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广东省河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材料一: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 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发仓困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困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困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
2、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材料二: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
3、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谋小仁者A大仁B之贼C故D我有天下E以来F绝不G放赦。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耻,指感到耻辱,“越国以鄙远”的“鄙”指作为边界,两者用法相同。
4、B.发,指打开,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意思不相同。C.危笃,指非常危险,多指疾病而言,与现代汉语中的“病危”意思相同。D.入道,指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古人认为度人入道会有福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酒醉后丢失了帽子,三天不上朝,管仲建议他通过处理好政事来洗雪耻辱。齐桓公非常赞同,于是赏赐贫穷的百姓,赦免轻罪的囚徒。B.有人认为,如果齐桓公的行为合乎道义,那么他以前不做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情,偏要等到丢失了帽子后才来做,他实行道义的动机就有问题。C.蜀国先主常听陈元方、郑康成讲说治乱之道,但未听他们说到赦免。诸葛亮赞同先主之见,又有鉴于
5、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D.长孙皇后患病,医药未能治好,皇太子准备请求皇帝赦免囚徒,并度人入道,来为皇后祈福。皇后认为死生自有天命,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2)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14.齐桓公和唐太宗对赦免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10.A C F(涂黑三处及三处以下的,每涂对一处给1分,错处不扣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B 【解析】 “意思不相同”错误,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也是打开的意思,二者意思相同。12.C 【解析】 “
6、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诸葛亮治蜀吸取了梁武帝倾败的教训;从历史事实来说诸葛亮早于梁武帝二三百年,他不可能“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13.(1)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不惩处有罪过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从惩罚中吸取教训而容易为非作歹。(“偷幸”“诛”各1分,句意2分)【评分细则】(1)采分点:“偷幸”翻译为“侥幸”1分,“诛”翻译为“惩罚”或者“治罪”均可得1分。“望于上”补出省略部分“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可得1分。(2)句子翻译通顺为1分。(2)凡是培育杂草就是伤害庄稼,施恩给坏人就是伤害好人。(“粮莠”“贼”各1分,句
7、意2分)【评分细则】(1)采分点:“粮莠”翻译为“培育杂草”得1分,“惠”翻译为“施恩”或者“施加恩惠”得1分,“贼”翻译为“伤害”或者“残害”均可得1分。(2)句子翻译通顺为1分。14.齐桓公认为,赦免小罪之人,可以赢得民心,洗雪自身的耻辱。唐太宗认为,赦免罪人不利于其改过,同时也是对好人的伤害。(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喝醉了酒,丢失了自己的帽子,(他)为此感到耻辱,三天没上朝听政。管仲说:“这不是国君的耻辱吗?您为什么不用处理好政事来洗雪它呢?”桓公说:“(您的建议)怎么这样好!”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赏
8、赐给贫穷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把犯轻罪的人释放了。过了三天百姓便为此歌唱道:“国君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呢?”有人说:管仲在小人之中洗雪了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的耻辱。假使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囚犯,把犯轻罪的人释放了,是不合乎道义的,就不能够用它们来洗雪耻辱;假使做这些事合乎道义,但桓公把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撤在一边不做,要等到丢失了帽子以后再做它,那么桓公实行道义不是因为丢失了帽子的缘故吗?这样的话,虽然在小人之中洗刷了桓公丢失帽子的耻辱,却也在君子之中平添了桓公丢失道义的耻辱。况且打开粮仓而把粮食赐给贫穷的人,这是在奖赏没有功劳的人;判处监狱中的因犯,而把犯
9、轻罪的人放出来,这是不惩处有罪过的人。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不惩处有罪过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从惩罚中吸取教训而容易为非作歹。这是国家混乱的根源啊,哪里能用来洗雪耻辱呢?材料二:贞现七年,唐太宗对近臣说:“天下愚笨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的人不会作恶,愚笨的人常常犯法。凡是宽宥赦免的恩典,只便宜了不守法令的人。古话说: 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年两次赦免,好人沉默不语。凡是培育杂草就是伤害庄稼,施恩给坏人就是伤害好人。从前蜀国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我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他们讲说治乱之道,讲得非常齐全,但从来不曾说到赦免。所以诸葛亮治理蜀国十
10、年没有赦免,而蜀国大治。梁武帝每年赦免几次,最终倾覆败亡。施舍小恩惠的做法,是对大德的伤害,所以我从有天下以来,绝不发布赦今。现在天下太平,礼仪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胜数。恐怕愚笨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却不能改正过错。”长孙皇后生病,病情日渐危急。皇太子启禀皇后说:“医药都用遍了,现在母后的贵体仍然没有康复,请允许我奏请父皇赦免罪犯,并让人出家皈依宗教,希望得到神灵的赐福保估。”皇后说:“死生都是命中注定的,并非人力所能干预。如果做善事可以延寿,那么我从来不做恶事;如果做善事无效,那么有什么福分可以求得呢?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保留的一种异域宗教罢了,还时常担心成为治国
11、体制的弊病。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照你说的办。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文本一: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 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文本二: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 愚,必欲使
12、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为谋主,呼曰先辈。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 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贵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忧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
13、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舍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 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臣光曰:孙光宪见微而能谏,高从诲闻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国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国败家
14、丧身之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共3分)高季兴A既得B三州C请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J弟K为之L不许。1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其手法与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相同。B.“以嗣王属我”中的“属”,与屈原列传中“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含义不一样。C.“遂固请退居”的“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遂而鸡豚”的“遂”字意思不同。D.“见微而能谏”的“谏”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
15、不谏”的“谏”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夔州刺史潘炕罢官时,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马殷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B.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C.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承袭爵位之后,认为唐近而吴远,舍弃近的国家却臣服远的国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向后唐请罪,获得正式任命。D.高从诲把梁震当兄长一样对待,而梁震因为自己年事已高、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每年给予他丰厚的赏赐。13.以下是文
16、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来自屈原列传的句子,请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4分)(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4分)14.高季昌据荆南时得以借鉴的治国之道与文本一贾谊所提倡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10.(3 分) CGL11. (3 分)A12. (3 分)B13. (4 分)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才有了生机。(4 分)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14.(3 分) 高季昌据荆南时得以借鉴的治国之道:君主要懂得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爱惜人才,善于纳谏。贾谊则提倡君主要借鉴历史,更要根
17、据当代情况,做到取舍有序,适时变化。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
18、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材料二: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荆人服刘主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为日既久,诚非曹氏诸将所能抗御。故曹仁守江陵,败不旋踵,何抚安之得行,精服之可期?将此既新平江、汉,威慢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
19、荆楚械棹之手,实震荡之良会,席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侯哉?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然则魏武之东下,非失算也。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即亦此事之类也。(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十)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悉使赢兵负草A填之B时C乃得D过E赢兵为人F马所蹈藉G陷泥中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遗,指送
20、、给,与“小学而大遗”(师说)中的“遗”词义不同。B.引,指退避,与“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引”词义不同。C.狼,指像狼一样,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用法不同。D.旋踵,指时间很短,与“遽”“食顷”“斯须”(促织)等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兵力悬殊之时,黄盖设计在装满干苇和枯柴的战船里灌油,船外围用帷帐包裹,树起旗帜,掩人耳目。B.曹军中黄盖之计,走出营帐,黄盖趁机离开曹军,并指挥点火,大火趁着风势越烧越旺,并蔓延至军营。C.荆州是孙刘必争之地,荆州百姓顺服刘备、畏惧孙权已久,这一分析指出了曹军失败的地缘、历史原因。D.在蜀
21、地发生数十次动乱的情形下,曹操没有采取刘晔的计策,对局势估算错误,失去了席卷蜀地的良机。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2)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14.两则材料都涉及了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请分析败因的异同。(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答案:BEG解析:句意:(曹操)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第一处:“负草填之”是对曹操命令的具体说明。由“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可知,“之”指的是泥泞的路,这也指出“负草填之”的原因
22、。第二处:“骑兵”是“乃得过”的主语,故不能分开。第三处:从固定句式看,“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陷泥中”是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的后果,对应后文的“死者甚众”。11.答案:C解析:“狼”翻译成“像狼一样”,“兄”翻译成“像对待兄长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用法相同。12.答案:B解析:“黄盖趁机离开曹军”有误。“去北军二里余”意思为“距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选项误将实词“去”理解为“相距、距离”。13.(1)答案: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在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解析:盖:黄盖;以:把;中江:江中;次:次序,1处1分,共4分。(2)答案:这实在是震慑扫荡敌人的大好机会、廓清平定
23、南方的关键时机。不乘此机会夺取东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解析:良会:大好的机会;廓定:廓清平定;取:夺取、攻取;俟:等,1处1分,共4分。14.答案:同:曹军感染疫病,战斗力削弱。(1分)异:材料一倾向于人为:火烧赤壁的计策;(1分)材料二倾向于天意:风势助长了火势。(1分)译文:材料一译文:(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疫病发作,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相持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