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演练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试题_中学教育-高考.pdf
《专题演练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试题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演练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试题_中学教育-高考.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5 分)1(2014浙江卷)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 1 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 1 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突变体若为 1 条染色体片段缺
2、失,个体表现为抗性,那么未缺失部分染色体为显性基因,而由于缺失则另一条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表现出了相应性状,因此 A对。答案 A 2(2014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 DNA 分子中控制毛色的 a、b、c 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 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 ab 之间 C、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及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难度中等。c 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
3、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a、b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能交叉互换;、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不属于基因,其内部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未改变基因的结构,不属于基因突变;图中 a、b、c 三个基因共同控制哺乳动物的毛色,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答案 D 3(2014江苏卷)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养出作物新类型 解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增添、缺失、易位、倒位四
4、种。增添是基因数量增多,而不是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染色体缺失,会缺失一些对生命活动必需的基因,大多数基因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染色体易位虽不改变基因数量,但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也会引起性状改变;诱导多倍体,即用秋水仙素处理诱导染色体加倍,如利用不同物种的精卵结合的合子,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培育出作物新类型。答案 D 4(2014四川卷)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
5、观察到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 错误;甲、乙两个物种杂交,得到的幼苗丙是异源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得到的幼苗丁,可能是未加倍的异源二倍体(含 18 条染色体,不可育),也可能是加倍后的异源四倍体(含 36 条染色体),所以幼苗丁在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36 条或 72 条,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错误;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异源四倍体,与物种甲和物种乙产生了生殖隔离,所
6、以属于新物种,D错误。答案 B 5(2014黑龙江哈三中第三次验收)如图是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B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C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丁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解析 甲图代表的生物若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则为二倍体,若是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则为单倍体。根据染色体组的定义可知,乙图细胞中应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两条染色体,代表生物若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则为三倍体,若是由未受精的配子发育形成的则为单倍体。射获得
7、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突变体若为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突变体若为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突变体若为基能编码肽链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突变体若为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个体表现为抗性那么未缺失部分染色体为显性基因而由于缺失则另一条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表现出相应性状因此对答案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图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之间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及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难度中等基因中碱基对
8、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同理可知丙图细胞中应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代表生物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丁图细胞中四条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应属于一个染色体组,该细胞若是体细胞,则代表生物为单倍体,该细胞若是生殖细胞,则代表生物为二倍体。答案 B 6(2014福州质检)团头鲂(2n48)是我国一种名贵淡水鱼类。研究人员用 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纯合子,少数为杂合子。新培育的团头鲂()A与野生型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4 C纯合
9、子的基因型都相同 D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 解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变异等知识。难度中等。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用低温处理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已减半,只有 24 条),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发育而成的个体(染色体数目又加倍,又恢复为 48 条,为二倍体),其与原来的团头鲂都是二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新培育的团头鲂体细胞染色体数应为 48 条;团头鲂有 48 条染色体,不同的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有可能不同,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交叉互换,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样,新培育的团头鲂应全为纯合子,且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若
10、染色体交叉互换,则产生杂合子。答案 D 7(2014福州质检)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染色体正常,丈夫染色体异常如图一所示:九号染色体有一片段易位到七号染色体上(7、9 示正常染色体,7和 9分别表示异常染色体,减数分裂时 7 与 7、9 与 9能正常联会及分离)。图二示该家庭遗传系谱及染色体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夫妇生下相应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子代可能性为 1/2 B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为 1/8 C该痴呆患者来自含(7、9)的精子和含(7、9)的卵细胞的结合 D若父亲的一个精子含(7、9),则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三个精子为(7、9)、(7、9)、(7、9)射获
11、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突变体若为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突变体若为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突变体若为基能编码肽链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突变体若为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个体表现为抗性那么未缺失部分染色体为显性基因而由于缺失则另一条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表现出相应性状因此对答案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图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之间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及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难度中等基因中碱基
12、对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异常配子的形成,难度中等。父本染色体组成为(7/7、9/9),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分别为(7、9)、(7、9)、(7、9)、(7、9),产生正常雄配子的概率为 1/4,母本产生的配子均正常,故生下正常子代的概率是 1/4;子代相应染色体组成与父亲具有相同缺陷的可能性为 1/4(7、9)(7、9),概率为 1/4;该痴呆患者的染色体组成为(7/7,9/9),含有的异常染色体应来自父亲,是染色体组成为(7、9)的精子和染色体组成为(7、9)的卵细胞结合的结果;若父亲一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7、9),则来自同一精原细
13、胞的另外三个精子染色体组成为(7、9)、(7、9)、(7、9)。答案 C 8(2014重庆调研)蝴蝶的性别决定为 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推断,Z和 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过程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阴阳蝶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雌配子全部正常,雄配子全部不正常 解析 本题考查 ZW型性别决定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Z和 W染色体上含有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但也含有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过程表示
14、受精作用,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得以实现,过程、表达的基因有相同部分,如二者都会表达产生呼吸酶;在发育过程中部分细胞丢失染色体 W,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阴阳蝶可产生含有染色体 Z或 W的雌性配子,也可产生含有染色体 Z的正常雄配子。答案 C 9(2014北京卷)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
15、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 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突变体若为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突变体若为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突变体若为基能编码肽链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突变体若为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个体表现为抗性那么未缺失部分染色体为显性基因而由于缺失则另一条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表现出相应性状因此对答案河北石家庄二模下图为
16、失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之间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区别及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难度中等基因中碱基对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 正确;病毒和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 错误;病毒的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正确。答案 C 10(2014江苏卷)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
17、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解析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错误。答案 B 11(2014安徽马鞍山一模)如图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过程中逐代自交,那么自交代数越多纯合植株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演练 生物 变异 育种 进化 试题 中学 教育 高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