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张祜应贡举,被主考官列为第二。张祜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得知此事,表示同情。张祜看望出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此诗作于别后。中,一作“衷”。即,一作“始”。长,一作“犹”。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角声”勾起诗人内心感叹;斜阳画角经“孤起”二字点染,一种旷漠、凄咽
2、之情油然而生。B. “碧山终日恨即休”将无形的离思寄寓在路远山长的景物之中,丰满、具体,情深意长。C. 诗歌尾联运用反问句,极力推崇张祜才华出众,无人能及,并劝解张祜投笔从戎,建功立业。D. 此诗是为友人张祜鸣不平之作,诗歌格调苍凉,感情沉痛,语言凝练,富有哲理,兴寄深远。16.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颈联的含意。【答案】15. C 16. “睫在眼前长不见”意思是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目不见睫,喻人之无识,这是对张祜的主考官不识才的微词。“道非身外更何求”意思是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
3、诗歌尾联运用反问句”错误。尾联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将“千首诗”与“万户侯”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张祜的敬重。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长庆年间,白居易为杭州刺史,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杜牧事后得知,也很愤慨。此诗为友人张祜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张祜怀才不遇的同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抒发了诗人对世风日下的伤感之情。颈联“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意思是: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有道有才华在身,又何必向别处追求呢?“睫在眼前长不见”,目不见睫,
4、喻人之无识,这是对白居易的微词。“道非身外”,称颂张祜诗艺之高,有道在身,不必向别处追求。这是故作理趣语,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自此,诗的境界为之一换,格调也迥然不同,可见作者笔姿的灵活多变。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高阳台寄越中诸友周密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容浅入蒹葭。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萋萋望极王孙草,认云中烟树,鸥外春沙。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
5、注】周密;宋代词人。宋亡后,周密拒仕新朝,寄居杭州,本词是结写给同样拒仕新朝,寄居在越州的邓牧、谢朝等友人的。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三句描写作者所居之地清新明媚的初春景象。B. “雪霁”两句是说雪过天晴,燕子回巢,生机盎然。C. “夜汐”两句写词人想趁着潮水东还之际,返回家乡。D. “东风”一词一语双关,借自然之风,喻指新朝的招抚笼络。16.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深沉复杂,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 C 16. 思念友人;伤己伤时;坚守气节,与友人共勉;对家乡的思念;对新朝统治者的讥讽;对趋炎附势者的不满。【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
6、赏析诗歌的能力。C.“写词人想趁着潮水东还之际,返回家乡”错误,夜里的潮水向东退走,清冷的月向西斜去,写出了作者因光阴消逝与友人仍悬于两地而不能相见的感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诗歌情感的能力。“雪霁空城,燕归何处人家”,写经过战争之后,城里十室九空,居民屋子受到破坏,燕子虽然归来,但是它们到哪一家去做窝栖息呢?用燕子无处栖息来渲染,形象而凝重。此情此景,使作者想起了朋友。“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转而写对友人的思念。“感流年,夜汐东还,冷照西斜”,又回到自己,感慨光阴易逝。光阴,也只用三个字轻点,有年华流逝之感。“白发青山,可怜相对苍华”,白发,自己和友人的
7、头发都已经白了;青山,自己这里的青山和友人那里的青山。自己和友人都已经老了,可是两地的青山依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面对青山,遥想远方的友人,不禁产生无限感慨。“归鸿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犹是天涯”,鸿雁顺着潮水东流的方向飞去,但不能代人传递音讯;自己虽是倦游归来,居住杭州,但对故乡吴兴来说,对分别不能团聚的朋友来说,都有远隔“天涯”之感。“问东风,先到垂杨,后到梅花?”这一问,来得突兀,“东风”隐喻元朝统治者的“恩泽”,“垂杨”隐喻不能坚持气节而投靠新朝的人,梅花隐喻忍受清苦生活的遗民。作者及越中诸友是傲雪怒放的梅花,本不需要春风的惠泽,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和友人的坚贞不屈,与友人共勉;对趋炎
8、附势者的不满和对蒙元新朝统治的讥刺。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贺新郎赋琵琶辛弃疾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注: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出塞,指昭君出塞。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
9、调三首。15. 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B. “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C. “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D. “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16.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答案】15. C 16. (1)辛词豪放大气,如“黄云堆雪”“离愁三万里”“千古事”等,景象阔大,作者心系国家,情感沉郁激昂,充分体现了
10、词人豪放的词风。(2)意味深长,如“孤鸿”“轻拢慢捻”“泪珠盈睫”等,形象优美,蕴含情感复杂,显示词人俊美而隽永的另一特色。【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手法作用的能力。C.“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错误,此典故既有作者谪居的苦闷,又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本词上片以琵琶行、王昭君等典故中之愁苦表达作者的愁苦难言,下片以唐由盛转衰喻宋之衰败。大量用典是此词的显著特点,但全词未因此而杂乱无章,反有余人难及之大气。此词借典抒情,暗含了作者满腔报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苦闷,体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操。(1)辛词
11、豪放大气。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写昭君出塞时黄云弥漫看去像茫茫白雪的阔大景象。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的沉郁激昂的情感。“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表达了词人的心系国家。阔大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心系国家,情感沉郁激昂,充分体现了词人豪放的词风。(2)意味深长。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她想借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运用了优美的形象,“孤鸿”“轻拢慢捻”“泪珠盈睫”等,蕴含了复杂的情感,显示词人俊美而隽永的另一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