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_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pdf
《教育学第二章_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二章_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练习题(包括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
2、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6、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
3、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0、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11、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欢迎下载 2 12、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13、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
4、异性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1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1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18、“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
5、序性 19、“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0、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D)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ABCE)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3、
6、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必然性方向性可能性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的特点顺序性个别 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白板说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荀子孔子孟子老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内发论外 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
7、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 欢迎下载 3 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AB)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
8、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8、身体的发展包括(BC)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
9、的价值。()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10、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必然性方向性可能性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的特点顺序性个别 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白板说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荀子孔子孟子老子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内发论外 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 欢迎下载 4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
11、现实性。()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四、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第二 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考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