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语文十六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_中学教育-中考.pdf
《语文版中考语文十六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_中学教育-中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考语文十六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_中学教育-中考.pdf(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中考语文重点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关于孔子语录的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名 _,字 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_ 家,_ 家,是 _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2、论语是 _ 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 的一部书。二、默写填空 1.学而时习之,_?有朋自远方来,_?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_。3.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5.在 全 国 中 学 生 夏 令 营 大 连 会 场 开 营 仪 式 上,主 持 人 说“孔 子 说 过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
2、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6.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_,_.7.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_ 8.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_ 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 10.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 11.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并阐述为:_,_。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_,_。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_,_。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 不亦说乎 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传不习 温故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四、翻译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
3、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五、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六、问答题:1 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2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3 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5、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
4、“君子”应具有那些风范呢?6、“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7、我们从“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8、学习与思考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中孔子的话加以分析。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学习的指导。答案: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二、1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择
5、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6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7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8 三人行必有我师 9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二默写填空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 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
6、意学习的句子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 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四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 3 11 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3、比喻君子始终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1 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 生气发怒 每天 反省 真诚 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旧的知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聪明 刚
7、毅 四、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了呢?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五、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
8、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六、略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考题一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被任用)B、百里奚举于市(集市)C、曾益其所不能(曾经)D、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2、选出与“困于心”中的
9、“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生于忧患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欲有求于我也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地中被任用)B、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C、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改正)D、生于忧患(生存在忧患中)4、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二默写填空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谈学与思
10、辨证关系的句子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 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 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四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 4 B、所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C、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能够忍耐,给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11、。D、这样能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历经艰难困苦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C、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D、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强调或议论的重心是其中的“死于安乐”一句。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从文章结构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全文先后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C、全文按照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写作的。D、
12、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考题二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行拂乱其所为(违背)C、而后喻(明白)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外面)2、选出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躬耕于南阳 B、舜发于畎亩之中 C、皆朝于齐 D、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困惑,思虑堵塞,才能奋起,有所作为)C、曾益其所不能(曾经了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4、选
13、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A、(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 没有敌对的国家,国家常常灭亡。B、(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 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C、(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 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一定灭亡。D、(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 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14、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磨练。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得文章的论证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B、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只要经受了艰苦磨难,就能够成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二默写填空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15、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 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 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四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 5 就不平凡的事业。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强调的是 艰苦环境对人的磨
16、练。考题三 1、选出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A、劳其筋骨(劳累)B、衡于虑(通“横”,梗塞,指不顺。)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国恒亡(灭亡)2、选出与“征于色,发于声”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战于长勺 B、皆于美于徐公 C、生于忧患 D、所恶有甚于生者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乏其身(使他物资缺乏)B、行拂乱其所为(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D、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4、选出对下
17、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A、忧患能激励人兴奋起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B、忧患能使人有更多生存、发展的机会,而安逸享乐使人很快就死亡。C、忧患能激励人更好地生活,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D、忧患能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强调造就人才不可缺的条件是:经受磨难。B、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的情况下容易灭亡。C、准备承担大任的人,先要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难,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受磨练”。D、本文的
18、论述的重心是“死于安乐”。6、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B、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C、作者认为国家要长久不衰,就必须有“法家拂士”和“无敌国外患”。D、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考题一 1、C 2、B 3、D 4、A 5、D 6、C 考题二 1、D 2、C 3、C 4、B 5、C 6、A 考题三 1、A 2、A 3、A 4、D 5、D 6、C 古
19、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二默写填空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 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 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四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0、也三人行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本文选定【孟子。告子上】,全文主旨在于说明道义高于一切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 被任用。田间,田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被选拔。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百里奚举于室 市井,集市。故天降大任于世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 劳其筋骨 使.劳累。行拂乱其所为 行为。空乏其身 资财空乏,即贫困。所以动心忍性 使.惊动。使坚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人恒过 犯过失。
21、困于心 忧困。衡于患 同横,梗塞,指不顺。而后作 作为,奋起。征于色 征验,表现出来。而后喻 明白,了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外面,指国外。国恒亡 常常。死于安乐也 安乐享受。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里面,指国内;有法度的臣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弻,辅弼。3.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 启示?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作为 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4.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 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六位历史人物都
22、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 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的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5.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6.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 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7.文章第 2.3 段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什么写法?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23、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的 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 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 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并以一简练的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 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9.文章结尾以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独立成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你简要加以分析。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二默写填空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中认
24、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 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 能坚守志节的句子是三解释加点的词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四翻译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 7 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 独句成段,即深化主题,也更鲜明
25、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10.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不断改正。11.作者认为成才条件源于主客观两种,你是怎样看待这两个条件的?成才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但主观条件其决定性作用,它可以改变 不利的客观条件,化不利为有利。客观条件也不可忽视,有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 作用。12.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13.请写出至少 2 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4.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版 中考 语文 十六 重点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