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检测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
2、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二)(公孙丑)【1】:“敢问夫子恶【2】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3】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4】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
3、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诐【5】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注:【1】公孙丑:孟子的学生。【2】恶:同“乌”,疑问词,哪,何。【3】慊:通“惬”。快心,满意。【4】告子:孟子同时代人,两人所持观点不同,有过辩论。【5】诐辞:偏颇的言辞。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怜悯B自贼者也贼:伤害C今日病矣病:疲倦D淫辞知其所陷淫:过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不忍人之心
4、以其外之也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则塞于天地之间C人之有是四端也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其子趋而往视之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B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认为“仁义礼智”本就存在于内心,只须去心中寻找,无须后天培养。C孟子认为浩然正气须于心中蓄积,而非依靠外物之力获取,若是自欺欺人,拔苗助长,浩然之气也就会衰亡。D“浩然正气”是孟子对个人最高精神境界的描述,它对约束人心、塑造正直而坚毅的人格功莫大焉。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孟子和他
5、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南宋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B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作,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研究西汉社会的重要资料。C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D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墨子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6在文本二中
6、,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乘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
7、善,以数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文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8、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B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C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君
9、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B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C入官:旧指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也指从政、做官,文中是第二个意思。D四海,可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拟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
10、供依据。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为政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C“先虚其内”“以身先之”“以道御之”是说上位者虚心听取意见、率先示范、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 “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11“孔孟”本为一家,那么这两个文段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一)大学之道,
11、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
12、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12解释下列加点字。(1)虑而后能得( )(2)先齐其家( )(3)致知在格物( )(4)审问之( )13下列各句中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中“之”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B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C故有之以为利(老子)D今吾睹子之难穷也(秋水)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5语段(二)画线句中的“此道”具体是指什么?联系语段(一)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观点,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
13、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
14、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
15、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
16、也B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C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D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衅钟,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在古代,新铸成的钟要用牲口
17、的鲜血予以祭祀。C诗即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D乡党,指乡里、家乡。周制,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这里指同乡,乡亲。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是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春秋时先后称霸,为当时诸侯盟主。齐宣王有志效法齐桓、晋文,称霸于诸侯,故以此问孟子。B甲文齐宣王“以羊易牛”,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一头牛。而孟子认为如果齐宣王是因为痛惜牛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那么牛和羊没有什么区别。C乙文孟子的思路是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
18、仁心,由此发展出“仁义礼智”,扩而充之推导出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他主张人性本善,否定后天培养的作用。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同时是对孔子德政思想的超越。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20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不忍之心”和孟子“保民而王”思想之间的联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19、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摘选自大学之道(二)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
20、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于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
21、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注】菑:同“灾”,灾害。折阅:折本,亏损。崇:同“终”。厌:同“压”,堵塞。县:同“悬”。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B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C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D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中“格物”“
22、致知”等于今天所说的追求知识和真理,也是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B荀子修身中的“小人”与儒家定义的“君子”相对,是指社会地位低的人。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小人”也是这个意思。C江河,现在一般是大河的泛称。但在古代主要是指长江和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和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河”皆指黄河。D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和本文“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中的“驾”含义相同。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