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变形记》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促织》《变形记》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织》《变形记》联读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粗浅阅读(速读),培养直觉思维,要求每分钟700字左右,能通过浏览了解小说的人物和情节结构;归纳主要文言现象和文化常识。壹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精读文本,通过问题设计阐释分析人物形象、各篇小说社会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并以此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贰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细读文本,对小说表达手法开展探究活动,重点鉴赏情节、细节描写和个性语言的作用和魅力。叁发挥想象和联想力,创作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书写工整、大方,不涂改或少涂改,涂改符合规范;行文符合格式规范。肆学习重点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通过问题设计阐释分析人物形象、各篇小说
2、社会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并以此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壹以主题阅读和比较阅读的方式细读文本,对小说表达手法开展探究活动,重点鉴赏情节、细节描写和个性语言的作用和魅力。贰发挥的想象和联想力,创作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学习难点教法与学法阅读引导法、问题设计法、自主阅读、创作法、团队合作法、比较阅读法三课时学习课时数教学过程对比阅读两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第一课时促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变形记为西方现代派小说,分别是蒲松龄、卡夫卡的代表作,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作家,却构思演绎了相同的变形故事,都是人变为虫,皆为名篇。情境导入快速阅读促织变形记(节选)两篇文章,概括小说的
3、故事情节,画出两篇文章的情节发展曲线图,并在此基础上画出情绪变化图,完成后相互交流讨论,选出最佳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自主学习任务单 促织 变形记(节选)梳理小说情节情节发展曲线图情绪变化图要求: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0字左右。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学习活动1.速读,梳理小说情节。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自主学习任务单 促织 变形记(节选)概括情节内容开端:责虫发展:觅虫卜虫得虫高潮:失虫化虫斗虫结局:献虫1.初变甲虫的心理活动2.艰难的起床过程(父母妹妹催促、协理来责问)3.开门后父母、协理的态度变化促织征虫觅虫卜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悲生悲至喜来喜极悲极喜出惊喜喜极促织变虫催起床惊慌犹豫抱怨职业焦虑自
4、责激动恐惧绝望协理责问开门协理、家人不同态度情节发展与情感变化图1.促织变形记在情节设置上各自的精彩之处是什么?各有怎样的效果?请做精要点评。促织(1)线索清晰,条理分明。紧密围绕促织得失这一线索安排情节。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波折一: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波折二: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波折三: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波折四: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这样安排避免了一览无余,并且情节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跌宕起伏,还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题。(2)结尾是喜剧型结局,以乐衬哀。但这种结局更能反衬出作品的悲剧色彩。变形记双线索结构,注重心理描写,情
5、节淡化。内在主线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具有情节淡化的特点。外在线索是家人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态度。两条线索有机组织了小说情节结构。变形记悲剧结局,直接表现了人性。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2.请根据小说内容,按照下面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内容。自主学习任务单 成名 格里高尔身份地位 童生 推销员家庭成员人生追求生平遭遇人物小传给促织变形记主人公制作一份人物简历,并各写10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自主学习任务单 成名 格里高尔身份地位 童生 推销员家庭成员 妻子、儿子 父母、妹妹经济状况 略有薄产 一人扛起家,债务如山,经济
6、困顿人生追求 科举成名 摆脱累人的差事,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生平遭遇 以蠹贫,以促织富1.工作辛苦,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理烦躁;2.为父母还债,受老板的气,生活压力大;3.变为甲壳虫人物小传你为人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胆小、忠厚而又善良。官吏催逼,你不去科敛丁口,你因促织而贫,因促织而历尽悲喜,因促织而入学,享荣华富贵。你就是一个被小小促织捉弄得手足无措的封建社会中的“草民”形象。你的全部心神和命运都系在一只小小的促织身上你是一个普通的推销员。你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惊慌、忧郁,你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时焦虑、自责,想到公司领导时紧张愤懑,你是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你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
7、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小结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这节课重点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人物形象的比较。作业1.通过书籍、网络等搜集促织作者的相关信息,挖掘文本的主旨。2.再次阅读促织一文,用笔记录下有疑问的地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探究促织的深刻内涵。第二课时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情境导入学习活动1.了解作者。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写鬼
8、写妖高人一等”的文言小说家姓 名 蒲松龄生卒年 16401715字 号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籍 贯 山东淄川(今淄博)人地位 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根据你搜集到的信息,填写下面这张蒲松龄的简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文言小说家生 平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生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成 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
9、不仅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使短篇小说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而且同李杜诗、红楼梦等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高峰代表作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2.阅读文本,填写文言字词梳理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文言字词梳理表 原文 用法 含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手裁举()2.翼日进宰()同“才”,刚刚同“翌”,第二天(1)顾之则气断声吞()(2)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4)大行不顾细谨()(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顾一词多义动词,回头看动词,环视连词,但是,但动词,顾虑,顾忌动词,探望,拜访通假字(1)
10、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2)留待期限,以塞官责()(3)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4)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2.责3.靡(1)靡计不施,迄无计()(2)试与他虫斗,虫尽靡()(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发(1)窥父不在,窃发盆()(2)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3)今王发政施仁()动词,挖动词,发布动词,索取名词,责任,差役动词,责令动词,责罚动词,无动词,败退动词,倒下动词,打开古今异义1.因责常供古义:_ 今义:_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古义:_ 今义:_3.两股间脓血流离古义:_ 今义:_责令。责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行侠仗义的人。大腿。臀部。4.村中少年好事者
11、驯养一虫古义:_ 今义:_5.日与子弟角古义:_ 今义:_6.不如拼搏一笑古义:_ 今义:_青年男子。指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的青年期。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泛称年轻的后辈。年轻人。两个词,拼一拼,博得。使出全部力量搏斗或争取。1.名词作状语(1)岁征民间()(2)得佳者笼养之()(3)早出暮归()(4)取儿藁葬()(5)日与子弟角()2.名词作动词(1)试使斗而才()(2)旬余,杖至百()(3)裘马过世家焉()(4)仙及鸡犬()词类活用每天用草席裹在早上、在晚上用笼子装每年显示才能打板子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成仙3.形容词使动用法 昂其直()4.动词使动用法 辄倾数家之产()5.形容词
12、意动用法(1)成然之()(2)益奇之()(3)成以其小,劣之()6.形容词作动词(1)而心目耳力俱穷()(2)近抚之()7.形容词作名词(1)蟹白栗黄()(2)成述其异()8.动词作名词 以塞官责()使抬高使倾尽认为是正确的觉得奇特认为劣用尽走近白肉、黄粉非凡本领责任,差役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3.省略句 又试之鸡()应为“村中驯养一虫少年好事者”“为”表示被动应为“又试之(以)鸡”1.体会文章结构。活动二:重读课文,深入探究文本促 织引子揭露官吏贪虐 揭露官吏贪虐同情百姓疾苦 同情百姓疾苦宫中尚促织之戏受巫指点得促织发展尾声成名为
13、促织所累爱子失手失促织魂化促织勇战斗终得功名与富贵异史氏议论促织开端结局高潮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情节曲折,构思严谨。从文中找出前呼后应的句子。(1)故事起因于“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为终。(2)成名始“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且家中“薄产累尽”,而终能“入邑庠”,且“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2.体会小说主旨。(1)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贵。这样写是不是太夸张、太虚幻了?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成名儿子魂化蟋蟀且轻捷善斗,这是不可能的。神产生于人对自然的恐惧,源于人对现实
14、的无法超脱。成名正是在现实生活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求神问卜的。小说中成名的力量如此微弱,虫却因为附着了统治者的权威而神勇无比,命贱既不如虫,则人变为虫便成为理所当然的社会逻辑。结尾“裘马过世家焉”的“喜剧”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了何种程度!人的生存意义是超越于任何一种动物的。可是在这个故事里,人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宁愿自我否定,而幻化成一只促织。这种否定,是极其震撼人心的,影射了人极其可怕的生存环境。(2)欣赏连环画,思考这篇小说的主旨。促织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近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建
15、社会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上行下效、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压迫的社会底层群众的深切同情。3.赏析文章语言。思考:聊斋志异一书历数十年乃成,且不断修改增补,其语言来自民间,又经艺术加工,十分精炼、生动。本文用词的精炼主要表现在动词的运用上。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加以体会。如第3段:“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又如第四段:“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这是一段细节描写
16、,作者去芜存菁,突出动作性,通过“逐”“蹑”“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再如第7段:“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这一段文字也通过“怒”“奔”“跃”“张”“伸”“龁”等词,把斗虫过程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写得细腻逼真。4.赏析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方法。(1)促织一文刻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对人物的神态描写,以村中少年的三次笑为例加以赏析。【明确】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得“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的神态;第二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