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秧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们怀抱着对荷塘之上美景的憧憬,从童真走来。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杨万里描绘的另一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
2、“文节”。了解诗人学习目标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重点)感受蕴含于诗歌中的劳动之美(难点)了解诚斋体 译文:首联:种田的农夫 把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秧苗。颔联:斗笠是头盔,蓑衣是盔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还是从头上流入脖颈 沾湿肩膀。颈联:喊他把早饭吃了 好好歇一会儿,(那农夫)只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尾联:秧苗根部还不牢固,栽种还没有完成,(你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 照看好那帮小鸭小鹅,(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围绕“插秧”,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
3、,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 农夫应答图 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首联写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 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赏析首联: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颔联 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思考:本联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