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教案-北师大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
《七年级历史下册-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教案-北师大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教案-北师大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7 课 时空连线探究清明上河图(北师大版)一、教材简析:采用的教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年 6 月第二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单元第 17 课时空连线探究清明上河图 1 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两宋,而两宋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新教材首次采用一幅画来作为学生整节课进行探究活动的对象,可谓是独具匠心。艺术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代城市社会的基本情况,它与前面所学的 12、13 课的基础知识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做了一份画龙点睛的收尾工作。2 清明上河图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从画中感受到生活中极易接触
2、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这不仅渲染了历史氛围,较好展示了该图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同时增加了历史的直观性、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价值。进一步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也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中以图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二、学情分析:1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2部分学生有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特长,这为他们进行探究活动提供了多角度的帮助。3 目前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比较窄,原因是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太少,较大部分学生家里尚未配备电脑,也就无法上网查阅资料了。三、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
3、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依据这一理论,在本课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开放的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从而获得新的发现。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讨论式、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清明上河图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并将它与今天的社会生活进
4、行对照比较,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去感受历史,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清明时节(春分 3 月 22 日清明 4 月 5 日)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探究 清明上河图 描绘的是何时景象?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体会传递历史信息的多种方式,知道艺术作品也是获取历史信息,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分析,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六、教学流程:活动准备过程:1学生准备:(1)观察 3 月 22
5、 日 4 月 5 日这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小结气候特征。建议采用表格形式记录,可设计日期、天气情况、自身感觉等栏目。(2)布置一项作业(两题任选其一)“我眼中的汴京城”或“福州商业街的一角”。有绘画特长的同学可以画一幅画,不擅长绘画的同学可用文字描述。建议结合课本第 67 页小字部分和 13 课的内容或观察台江步行街、花鸟市场的景象。(3)在第 13 课学完之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书籍、图片资料,并要求注明出处。(4)按照自愿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 68 人,民主推荐出组长,负责小组的整体协调工作。2教师准备(1)指导每个小组确定探究学习的主要任务。全班分为 6
6、个小组,分别是:第一组:探究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因何而得名?第二组:比较宋代房屋建筑或交通工具与今天相比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第三组:比较宋代服饰与今天相比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第四组: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你能找出多少?第五组:比较宋代集市与今天的市场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第六组:宋代的女子都在家做什么?与现代女性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说明了什么?(2)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如:清明上河图 全卷及局部图;宋代的衣食住行;宋代汴京在中国城市史上的地位;市井文化中的部分内容。(3)在学生分组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要将六个小组的活动有机的融和在一个课堂整体之中,使
7、班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避免局限在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活动的情况。课堂活动过程 一、导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师:同学们在过生日或外出游玩时如果想为以后留个纪念,一般会怎么做啊?生:拍照片或拍录像。师:在 800 多年前的宋代没有照相机或摄像机这样高科技的产品,那么人们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来展现当时的景象呢?生:可以画一幅画。师: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看看从这幅画中我们能了解到宋代生活有哪些特点?二、探究过程: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第课时空连线探究清明上河图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两宋而两宋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新教材首次
8、采用一幅画来作为学生整节课进行探究活动的对象可谓是独具匠心艺术是 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做了一份画龙点睛的收尾工作清明上河图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从画中感受到生活中极易接触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这不仅渲染了历史氛围较好展示了该图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同时增加了历史的直 功能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部分学生有绘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六教学流程活动准备过程学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教师活动 师:首先请大家看这幅画的名称清明上河图,这其中的“清明”二字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呢?是描绘的清明时节的
9、情况还是描绘汴京的清明坊或者是指当时的政治清明呢?师:这位同学从生活中去观察气候特征,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帮我们学习历史,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学生活动 生 1:我认为是描绘清明时节的情况。因为从我们观察 3月 22 日(春分)4 月 5日(清明)这一段的天气变化来看,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从图上可以看出城郊的树木已经发出了新芽,这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街上的人们穿的衣服比较单薄,有的甚至还穿起了短袖的衣裳。其中图6 中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骑马人头戴一顶帽子,路边的店铺很多都撑起遮阳伞,说明这时可能比较热,而且有太阳。这正符合清明时节的景象。生 2:我认为是描绘汴京的清明坊
10、。从查阅的资料来看,据宋会要辑稿 载,当时汴京外城是郊区,共划分 136 坊,第一坊名“清明坊”。有很多绘画作品的名称就是依据所描绘的地区名称来命名的,比如:在美术课里欣赏的 富春山居图 溪山行旅图等就都属于这一类。再说,画中有卖西瓜、扇扇子的情景,还有光着身子、露着双膀的小孩,备注 从 清明上河图 的名称入手,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及时肯定学生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探究的热情。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单元第课时空连线探究清明上河图我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两宋而两宋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新教材首次采用一幅画来作为学生整节课进行探究活动的对象可谓是独具匠心艺术是 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做
11、了一份画龙点睛的收尾工作清明上河图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从画中感受到生活中极易接触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这不仅渲染了历史氛围较好展示了该图所处时代的阶段特征同时增加了历史的直 功能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方法部分学生有绘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六教学流程活动准备过程学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师:这位同学从收集的资料中得到不同的结论,很有独特的见解。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和思考,这个问题大家在课后还可以继续讨论。师: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城的哪一部分呢?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第 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明上河图 年级 历史 下册 探究 清明 上河图 展现 社会 风貌 教案 北师大 小学教育 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