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中学教育-高考.pdf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中学教育-高考.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七年级上 地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 110 页)1、地球的形状:球体。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 地球大小 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极半径为 6357 千米);最大周长是 4 万千米;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纬线 经线 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
2、北方向 长度特征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到极点缩为一点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形状 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5、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5 N)、南回归线(23.5 S)、北极点(90 N)、南极点(90 S)6、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纬度 经度 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起止度数 0O(0O 纬线叫赤道)90 O N/S 0O(0O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 北纬 N,南纬 S 东经 E,西经 W 如何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赤道(0O 纬线)以北为 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用
3、“S”表示);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 N,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 S。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 本初子午线(0O 经线)以东为 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W)半球划分 赤道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 和 160O 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O W向东到 160O E 为东半球(20 O W 0 O160O E);20 O W 向西到 160O E 为西半球(20 O W 180 O160O E)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 W 和 160 E 组成的经线
4、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O)8、利用经纬网定位。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 12 页第十题、十一题,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 1115 页)1、地球的自转 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等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半径为千米极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是万千米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 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到极点缩为一点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
5、是半圆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点 纬东经西经如何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区分半球划分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经线以东为东经用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表示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纬度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地球 运动 旋转中 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 中心 运动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
6、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课本 13 页)N S 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等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半径为千米极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是万千米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 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到极点缩为一点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点 纬东经西经如何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区分
7、东西经两种方法区分半球划分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经线以东为东经用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表示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纬度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二分二至点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前后 6.22 前后 9.23 前后 12.22 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 3、4、5 月为春季 6、7、8 月为夏季 9、10、11 月为秋季 12、1、2 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
8、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5 个热量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 1628 页)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课本 19 页)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
9、,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大小详,小大略”)阅读方向:(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 正北(2)经纬网地图:经线 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 指示 东西 方向(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密陡疏缓”)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等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半径为千米极半径为
10、千米最大周长是万千米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 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到极点缩为一点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点 纬东经西经如何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区分半球划分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经线以东为东经用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表示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纬度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点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 E 处)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
11、值低的地方凸出;(如右图 F 处)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 D处)(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低脊高谷”);山谷处易形成河流,图中 D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3、(课本 27 页)陆地表面 5 种地形 类型:平原(海拔一般低于 200 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海拔高于 500 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山地(海拔高于 500 米,具有耸立的山峰)、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一般在 200500 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4、地形剖面图 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12、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 2944 页)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地球上七分是海洋(71%)、三分是陆地(21%)1、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 熟记 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够看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面积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跨经度最广)、欧洲、大洋洲(面积最小)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太平洋(面积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练习:参照课本第 7 页图 1.8 南北半球的划分填出右侧图中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F 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海边
13、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等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半径为千米极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是万千米表面积是亿平方千米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 相交的半圆指示方向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到极点缩为一点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点 纬东经西经如何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区分半球划分赤道纬线以北为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经线以东为东经用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表示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纬度学习必备 精品知识
14、点 2、重要的大州分界线:大洲 州界 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和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 欧洲和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建造围海大坝等)。2、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了 大陆漂移说。会用大陆漂移说解释地理现象(如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划分为 六 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板块在不断的 运动。(3)板块内部
15、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熟记六大板块名称及相对位置(课本 42 页图 2.22):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现象。例如:(1)珠穆朗玛峰升高的原因: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使其不断升高(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海边看到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地理 上册 复习 知识点 总结 中学 教育 高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