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docx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散文专题训练-赵丽宏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寻访万年稻源赵丽宏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也许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证明一万年前此处的先民已经开始了稻的耕种。这颗小小的稻粒,像是一粒乌金的雕塑铭刻了时间,让人想象岁月的悠长和大自然的神秘,更让人联想人类文明的道路是多么遥远漫长。这是在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
2、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在这些坑坑洼洼中,曾经埋藏着远古的谜团。是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蒋乐平说:“考古行为的奇特之处,就是将古人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一遍,但当这个古人是一位改变历史的巨人,那你是否也有可能化身为巨人?”种植水稻的上山古人,都是最普通的凡人,但他们的劳作,却深刻影响着文明的进程。考古学家也是普通人,当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打开远古之门,解开历史的谜团时,他们也和那些古人化为一体,让人类更清晰准确地回溯自己的来路。蒋乐平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不辞辛劳的行动力。山野的阳光和风霜,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刻的
3、印迹。这二十多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走遍浙江的山水大地,锲而不舍地寻找先人的足迹。而浦江的上山遗址,是他作为一个考古学家的幸遇之地。他在浦江跋山涉水,在上山寻寻觅觅时,感觉和这片土地上的先人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默契。曾经被很多人忽略的器物和迹象,进入他的视野之后便燃起耀眼的火花,指引着他追根寻源,走向历史的深处。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历史之门由此被打开,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在和自然的相处中,我们的祖先不断探索着求生之道,探索着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
4、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主体是两栋类似茅屋的简朴建筑。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浦江的朋友们陪着我参观,一路介绍着,如数家珍。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有大口陶盆,还有陶罐。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排列整齐的点,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向遥远的古代。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
5、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浦江友人笑着对我说:“在这里散步,你可以想象,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一万年前。”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地平线上逶迤起伏的山影,这是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
6、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遗址,浦江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阖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1月09日,有删改)文本二:舒晋瑜:您的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
7、文奖。能否谈谈您的散文风格和语言风格?您写散文,秉持怎样的文学追求?赵丽宏:评价自己的文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我评价,也未必准确。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应该由读者来评价。不少评论家评论过我的散文,有些评论使我心生共鸣,也有些评论使我产生困惑。我想,一个写作者,还是应该随心所欲。散文是非虚构的文体,写作者必须有真诚的态度,真诚是散文的灵魂。至于语言风格,也许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年轻时曾经讲究文采,追求过绮丽的文风,曾经不断地求变求新,希望在文体上有所创建。写了几十年,回头看看,是一条曲折迂回的路。现在的写作,越来越归于平淡质朴,用简单平实的文字,可以抒发深挚的情感
8、,也可以表达曲折的思想,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可以持之以恒的追求吧。(选自舒晋瑜陈仓赵丽宏:写作要让人在困厄中也能看到希望)1下列对文本一、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篇聚焦已经碳化的万年古稻,“黑色”却“熠熠生辉”,“最不起眼”却“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突出了其历史价值。B袁隆平为上山遗址博物馆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既点明了上山的历史,也强调了上山的国际影响力,并流露出袁隆平的惊异之感。C文本二是舒晋瑜对赵丽宏的访谈,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丽宏的散文虽有获奖,但他却能很冷静地评论自己的文字并自我剖析。D在赵丽宏看来,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他年轻时追求
9、绮丽的文风,现在却希望用简单质朴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感情。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两次使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万年古稻,第一处将其比作“一粒乌金的雕塑”,第二处将其比作“钻石”“乌金”。B文章标题寻访万年稻源,因而作者重点介绍了上山博物馆的万年古稻和考古现场,忽略了考古学家寻找先人付出的努力。C文章描写上山博物馆周围的环境,重点描写了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的大片稻田,使用拟人的修辞增加了环境的画面感。D文章结尾作者面对浮雕产生了“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某种联系”的疑问,这样写能够引发读者的遐思。3请结合文本一相关内容,分析作者重点提及的考古学家蒋乐平在文本中
10、起到什么作用?4文本二中赵丽宏对自己的语言风格有何认识?请从中任选一个角度,评论寻访万年稻源的语言风格。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我是中国人赵丽宏三十四年前,我第一次出国。那天下午,在墨西哥的一座古城,一群欧洲游客与我们擦身而过时,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们。走近太阳金字塔,一位黑发黄肤的游客看到我们,微笑着迎上来,用英语问我们来自哪里,似乎期待我们是他的“老乡”。“我们是中国人。”我大声回答。他先是惊愕,然后面露失望之色,匆匆挥了挥手离开后,我总是想起那句问话。在墨西哥许多名胜之地,那些美国人、欧洲人,甚至墨西哥本地人,见面总会这样问。我已经记不清自己重复了多少遍“我是中国人”。静下来想想
11、,也是事出有因:那时在国外,少有中国人,也难怪外国人要惊诧了。在国外,我喜欢逛书店,也希望在国外的书架上找到中国的书,但结果多是失望。那次在墨西哥城最大的一家书店里,只看到一本薄薄的道德经。和国外的作家交流时也能感到,外国作家也许知道老子孔子,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却所知甚少,连知道鲁迅的人也不多。在旧金山,我曾访问一位老华侨。老华侨说,他思念家乡,又为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心痛,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常常是苦涩多于甘甜。新中国成立后,说“我是中国人”时,感觉腰杆硬了,底气也足了。然而,走出国门看世界,在那时,对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他说:“什么时候,我可以在家里接待来自家乡的人呢?”那次回国后,我
12、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感叹:“我是中国人!在远离祖国的地方,我一遍又一遍地说着。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像我一样,走出国门,骄傲而又自信地这样说。当我是中国人的声音在远离中国的地方连连响起时,那些蓝色的眼睛再也不会闪烁惊奇。”2012年秋天,访问荷兰,在一座古老小城一条显得冷清的小街上,我走进一家书店,本以为很难看到中国的文学作品,没有想到,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陈列着英文版的莫言小说,层层叠叠,堆得像小山。很多荷兰人站在这座小山边,静静地翻阅着。2018年夏天,在遥远的智利,我走进大诗人聂鲁达的故居。迎接我的智利诗人们微笑着用中文说:“你好!欢迎!”聂鲁达故居博物馆在这里为我举办了朗诵会,发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