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创新和变化兼谈复习策略的调整_中学教育-高考.pdf
《专家谈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创新和变化兼谈复习策略的调整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谈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创新和变化兼谈复习策略的调整_中学教育-高考.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0XX 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创新和变化 兼谈复习策略的调整 袁兆桐 田家伟 20XX 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各种专业期刊和媒体对试题的内容、特点、功能和命题走势等作了多方面的释读。但纵观这些文章,对试题发生的新变化和深层的创新实践认识度不高,忽视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发展对高考的深刻影响,低估了命题改革的力度,也就无从把握高考改革的根本方向。正如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一样,高考命题也是在不断改革和探索中前行。诚然,为了保持稳定,这种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考命题改革理应与新课程改革同步,高考改革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高考命题的改革应该承担起课程改革甚至
2、是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20XX 年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一些细微的变化中,已经透露了命题者一些创新实践,从中可以捕捉到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变化。一、试题设计的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高考命题的改革,试题编制的形式越来越科学,考查的功能也日益增强。在多元化命题的形势下,各省市试题相互借鉴,并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命题功能不断加强,命制出了一些标志性的好题目,如 20XX 年山东卷第 27 题:1492 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
3、“发现”美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 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 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 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 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相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
4、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 120字左右。从命题形式上看,该题的设计特点之一是材料呈现采用主题词形式,每段材料前以主题词引导。这种命题方式借鉴了 20XX 年北京卷的风格,而 20XX 年北京卷延续了这种风格。这一“巧合”的背后是这类题目设计的人性化,“主题词”对学生的思维和作答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突出了考查的主题。该题的设计特点之二是借鉴仿效上海题,在提示主题词的情况下,要求撰写短文,从而使已消沉多年的小论文题复活,从而强化了历史表达和阐释能力的考查。从考查功能和内涵上看,该题的设计特点
5、之三是题目体现了“通过一个历史事件,立体挖掘”的综合考查设计思路,材料古今贯通,中外结合,特别突出对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指导作用,对历史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实行了考查,体现了对新课程标准的全方位落实,较好体现了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从而实现了由平面考查到立体考查的转变,由知识综合到能力综合考查的转变。该题的设计特点之四是在评分标准上,还采用采点评分与采意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说,山东卷第 27 题在高考命题上,是一道与 1989 年“山东”题、20XX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题一样的标志性试题,对今后高考试题的命制与高考复习会产生深远影响。在以上设计特点的背后,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6、,以命题改革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倡导立足于学生,为学生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习历史提供空间,倡导学生在多样性、开放性的环境中探究历史问题,关注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要应对这种变化,须进一步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改变目前高考复习中,只重视考纲和考试说明,忽视课标的落实和运用的倾向;改变只注重知识和能力,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倾向。因为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必定全面落实课标,课标同样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复习中应渗透问题意识,利用相关典型性、拓展性材料,将学科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认识水平。注意
7、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正确地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养的同步提高。二、评分标准的新变化 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即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由以甄别与选拔转向辅以激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为宗旨,评价维度由单纯的知识与能力转向知泛关注各种专业期刊和媒体对试题的内容特点功能和命题走势等作了多方面的释读但纵观这些文章对试题发生的新变化和深层的创新实践认识度不高忽视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发展对高考的深刻影响低估了命题改革的力度也就 这种改革是循序渐进
8、的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考命题改革理应与新课程改革同步高考改革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高考命题的改革应该承担起课程改革甚至是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年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一些细微的变化中 高考命题的改革试题编制的形式越来越科学考查的功能也日益增强在多元化命题的形势下各省市试题相互借鉴并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命题功能不断加强命制出了一些标志性的好题目如年山东卷第题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的方法由追求客观性和唯一标准答案转向重视个体的认识和理解的多样性的相对评价。今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 27 题对此作出了突破,采用了采点与采意
9、相结合的阅卷方式,即分层赋分方式,如山东 27 题第三问撰写历史短文的评卷要求是:()(分)评分标准 要求 项目 等级 主观观点 史论结合 逻辑表达 一 紧扣主题 观点合理(3 分)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4 分)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3 分)二 符合主题 观点基本合理(2 分)只罗列史实 史实基本正确(3 分)条理较清晰 基本符合逻辑(2 分)三 基本符合主题 观点不够合理(1 分)史实不够准确(2 分)条理不清 缺乏逻辑(1 分)另外,全国文综新课程卷第 40 题第三问“恩格斯对历史前提的认识”题。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参考是:第40(3)(1
10、3 分)第一等(13 11 分)(1)观点明确;(2)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3)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10 6 分)(1)观点较明确;(2)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3)论述较充分,表达充分。第三等(5 0 分)(1)观点不明确;(2)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3)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这种新的评分方式是借鉴国外 SOLO 评分法(或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通过采意,实行分层,按照考生的思维层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从主观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达三个方面,分三个层次对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分。其实,早在 1996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
11、 44 题第三问“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评价”题,即采取了分层采意评分的办法。从 20XX 年开始,广东在个别主观题的评分办法中开始了采用分层采意的尝试,泛关注各种专业期刊和媒体对试题的内容特点功能和命题走势等作了多方面的释读但纵观这些文章对试题发生的新变化和深层的创新实践认识度不高忽视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发展对高考的深刻影响低估了命题改革的力度也就 这种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但不容忽视的是高考命题改革理应与新课程改革同步高考改革关系到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高考命题的改革应该承担起课程改革甚至是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年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一些细微的变化中 高考命题的改革试题编制的形
12、式越来越科学考查的功能也日益增强在多元化命题的形势下各省市试题相互借鉴并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命题功能不断加强命制出了一些标志性的好题目如年山东卷第题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而上海从 20XX 年开始,对个别主观题明确采用了分层采意评分办法,今年采用这种办法的范围继续扩大。虽然这种赋分方式仅占很小的比例,多数还实行采点计分,但这种创新性变化却代表了评分标准的新趋势。分层采意计分是国际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探索对高中历史教学和复习备考意义是深远的。以往的采点计分只要识记知识点并进行整合和准确的表达即可应对,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而分层采意计分则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和分析,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家 新课程 高考 试题 创新 变化 复习 策略 调整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