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0篇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整式的加减教案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利用
2、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上面的式子、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初中七
3、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
4、,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
5、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
6、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
7、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
8、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
9、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
10、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 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
11、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 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12、?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 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
13、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给一个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痊,它有几个有效数字 3使学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培养学生把握关键字词,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近似数
14、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把结果搞得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近似数和准确数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全,注重学生参与意识 2学生学法,从身边找出应用近似数,准确数的例子近似数概念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 2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及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3疑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个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
15、者提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自己找出类似的例子,教者提出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教者提出近似数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有10千克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应该怎样分? 生:平均每人千克 师:给你一架天平,你能准确地称出每人所得苹果的千克数吗? 生:不能 师:哪怎么分 生:取近似值 师: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通过提出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研究近似数是必须的,是自然的,从而提高学生近似数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出示投影1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初一(1)有55名同学 (2)地球的
16、半径约为6370千米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 (4)小明的身高接近1.6米 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后,自己找出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许多时候只能用近似数你知道为什么吗? 启发学生得出两方面原因:1搞得完全准确有时是办不到的,2往往也没有必要搞得完全准确 以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例,揭示近似数的有关概念 板书: 1精确度 2有效数字: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3.3有二个有效数字 3.33有三个有效数字 讨论:近似数
17、0.038有几个有效数字,0.03080呢? 【教法说明】通过讨论学生明确近似数的有效数字需注意的两点:一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二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的数字,教者在有效数字概念对应的文字底下画上波浪线,标上、 例1(出示投影2) 下列由四舍五入吸到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 (1)43.8(2)。03086(3)2.4万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者板书 对于近似数2.4万学生又能认为是精确到十分位,这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似数与5.4和近似数5.4万中的两个4的数位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法说明】对于疑点问题,通过启发讨论,适时点拨,远比
18、教者直接告诉正确答案,理解深刻得多 巩固练习见课本122页练习2、3页 例2(出示投影3) 下列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个有效数字? 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一、教学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
19、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 2
20、、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用足用好40分钟。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
21、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8、落实帮教措施。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例1及第60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其异同,帮助学生理解有剩余的情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表内除
22、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够准确求出余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学习。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描写法:周末小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年级 数学教案 优秀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