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讲解_中学教育-中考.pdf
《八年级文言文讲解_中学教育-中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文言文讲解_中学教育-中考.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四)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八(上)一、重要实词与句子 从小丘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hu ng,成林的竹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清澈)。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坻(ch,水中高地),为屿(y,小岛),为嵁(k n,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c n c,参差不齐)披拂(随风飘荡)。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约数)头,皆若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游无所依。日光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彻,影布(映)
2、石上,佁然(y,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ch,忽然)远逝,往来翕忽(x,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而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行,明灭(或隐或现)可见。其(指示代词,那)岸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差(c)互,不 可(能)知其(它的,溪水的)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神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骨,悄怆(qi o chu ng,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幽邃(su,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就)记之(代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而去(离开)
3、。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 从小山冈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4、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我坐在石潭边上,四下里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其他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不能呆得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二、知识归类 1文化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世称柳河东。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
5、被贬。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2、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把)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修饰)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以(因为)其境过清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不可知其源(它的,溪水的)3、特殊句式(1)省略句:影布(于)石上;坐(于)潭上(2)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介词宾语前置,表强调);卷石底以出(石底卷以出,主谓倒置,表强调)4、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名
6、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名词作状语,向下。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三、内容赏析 本文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被贬官后悲凉凄怆的心境。第一段,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描绘潭的概貌: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进行描绘,着重写了石。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写近处所见。第三段写小石潭水的来源:写远望之景。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
7、受: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在被贬官后悲凉凄怆的心境。最后一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四、小石潭记中考原题(一)(20XX年海南)阅读短文小石潭记,完成 1821 题(12 分)1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篁竹(hu ng)B.水尤清冽(li )C.往来翕忽(h )D.犬牙差互(c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如鸣佩环()(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4)隶而从者()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全石以为底。译文:(2)皆若空游无所依。译文:2l 文中第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2 分)答:(二)(20XX年莆田)阅读小石潭
8、记,完成 5-8题。(18 分)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3 分)(1)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竹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参差不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而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行明灭或隐或现可见其指示代词那岸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使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
9、停留乃就记之代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而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从小山冈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1)如鸣珮环,心乐之。(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7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水潭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4 分)8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5 分)(三)、(20XX年大连)古诗文阅读(16 分)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怡然不动 9.用
10、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0.选文第二段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的“”相照应。(1 分)(四)(20XX 年锦州)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 l2l5 题。(l2 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
11、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玕(l ng g n):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 分)(1)水尤清冽 冽:(2)佁然不动 佁:(3)西折纤秀长曲 西:(4)尽溪,平坦如荠 尽:13.翻译下列句子。(4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l4.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 分)l5.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 分)(五)记承天寺夜游
12、 (北宋)苏轼 八(上)竹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参差不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而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行明灭或隐或现可见其指示代词那岸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使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就记之代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而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
13、从小山冈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一、重要实词与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门),欣然起行。念(考虑,想到)无与乐者,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 n,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徐行,散步)于中庭(庭院)。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x ng)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b i)?但(只是)少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如吾两人耳(罢了)。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到
14、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洒满院落,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二、知识归类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与其弟苏辙和其父苏洵合称为“三苏”。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任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三、内容赏析 1、第一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记叙)第二部分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描写)第三部分惋惜无人赏月。(议论抒情)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特殊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四、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原题(一)(20XX年上海)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第 9 一 l1 题(8 分)9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 分)lO.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1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B 第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C 第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D.第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
16、感受。(二)(20XX年福州)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 912题。(18 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略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 分)竹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参差不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
17、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而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行明灭或隐或现可见其指示代词那岸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使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就记之代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而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从小山冈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解 衣 欲 睡 月 色 人 户欣 然 起 行 念 无 与 为 乐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民。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用现代汉语翻译
18、下列句子。(4 分)(1)沉鳞竞跃。(2)相与步于中庭。12填空。(8 分)(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和“_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 _”。(4 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 _”的语句中。(4 分)(六)马 说 (唐)韩愈 八(下)一、重要实词与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表转折,但是)伯乐不常有。故虽(即使)有名马,只辱(受屈辱)于奴
19、隶人(马夫)之手,骈(pi n,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死于槽枥(c o,槽,喂牲口的食器。枥,l,马棚。槽枥:马厩)之间,不 以(拿,把)千里称也。马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千里者,一食(sh,吃)或(有时)尽粟(s)一石(d n,十斗为石)。食(s,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动词,能走千里)而食也。是(这样的,指示代词)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才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且(尚且)欲(想要)常(普通,平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能),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求其能千里也?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以(按照)其道(方
20、法),食(s)之不能尽(竭尽)其材(同“才”,才能),鸣(鸣叫)之(结构助词,无实义)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执策(马鞭)而临(面对)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同“岂”,表反问语气,难道)真无马邪(同“耶”,吗)?其(表推测语气,恐怕)真不知马也。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
21、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二、知识归类 竹子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名词作状语向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澈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高地为屿小岛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参差参差不佁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远逝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而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折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行明灭或隐或现
22、可见其指示代词那岸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使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怆悲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就记之代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而去离开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随从而从跟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从小山冈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精心整理 欢迎下载 1、文化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衰”的美誉。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但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以期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2、通假字 食马者:通“饲”,喂养。.才
23、美不外见:通“现”,显现。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3、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记载 食:食不饱,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 虽: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内容赏析 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明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全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之情,对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统治者,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启示: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
24、必要的条件。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马。第三段,归纳全文中心,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四、马说中考原题(一)(20XX年朝阳)阅读 甲 乙 两篇选文,回答 710 题。(15 分)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 有人
25、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注释】比:副词,接连地。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一天。(评: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应为“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 分)(1)才美不外见。见:_ (2)执策而临之。临:_(3)愿子还而视之。子:_ (4)去而顾之。顾:_ 8翻译选文中划“_”的句子。(3 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_ 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文言文 讲解 中学 教育 中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