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pdf
《201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32013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1-4 小题各小题各 1 1 分,分,5-105-10 题各题各 2 2 分,本大分,本大题共题共 1616 分分。)1(1 分)(2013济宁)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可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于人类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A 熔点高B 延展性好C 有金属光泽D 化学性质稳定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3870250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加热条件下
2、也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体现了金的热稳定性强 属于金的化学性质 该说法与金的熔点、延展性和金属光泽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A点评:解答本题要从金的化学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1 分)(2013济宁)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氨气、空气B 水、双氧水C 烧碱、纯碱D 生石灰、熟石灰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3870250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利用氧化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氧化物,抓住氧化物中至少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元素解答:解:A、氨气是由氢元素和氮元素组成
3、的,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不属于氧化物;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 A 不符合题意;B、水和双氧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都有氧元素,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都属于氧化物,故 B 符合题意;C、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由钠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 C 不符合题意;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由钙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由钙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故不属于氧化物,故 D 不符合题意;故学案 B点评: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
4、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3(1 分)(2013济宁)对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活性炭有吸附性B 蜡烛一吹即灭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 用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洗洁精有乳化作用D 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870250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B、根据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以下进行解答;C、根据洗洁精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D、根据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进行解答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
5、于去除冰箱异味,故 A 正确;B、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以下,而蜡烛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所以蜡烛一吹即灭,故 B 错误;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所以可用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故 C 正确;D、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所以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故 D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4(1 分)(2013济宁)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是()ANH4HCO2NH3+CO2+H2OB CaCO3+CO2+H2OCa(HCO3)2C2NaCl+2H2O2NaOH+H2+Cl2D2Mg+CO22MgO+C考
6、点:反应类型的判定3870250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属于分解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 A 错;B、属于化合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 B 错;C、不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故 C 正确;D、属于置换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故 D 错故选 C点评:抓住四种反应的特点,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
7、多变一”还是“一变多”对所发生的反应进行类型判断5(2 分)(2013济宁)S2、SO32和 SO42是比较常见的离子,对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 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B SO32和 SO42都属于氧化物C 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D S2和 H+不能结合成酸分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3870250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离子是微观,而元素用来描述宏观进行解答;B、根据 SO32和 SO42都属于离子进行解答;C、根据硫元素在化合物中有不同的化合价进行解答;D、根据 S2和 H+能结合成氢硫酸进行解
8、答解答:解:A、离子是微观,而元素用来描述宏观,所以不能说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故 A 错误;B、SO32和 SO42都属于离子,而不是物质,故 B 错误;C、硫元素在化合物中有不同的化合价,例如在硫化钠中为2 价,在二氧化硫中为+4价,在三氧化硫中为+6 价,故 C 正确;D、S2和 H+能结合成氢硫酸,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做题时注意从题目中找出反应的典型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 本题难度不大6(2 分)(2013济宁)工业上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粗产品为二者混合物),请分析如图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并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曲线上 C 点两
9、侧,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B 曲线上 A、B 两点,对应温度下氯化铵与硫酸钠溶解度不同C 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温度应控制在 40以上D 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后的母液是硫酸钠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3870250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的变化趋势;B、溶解度曲线的相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温度小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也会结晶析出;D、由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结晶法分离后母液的成分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 点两侧,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
10、化趋势不同,正确;B、曲线上 A、B 两点,是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故对应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同,错误;C、在温度大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可利用降温结晶得到氯化铵,但温度应控制在 40以上,小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也会结晶析出,题目描述正确;D、在温度大于 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分离出氯化铵后的母液是硫酸钠溶液,正确;故选 B点评: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题意细致解答7(2
11、 分)(2013济宁)利用“”上方的试剂可实现下列各物质间转化的是()ACuCuCl2BK2CO3KOHCNa2SO4Na2CO3DCu(OH)2NaOH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3870250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盐酸反应;B、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C、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D、氢氧化铜属于沉淀与硫酸钠不反应解答:解:A、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盐酸反应,故 A 错;B、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 B正确;C、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不能制取碳酸钠,故 C 错
12、;D、碱和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氢氧化铜属于沉淀,所以氢氧化铜与硫酸钠不反应,故 D 错故选 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或有水生成,或有气体放出,盐和盐反应或碱和盐反应时,必须是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8(2 分)(2013济宁)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实验内容实验设计A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提纯久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先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C验证某溶液为稀盐酸先测溶液的 pH7,再加入锌粒D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物先用氢氧化
13、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向该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二氧化碳A AB BC CD 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3870250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又会带入水蒸气进行解答;B、根据久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进行解答;C、根据溶液的 pH7,再加入锌粒有气泡冒出不一定是盐酸,还有可能是别的酸进行解答;D、根据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
14、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解答:解:A、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又会带入水蒸气,故 A 错误;B、久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故 B 错误;C、溶液的 pH7,再加入锌粒有气泡冒出不一定是盐酸,还有可能是别的酸,例如稀硫酸,故 C 错误;D、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物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
15、碳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向该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二氧化碳,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所选试剂的量9(2 分)(2013济宁)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试验流程:依据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的选择合理的是()A 稀硫酸 硫酸铜B 稀盐酸硫酸锌C 稀盐酸硫酸亚铁D 稀硫酸氯化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3870250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与酸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氢的前面,反应的越
16、剧烈,说明了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不反应,说明排在了氢的后面;金属与盐能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了盐中金属的后面据此分析解答:解:A、镁、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银不能与硫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铜中,铜能将银置换出来,说明了铜的活动性大于银能比较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A 符合题意;B、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锌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 B 不符
17、合题意;C、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硫酸亚铁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 C 不符合题意;D、镁、锌能与稀稀硫酸反应,镁反应的剧烈,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银不能与稀硫酸 反应,说明了铜、银的活动性小于镁、锌再将铜、银加入氯化镁中,都不反应,说明了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金属与盐反应和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从而推出金属的活动性10(2 分)(2013济宁)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18、 K+、Mg2+、Cl、Ba2+、SO42、CO32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分析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只含有 Mg2+、SO42B 一定含有 K+、Mg2+、Cl、SO42C 一定含有 Mg2+、SO42,可能含有 Cl、K+D 一定含有 Cl、K+,可能含有 Mg2+、SO42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3870250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钡离子与
19、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是溶于酸的沉淀,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取一份废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无变化,说明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不是碳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由于有硫酸根离子,故一定不会含有钡离子;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溶于盐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废液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和钾离子;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山东省 济宁市 中考 化学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