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散文化小说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散文化小说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说专题训练-散文化小说特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跑南海蒋冬梅他在南海打鱼的时候,大马哈鱼正肥美,它们满满地铺在海底,像扯着一面色彩鲜艳的旗。鱼像听到什么召唤一样,迎着浪头逆水而行,向乌苏里江洄游。打鱼人并不急着下网,他们只等在河口,把白色的渔网撒成半开的花朵,网住的鱼一个人就已经拉不动了。产卵后死去的鱼漂满河面,连它们红色的尸身都是美的。他知道所有的大马哈鱼攒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才能把它们送回乌苏里江。乌苏里江畔的男人,顺着大马哈鱼的来路,坐一条杨木船去跑南海。那里有肥美的海参和森林一样的海菜。他们把自己“卖”给渔头,预支了银钱交给女人,打着单薄的背包去搏命。他也在一张薄薄的的契约
2、上,像他的父亲那样,按下半只手掌的印子,把自己交给了大海。母亲穿着棕色的袍子在江边送他,站成一块风化的石头。从送走父亲的那一年开始,这块石头就伫立在江边。十几年的江风吹过,把石头吹矮了,终有一天会变成一颗石子,等着父亲回来握在手里。坐上杨木雕下海时,他穿着一件鱼褂子,持一柄钢叉,扎水底白沙上黑宝石一样的海参。人们看到他手臂上凸起石头一样的肌肉,就喊他“石头”。南海上的人,都忘记了本来的名字,看着近旁的物什,随口喊一个人,就当作名号了。他们渔帮里有一个老头,年老打不动鱼了,人家可怜他,让他蹲在杨木雕里绑海菜,一喊他就叫“绑菜”。“绑菜”沉默寡言,好像他不会说话一样。不只是“绑菜”,打鱼的人互相也
3、不常说话。母亲说过,南海码头上的女人,是缠人的绳子,缠住了父亲的腿。有时候母亲又说,是南海的海菜缠住了父亲的腿。他刚一到南海,就急着向人打听父亲,可他又说不清父亲的样子。他用力回想幼年时父亲的样貌,眼睛、鼻子、嘴巴全都模糊一团。他才发现,父亲就像一幅洇了水的画,色彩和线条全被冲毁,只剩下一个斑驳的影子。这让他想起那些死去的大马哈鱼,用面目全非的样子,把自己交回故乡。他向人描述着父亲,酱色的脸庞,山石一样的身体,一顿能喝下一坛烧锅酒,用一只手就能拉上来一网大马哈鱼。人们听了指着“绑菜”说,他当年就是那样子啊。“绑菜”蹲在船头,像什么也没有听见,木然得像块石头,一双粗黑的大手,加紧在绑着海菜。那些
4、海菜长得能绑住这片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绑完。“绑菜”站起身来,弯曲的身体像一只青虾,常年漂在海上的人,骨头都被海里的湿气弄变形了。不只是“绑菜”,打鱼的人个个都被蚀成海边的断崖。那时的“绑菜”踩着船像踩着一片树叶,吹着哨子,举着手里的鱼叉,有海豚涌过来敲击船帮,一齐引来硕大的海狗。“绑菜”会握紧鱼叉猛刺向海狗,胳膊上的肌肉凸起,像坚硬的石块。没有人见过他的父亲,打鱼人都不打听别人的事,譬如问他的家乡,问他的女人,问他的儿女。他们只说受了一天的海风,于是晚上点起火,围着喝酒。从前,父亲教他唱渔歌调子“跑南海”时就唱过:“东道走来,西道往来,海参崴呀,撒大网呀。打好鱼来,大马哈来,叉海参呀,拧海菜
5、。”父亲说,大马哈鱼群里,能游回乌苏里江的都是最勇猛的鱼。千万条鱼里,只有数十条能回去。大马哈鱼能跳过瀑布,跃过桥栏,隔着山海,也能闻到淡水的气味。它们回到出生的那片淡水,在一片沙砾里安静下来,产卵之后慢慢死在那里,像秋天的落叶。他无数次地想,父亲为什么不是最勇猛的大马哈鱼呢,是不是他忘记淡水的气息了。有一天他路过出海口,看见大马哈鱼正在洄游,它们逆水冲浪,聚成一团,像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嘶鸣。“绑菜”很少见地居然没有绑海菜,他蹲在船头,望着碧青色的海水,突然说了一句:“一条鱼都知道回家。”听他说这话,杨木雕上的人都停了手里的活,望着海口的浪头。谁也不知道,从前和“绑菜”一起打鱼的人都去了哪,他们
6、只知道,或许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绑菜”。“石头”踩着杨木雕靠过来,他突然对“绑菜”说了一句:“乌苏里江抚远来过一个林绍春,一顿能喝一坛烧锅酒,一只手能拎上一网大马哈鱼。”“绑菜”垂着头,俯身又开始从船帮往上拉海菜。他背朝着“石头”,背朝着出海口,背朝着大马哈鱼群,踩着杨木雕,在灰黑的大海上渐渐漂远了。(有删改)注: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1有评论家称跑南海是“散文化小说”,请结合文章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掌声响起来张大愚他是一位拉二胡的流浪艺人,大约四五十岁。不知什么原因,失去了右小腿,行动全凭一副拐杖。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这座城市和为什么来这座
7、城市或许也没有人想知道。喧嚣的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谁顾得上去关注一个残疾艺人?又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细细聆听那种古老陈旧的声音呢?街边的小公园是他的寓所,公园的长椅是他的床榻,漫天的星河是他的衾被。两包方便面或者一份廉价的盖浇饭,就是他一天的膳食。他不修边幅,放任头发与胡须疯长,遮盖住大半张脸。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手中的二胡,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紫檀的琴杆与琴筒,黄杨木的琴轴,琴筒蒙的是顶级的金花蟒皮。由于长时间地使用摩挲,琴体包了浆,泛着温润柔和的紫光。内行一看便知价格不菲。以他现在的收入,不知需要积攒多长时间才能置下这样的珍品。每次演奏完毕,他会从琴盒里取出一块干净的麂皮布,擦拭二胡的每
8、一个部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琴盒里。他的动作认真细致,甚至有些虔诚。他的目光温软,像在注视着恋人。晚上,他会枕着琴盒入睡。他的梦里有二胡,二胡的梦里有他。他演奏的曲目很多,欢快的,抒情的,忧伤的,都游刃有余。最拿手的是二泉映月,曲调幽幽咽咽,仿佛被血和泪浸泡过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男人。他坚持每天演奏两场,上下午各一场,每场两小时。与其他街头卖艺者不同,他是“绿色”演奏。没有麦克风,没有伴奏带,只有二胡本身的声音在空气中真实地游走。有一天,公园里来了一个卖唱的女孩,与他各据一角。女孩奇装异服,神情傲娇,瘦削的肩膀上斜挎着一把大大的吉他,面前支着麦克风,音响一开,激越高亢的歌声伴着砰砰的吉他声铺天盖
9、地袭来,气势宏伟。但令人惊奇的是,二胡的声音总能从那震耳欲聋的声音里钻出来,清晰地传至每个人的耳鼓,像一条轻捷灵动的小鱼儿,在人们心里游那么几游。弹吉他的女孩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时尚,光鲜,激情四射,足以吸引更多的人驻足欣赏。一天下来,女孩的钱盒满满当当的。相比之下,他就显得更加落魄,甚至可怜。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想法而已,他自己内心未必这样认为谁说这样就是可怜呢?可无论怎样,那个决定生存质量的钱盒里总是寥寥无几,却是不争的事实。我第一次听他的演奏,是在初夏的一天。时近黄昏,云舒霞卷,弯月初升。公园里行人寥寥,微风拂过,有二胡乐声飘来。公园不大,我绕过一座乱石堆叠的假山,就看见了他。
10、他坐在一丛海桐灌木旁的木色长椅上,左手持琴,右手执弓,腰背自然挺直,标准的二胡演奏姿势。他拉的是彩云追月,曲调轻快流丽,我似乎能感觉到那些被奥数题纠缠而绷紧的神经在一根一根舒缓,熨帖极了。他的头仰起,双目微阖,神情温柔。我没有去想为什么一个流离落魄的流浪艺人会有这种表情,我只是单纯地被乐声吸引,甚至没有注意到他那条不健全的右腿。整个暑期,这座公园成了我有空必来打卡的地方。去的多了,他开始同我打招呼,让我报喜欢的曲名,并坚决拒收我的钱。我们从不深聊,一个神秘的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将去往何处的成年人,他的故事、他的内心世界,不是一个阅历尚浅的少年轻易可以触碰的。暑期最后一天,我又去了。暮夏时节,风里
11、带了一丝秋意。看到我来了,他点头向我示意,然后问我想听什么。我说都可以,谢谢。他沉吟一下,说那就二泉映月吧。起势,运弓,顿挫流转,这个有故事的男人,在这个黄昏,开始了一场这个夏天以来最高水准的演奏。越来越多的人被乐声吸引过来,它细腻而又雄阔,伤怀而又悲悯,于暗色中隐现清明,于寂灭中萌发新生。它描摹的是一幅“长太息以掩涕”的人生长卷,同时又是我们所有人置身其中的有情世界。所有人安静地聆听着,过往岁月的浮光掠影纷纷在此刻翻涌上来,在心中百转千回。一曲结束,四野静寂,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他若有所思地怀抱着二胡,凝然不动,仿佛与天地相合。这是一场堪称大师级的演奏,不可复制。不知是谁长吁了一声,我回过
12、神来。一个男人把一张百元纸币放进他的钱盒里,其他人纷纷效仿,往盒子里放钱,我也放了二十元。盒子满了,还有几张散落到地上。暮色将尽未尽,绛紫色微光在公园里流连。我心念一动,带头鼓起掌来,众人跟着鼓掌。掌声像子弹一样将他击中,他身体一震,神思回转,抬头看了看我,以及围聚的众人,目光深邃明亮。他从容地将二胡放进琴盒,撑着拐杖站了起来,向众人优雅地鞠了一躬,然后挺直腰身,矜持地微笑着。那一刻的他,仿佛双腿完好地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英姿勃发,光华灼灼。那是一场告别演出。那天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2小说的“散文化”包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抒情性浓郁、语言有诗意有意境等方面。汪
13、曾祺先生曾指出:“散文化是世界小说的一种趋势。”本篇小说符合这种趋势。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有怎样的“散文化”特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地摊有关的生活史刘云芳我和母亲躺在两个被筒里,像两根停泊在深夜的火柴。她每天睡前都喜欢在回忆里浸泡会儿。她回忆自己在山间奔忙,也回忆少年时背木头去集上卖。她把摊位设在牛羊集门口,搬块砖来坐,纳起了鞋底。母亲和姨姨们早早就成了大人的帮手,不管是上学还是去山里放牛羊手里总有个鞋底,被麻绳一端的针穿来穿去。一副副大大小小的鞋底摞起了母亲成长的时光。母亲说鞋底是道具,可以遮掩恐慌。她纳着鞋底,余光却扫视着人群,希望他们停下来哪怕不买,问问也好。母亲的体
14、会我都有过,只是一直不敢说,我在千里之外的省城工作时,也曾摆过地摊。母亲还卖过桃子。家里没秤,论个儿卖,一块钱七八个,已经很便宜了,却总是又被饶上一两个。母亲总是笑呵呵地,说,反正是自家地里长的,没本钱。在她眼里,自己的辛苦是不算成本的。阳光最毒辣的时候,母亲戴了草帽,挑着凉粉,去往矿石沟。那凉粉,她一大早起来熬制,又在井水里泡了一上午。她下地拔了小葱,又摘了红的青的辣子,把新蒜剁成末儿,再带一壶村里老人酿的陈醋。这些小料用瓶瓶罐罐分装了,她要一直挑到矿石沟。在矿洞口一声吆喝,矿工们便像蚂蚁般爬出来,湿毛巾擦擦手,便上来端碗。母亲通常不收钱,他们总是等到下午结工钱后,才把一块钱送到父亲手里。每
15、次母亲都会专门留一碗给父亲,两人静悄悄坐在一棵松树的阴影里吃饭。空碗都收回来,母亲再挑回家。不做凉粉的日子,母亲就背着挎篮去卖雪糕,上边捂着厚厚的被子。人们觉得在矿石沟能吃到雪糕是奢侈的,说,大老远送来,可以卖贵点。但母亲不愿这样。父亲回来后,满是矿渣的手捧出一把零钱,那场景浮现在我眼前时,会变成一把锉,磨得人心疼。我第一次摆摊是六岁,跟二舅去山那头卖苹果。我们谁也不敢叫卖,坐在那里等着,直到熟识的老人看到了,才帮着喊起了人。长辈的行为就是一道光,我们可能不自觉就会被它照亮,不由自主地成为模仿者。小学时,我喜欢兜售些小玩意给同学,几个螺丝、钉子或一截废旧天线。母亲一直都惊讶我的节省:异地求学时
16、,每月饭费可以控制在二十四块,一周一斤咸菜每顿一个馒头。我像个鼠类一样乐于积蓄。母亲不知道,那是原生家庭的艰辛早早映照在心灵深处的结果。我喜欢在他们需要钱时,一个电话过来,就能把钱打过去。我把自己置身于改变亲人命运的重要角色,就像小时候,父母和子女们经常玩的问话游戏:等我老了,你给我钱花吗?给!我把钱都给你花。我给你买好吃的,买好衣服,买大飞机母亲回忆自己摆摊的时光,总是带着欢快的节奏,而她知道我在外地摆过摊后,那神情却她觉得那是艰辛的、悲凉的,甚至常常流出眼泪。我曾在省城和闺蜜摆摊。一下班,我们偷偷交换个眼神,迅速换掉职业装和高跟鞋,拖着拉杆箱就出发。去往一个还算热闹的夜市,那里一个个小摊排
17、成了长龙。我俩找个没人的空地铺上旧毛毯,把带包装的内裤摆好,等人来光顾。起初,生怕有熟人认出,我们穿平时不穿的衣服,有时也拿帽子遮盖脑门。但很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痛快感立马消除掉一切。每晚,我们回去拿出钱来数,那神情,像两个收获了许多黄豆的老鼠。我用电子表格把账记得很清楚,成就感在表格间跃动。摆摊后,我们一下子变得很节省。花一块钱都有罪感,甚至舍不得买一瓶水。好在城管很和气,他会在不能摆摊的日子提前挨个通知大家。有时,人们也会跟他开几句玩笑。有人争执位置时,他还来调解几句。还有个卖小饰品的桂姐。偶尔,她女儿会跟来,盘坐在摊布一侧,戴着金货的假辩子,像个正在出售的洋娃娃。洋娃娃一见别人吃东西,
18、就会忍不住舔嘴唇,却并不开口要。那天,小女孩忽然哭起来,不肯说话,却死死盯着旁边的棉花糖。而那天桂姐一直都没开张。快收摊时我和闺蜜各自挑了一副耳环。她有点开心,又有点不好意思。孩子已经睡了,醒后,看见妈妈手里举着一大朵棉花糖,像是从梦里被甜醒了似的,笑得很开心。我们帮她收拾了东西,看着她一手领着孩子,一手拎着蓝色横纹的大编织袋,拐过了街角。她的样子总让我想起在矿石沟里卖凉粉和雪糕的母亲,以及在集上花不少钱给我买皮鞋和衣服的母亲。(有删改)3本文具有“散文化”的特点,有学者认为,这乃是把小说的环境化淡,人物化虚,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虚化人物。小说中的人物连
19、姓和名字都没有,都是看着近旁的物什,随口喊一个人,就当作名号了。儿子向人打听父亲,可父亲始终没出现,其样貌,眼睛、鼻子、嘴巴全都模糊一团,符合散文化小说虚构性的特点。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儿子找父亲、“绑菜”绑海菜、渔人跑南海等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趋向散文化。营造意境。着力于对“大马哈鱼洄游”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有散文的特点。2情节淡化。小说以“我”的口吻叙写了一位流浪艺人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令人印象深刻,让人意犹未尽。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气质。主人公生活窘困,却忠心于传统艺术。语言上呈现出散文诗化的倾向。语言简洁、质朴、不渲染,又不失典雅。3小说的环境化淡:小说中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表现自然的生活状态,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没有小说意义上的塑造人物形象的环境描写;人物化虚:简单地勾画人物,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常常无主次之分;淡化情节:故事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缺少戏剧冲突,选取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片段特写的方式呈现;情绪浓:通过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来传达突出生活的艰辛和与家人的温情传递,人性的善与恶,底层人生五彩斑斓的底色等主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