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序 杂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序 杂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序 杂事》.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序杂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庄王伐郑,克之。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迎庄王。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天下之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弊邑,君如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唯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王之玉面也。”庄王亲自手旌,左右麾军,还舍七里。将军子重进谏曰:“夫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斯役死者数百人,今克而不有,无乃失民力乎?”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礼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既而晋人之救郑者至,请战,庄王许之
2、,将军子重进谏曰:“晋,强国也,道近力新,楚师疲劳,君请勿许。”庄王曰:“不可。强者我避之,弱者我威之,是寡人无以立乎天下也。”遂还师以逆晋寇,庄王援枹而鼓之,晋师大败。晋人来渡河而南,及败,奔走欲渡而北,卒争舟,而以刃击引,舟中之指可掬也。庄王曰:“嘻,吾两君之不相能也,百姓何罪?”乃退师,以轶晋寇。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庄王之谓也。晋人伐楚,三舍不止。大夫曰:“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寡人之过也。如何其辱诸大夫也?”大夫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臣之身,而晋伐楚,是臣之罪也。请击之。”庄王俯泣而起,拜诸大夫。晋人闻之,曰:
3、“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君下其臣犹如此,所谓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未可攻也。”乃夜还师。孔子闻之曰:“楚庄王霸其有方矣。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也。(节选自新序杂事)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A闻B之C古者D盂E不F穿G皮H不I蠹J不K出L四方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B锡,赐给的意思,与离骚中“肇锡余以嘉名”的“锡”意思不同。C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与成语“退避三舍”的“舍”意思相同。D过,过错
4、,与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的“过”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打败了郑国,郑国国君亲自去见楚庄王,承认自己的罪过;楚庄王表示,是一些郑国大臣说了坏话,才致使自己出兵讨伐郑国。B将军子重认为楚郑之战,损失重大,如果不占领郑国,会白费民力;楚庄王则认为,礼义重于利益,而且征服百姓比占有国土更重要。C虽然晋国是强国,而且距离郑国路途近,力量没有消耗,而楚国的军队已经疲劳,但楚庄王仍然决定与之交战,最终楚军打败了晋军。D晋国讨伐楚国,楚庄王和大夫们都将自身与先君对比,争着承担犯错责任;晋国人认为楚国上下同心,三军协力,难以战胜,于是撤兵。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
5、译成现代汉语。(1)强者我避之,弱者我威之,是寡人无以立乎天下也。(2)下士以一言而敌还,以安社稷,其霸不亦宜乎?5“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意为“柔软的他也不吞下去,刚硬的他也不吐出来”,文中楚庄王的“柔亦不茹”与“刚亦不吐”分别体现在哪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共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莞苏与我处,常忠我以道,正我以义,吾与处不安,不见不思也。虽然,吾有得也,其功不细,必厚爵之。申侯伯与处,常纵恣吾,吾所乐者,劝吾为之;吾所好者,先吾服之。吾与处欢乐,不见戚戚。虽然,吾终无得也,其过不细,必前遣之。”明日,王薨。令尹即拜莞苏为上卿而逐申侯伯出之境。于以开后嗣,觉来世,犹愈没世不寤者
6、也。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喜色。吴起曰:“今有以楚庄王之语闻者乎?”武侯曰:“庄王之语奈何?”吴起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曰:君朝有忧色,何也?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逮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庄王之所以忧,而君独有喜色,何也?”武侯逡巡而谢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鲁君使宓子贱为单父宰,子贱辞去,因请借善书者二人,鲁君予之。至单父,使书,子贱从旁引其肘,书丑则怒之。欲好书则又引之,书者悲之,请辞而去。归告鲁君,鲁君曰:“子贱苦吾扰之,使不得施其善政也。”乃命有司无得擅
7、征发单父,单父大治。晋平公问于叔尚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其君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叔尚对曰:“管仲善制割,隰朋善削缝,宾胥无善纯缘,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师旷曰:“请譬之以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君之力也。”(节选自新序杂事)6文中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断开。诸侯A自B择师者C王D自E择友者F霸G足H己I而J群臣K莫之L逮者M亡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来世”与“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觉”字含义不同。B“而君独有喜色”与“独畏廉将军哉
8、”(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独”字含义相同。C“鲁君予之”与“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两句中的“予”字含义相同。D“桓公知衣而已”与“制芰荷以为衣兮”(离骚)两句中的“衣”字含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共王生病时召见令尹说,自己与莞苏相处不安却有所得,与申侯伯相处快乐却无所得,提出奖赏莞苏,放逐申侯伯。他去世后令尹依命行事。B魏武侯谋划事情恰当,群臣都比不上他,因而退朝时面带喜色。吴起以楚庄王面对相似的情况却能心忧国家来进行劝谏,魏武侯虚心接受。C子贱担任单父宰,请国君派给他两名擅长书写的人,在那两人书写时,子贱从旁拉他们的肘部导致字写得难看,书写的人很
9、生气,告辞离去。D晋平公询问臣子,齐桓公怎么做到联合诸侯、匡正天下混乱局势。叔尚和师旷分别用做衣服和烹调食物打比方来回复,二人的结论不太一样。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纵恣吾,吾所乐者,劝吾为之;吾所好者,先吾服之。(2)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君之力也。参考答案:1、CGJ句意:我听说,古时候水盂不破,皮裘不损坏,就不去四处经营。“吾闻之”主谓宾结构,后面是“闻”的具体内容,“之”后断开;“盂不穿”“皮不蠹”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在“穿”“蠹”后断开。故在CGJ处断句。2BA.正确。B.错误,都是赐给的意思,两者意思相同。句意:赐给一块不生庄稼的地方。/于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