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赤壁赋登泰山记综合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节选自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
2、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节选自后赤壁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3、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在古代,一个月中的某些日子有着待定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B木叶,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最早出现在屈原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中的“木”就是树的意思,“木叶”即为树叶,在古代诗歌中多特指落叶,有暗示之意。可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C赤壁,关于与赤壁有
4、关的赤壁之战的地点,学界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而苏轼游览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的地点。D冯夷,也即河伯。河伯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B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C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D后赤壁赋道士化鹤的故事与
5、“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7、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5下面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清风徐来徐:缓缓地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用,享有D舞幽壑之潜蛟舞:起舞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美人:代指有美貌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B赋,原指铺陈描写
8、的手法(诗经六义),以文体雏形出现的是屈原的辞赋,唐以后出现的文赋,是散文化文体,用韵自由,句式参差,清新流畅,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及苏轼的赤壁赋。C壬戌,中国传统纪年方式,按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前面的“壬”是天干,后面的“戌”是地支。天干一共十个,地支十二个。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这两句说的是同一时间,只是前者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后者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7对赤壁赋第二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客人的歌声;第二层,写作者的箫声。B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C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
9、下层转“悲”形成更大的反差。D本段的“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8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4分,共8分)(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简述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
10、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1、。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姚鼐登泰山记)文本二: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
12、,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节选自姚鼐游灵岩记)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B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C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D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指照耀,与现代成语“洞烛其奸”中的
13、“烛”意思不同。B“半山居雾”的“居”指停留,与文本二“以居佛像”的“居”意思不同。C“度”指估算,与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的“度”意思相同。D“饮”指“给喝”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的“饮”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地处汶水、济水两河交汇处,人杰地灵,古迹甚多,其最高峰为日观峰,在泰安城以南十五里。B登泰山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壮美河山的赞美之情。C姚鼐写泰山日出的盛景,用墨极少,却能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简洁生动,富有画面感。D两篇游记都是典型的山水游记,脉络清晰,比喻贴切,熔风景、古
14、今于一炉,创设了独特的艺术境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2)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14文中泰山、灵岩的景物特征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子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15、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
16、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文本二】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凳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子舟而西也。须史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17、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苏轼后赤壁赋)1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B山川相缪缪:同“缭”,盘绕,围绕。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D道士顾笑顾:环顾。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
18、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具体表现为“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由乐而悲,由悲而喜。B文本一由眼前的自然景色联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再回到现实,表明了作者追怀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C文本二是文本一的姐妹篇,以登岸履险为主,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意趣。D文本二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梦幻之境使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
20、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2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材料二:宋史苏轼传节选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端正C举匏樽以相属举:举起、端起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20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C惟江上之清风锻炼久之,不决D寄蜉蝣于天地筑室于东坡21下列
2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况吾与子渔樵
23、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23请以赤壁赋第段为例,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服客人使其从“悲”转为“喜而笑”的?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节选)苏轼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