏劳模。但劳模 他们不是圣人,但是他们都很欢快。我的感觉是跟劳模在一起总是 他们的生命饱满着活力和热忱,他们是真正宠爱劳动的,并不由于所得与所付出的些微不平衡就丢失了对劳动的热忱。他们的勤劳的天性总会在生活中使他们游刃有余。在很多一般人的眼里,这些个就知道傻干活儿的劳模,就是智力不够用,不善算计,冒傻气。其实,很多劳模是知道这些人对他们的不屑与暗地里的赞扬的。但这些在劳动中锻造出了宽厚品质的劳模们,哪会把这
11、样的 他们更多的是脚踏实地做幕后的坚决支撑,他们不情愿把时间花费在台前的华丽表演。日常生活中,他们大多静静无闻,除了身边的人,没有多少人了解他们平凡却闪光的高尚事迹和昂扬进取的 通过对劳模的细致观看,我由衷地感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情愿照他们那样去做:劳动的时候心情是舒适的。用心体验劳动的美丽和高尚。把心境放到大海样宽敞天空样辽远中去,放飞真诚的理想,立足脚下的土地! 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材料【篇5】 劳动制造人,劳动制造历史,劳动制造光辉绚烂的人类文明!在每一脚,每一处都显露出劳动的珍贵,有时虽是星星点点,却那样照耀人心。 劳动不止于辛苦,还带有微微苦涩的甘甜且伴有初出井底首望宽敞天空的味道,
12、这些都不是我从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假如有谁问我:“谁是最值得敬重的人?”我第一个回答就是:“劳动者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平常生活中各种电器和工具我们是用得那样的心安理得,却不知这些东西背后掺渗着多多少少劳动工人们的汗水,只是一味地认为它们的存在是由于上帝宏大的赐予,所以从来不知道也没想过要去珍惜这些东西。通过学工,我们才大悟道:原来劳动工人们就是赐予我们“珍宝”的上帝。还让我们意识到了事物的宝贵性,告知我们生活中便利我们的各种物品并非是它们自己“从天而降”,而是有着这么一群人一锤一钉,一钉一锤地铸造出来的,假如说世界的制造者除上
13、帝还有其次的话,那么就是他们了宏大的劳动者们。体验他们的劳动,教我们学会用感恩的心态看待世物万灵。 在春天,随着春天潇潇细雨的来临,我走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观看一位六旬的老爷爷正在给庄稼施肥,他没有满怀愁绪的恨春天的到来给他增加沉重的担子,而是辛勤的工作,脸上不时露出满足的笑容。那是一片绿油油稻田,那稻田里有着人们将来的憧憬,这一点一滴的努力,在别人的眼里,或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我们生活中却是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宝。 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就是许多埃及劳动人们辛勤的双手建筑而成的。胡夫金字塔是众多金字塔中最的,它高达146.5米(现高137米),边长230米(现长277米)。据统计,建筑这座金字塔一共用了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05吨,依据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3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建筑金字塔动用了大量的劳力,这么大的劳动力,都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苦汗水筑成的,他们,不一般。 劳动,最光荣。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