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_中学教育-高考.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2009-06-04 10:06:43)转载标签:教育 分类:术业有专攻 一、导入 今天教室里多了听课老师,大家紧张吗?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讲到某句话时,台下顿时哄堂大笑。领导生气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这位领导到底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引得大伙发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出领导闹笑话的原因)这位领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
2、话(投影,让学生自己体会)好,为了避免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古文原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0XX
3、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 11 题就出现了这种题型。(投影)20XX 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题将出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 40 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 分;并回答有关问题,4 分。断句只需用斜线表示,而不用加上具体的标点。实质上,这两个考查点是密切联系的,能正确断句了,文段大致内容就能理解了。所以重点还是在前者。我们最近的一些练习卷中已出现了相关的题目,但是大家做下来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准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例题一起来探讨一下。三、结合例题,介绍方法。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投影)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
4、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愬:同“诉”,诉说,诉苦。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纺:系。(一)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都应该是通读全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搞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下面,同学们就大声自由朗读,抓住文段中的重要实词,了解文意。提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明确:属记叙性文段。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事件,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提
5、到的人物:董叔,叔向,董祁,范献子。这样断定文中共提到四个人。再看事件。综观全文,说得是董叔想通过与范氏的婚姻关系往上攀援。再看结果。董叔自取其辱,还被曾劝阻过这门亲事的叔向奚落了一番。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
6、、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我们不妨一起来找找例题中的名代词,先把其中的一些断句工作完成。(三)理解古文大意是抓关键实词,古文中的虚词也不能忽视了,因为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1、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
7、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讲到某句话时台下顿时哄堂大笑领导生气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这 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
8、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话投让学生自己体会好为了避免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断句就 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看虚词,找位置。明确了这个规律,我们再接着完成我们的断句工作。(四)实词虚词都在断句中派上了用场,那句式对我们有没有帮助呢?当然有。古文
9、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这些固定句式,我们在断句时就要看清楚,千万别在不需要划斜线的地方去划条线哦,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我把这一步总结为明语法,辨句式。我们例题中没有涉及到上述特殊句式,那我们就跳过去,接下去看方法。(五)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呢,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
10、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我们来看看例题中,有没有这些结构。明确: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它准确断句了,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明修辞,巧判断。综合这些方法,我们最后来给例题准确完整地断句。断句结束,这段话的意思就更加清晰了。四、牛刀小试 根据这几条方法,我们来尝试着为下面几句话断句。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2、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3、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
11、病虽医和不能治矣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介绍的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只能看作是断句时的注意之点,仅仅起辅助作用,并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而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就应该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能力才能提高。不过大家也不用怕,考试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讲到某句话时台下顿时哄堂大笑领导生气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
12、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这 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话投让学生自己体会好为了避免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断句就 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时由于时间限制,估计只会让我们断几句,不会很难。如果大家能按老师的建议去做,我想大家一定能顺利通过这一关。六、布置作业。附:原文:董叔将娶于范
13、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文:董叔想要娶于范氏,叔向说;范氏富有,为和要和她成亲呢,董叔说想攀附她.过了几天,董祁(于范氏)对范献子抱怨说董叔不尊敬她,献子就把董叔抓起来绑在了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的时候,董叔对叔向说:你可以为我求情吗?叔向说:你想攀付的愿望达成了.还请求什么呢“范氏富,盍已乎?”翻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1:疑问副词“盍”及固定结构“盍乎”。“盍”是“何不”的合音。“盍乎”应
14、该翻译为“为什么不呢?”实词“已”的意思,“已”,本义是停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学不可以已”(劝学)在这 一句中可以译做“停止”或“结束”、“取消”。谓语动词“已”后省略宾语现象。根据文段语境及文后注解中对“系援”的解释,“已”字后应补出省略的 宾语“婚事”、“亲事”。“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翻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实词“执”与“纺”的意思。“执”,本义是拘捕、捉拿。语文课本中有:“被执至南”(梅花岭记)。在该句中可以译做“抓”。“纺”字的意思在文后注解中已给出。谓语动词后宾语省略现象。“执”与“纺”之后要补出“之”
15、,即“董叔”。“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对话中主语与宾语省略现象。谓语动词“欲”之前 要补出主语“子(你)”,之后要补出宾语“之(东西)”。宾语前置现象。“又何请焉”即“又请何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翻译成现 代汉语时应该将宾语移到动词后 意义:晋大夫董叔意欲攀附贵亲,结果被晋正卿范宣子之子范献子绑悬于庭中槐树之上,叔向一语双关地嘲讽了他的“欲为系援”。所记不过三言两语,却意趣横生,好似给一心“攀龙附凤”者画了一幅绝妙的漫画,耐人寻味。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讲到某句话时台下顿时哄堂大笑领导生气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这 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话投让学生自己体会好为了避免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断句就 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