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河谷古道商贸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及专题研究报告.pdf
《高原河谷古道商贸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及专题研究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河谷古道商贸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及专题研究报告.pdf(5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说明书 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说明书 1 目 录 第第 1 章章 总则总则.1 第第 2 章章 区域分析与发展战略区域分析与发展战略.16 第第 3 章章 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25 第第 4 章章 县域旅游规划县域旅游规划.46 第第 5 章章 县域城乡统筹规划县域城乡统筹规划.63 第第 6 章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113 第第 7 章章 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规划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118 第第 8 章章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126 第第 9 章章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中心城区用地规划.139 第第 10 章章 中
2、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52 第第 11 章章 中心城区绿地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系统水系与景观系统规划规划.159 第第 12 章章 中心城区大华产业园区规划中心城区大华产业园区规划.165 第第 13 章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70 第第 14 章章 旧城旧城改造与改造与更新规划更新规划.186 第第 15 章章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公用公用工程规划工程规划.190 第第 16 章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202 第第 17 章章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综合防灾规划.206 说明书 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
3、第第 18 章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218 第第 19 章章 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发展构想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发展构想.222 第第 20 章章 规划实施规划实施.225 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说明书 1 第1章 总则 1.1 概况 1.1.1 基本情况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上游,介于北纬 3620365202,东经100540510125之间,东与湟中为邻,西与共和相接,南与贵德毗邻,北与海晏接壤,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县东西宽 41 公里,南北长 62 公里,总面积 1509 平方公里。湟源县地处我国著名地理分界线日月山东麓,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
4、结合部,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是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部,是大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结合部,也是干旱山区与半干旱山区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为通往我省牧区门户,这里东距省会西宁 50 公里,有铁路、青藏公路贯穿全境,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有“海藏咽喉”之称。海拔在 24704898 米之间,垂直高差 2640米,县城所在地城关镇海拔 2690 米,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药水河由南向北,在县城东南汇入湟水河,湟源县除湟水河、药水河沿岸有两条比较狭长的河谷地带外,全县均为山区地形。湟源东与湟中为邻、西与共和相接、南与贵德毗邻,北与海晏接壤,具
5、有十分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全县土地总面积 1509 平方公里,全县辖 2 个镇,6 个乡,1 个民族乡。总人口 14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8 万人。2011 年,湟源县实现生产总值 19.7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42 亿元,增长 6.3%;第二产业增加值 10.58 亿元,增长 13.2%;第三产业增加值5.75 亿元,增长 9.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637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949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23.8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35600 万元,比上年增长16.33%。1.1.2
6、历史沿革 湟源,在夏、商、西周、春秋时,称“西戎氏地”。秦初,分全国为三十六个郡,当时,陇西郡实际控制着包括今湟源县在内的青海东部地区。神爵二年(公元前 60 年)设立临羌县,湟源为临羌县属地,归金城郡。曹魏期间,因军事需要,县治移驻湟水北岸。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汉书谓“湟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湟源即“湟水源头”之意,从后来在湟源境内发掘的青铜时代遗存的卡约文化和湟水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足以说明湟水流域同祖国的中原一样,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说明书 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2 公元 4 年,王莽在高原明珠青海湖以东设西海郡(辖湟源地区),公元 23 年王莽政权崩
7、溃,西海郡随之废弃,羌人复占湟源。三国(220265 年)时设立西平郡,依西平亭,增筑南、北、西三城,以为郡治,湟源复属临羌县地。西晋时(265420 年)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控制了今湟源及其以东的湟水流域地区。隋开皇五年(581 年),在石堡山(今日月乡哈城村)修筑石堡城,设戍屯兵,吐蕃人称铁刃城,读史方舆纪要 中写道:“石堡城(今指哈城)西三十里有山,山石皆赤。北接大山,南依雪山,号曰赤岭”(赤岭即今日月山)。日月山之所以驰名中外,一是它具有神奇瑰丽的迷人色彩,同时也因文成公主汉藏和亲成为汉藏人民友谊的象征和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二是它是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丝绸南路
8、要冲,闻名于世的唐蕃古道,取道日月山而抵拉萨。它像一条金色的彩带,飘落在银装素裹的青藏高原,留下了汉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足迹和情深意长的美好传说,源源流长,经久不衰。唐(618907)划全国为十道,废西平郡,置鄯州都督府,湟源为鄯城县地。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改为吐蕃属地,湟源成为中国历史土有名的“茶马互市”,遂立碑于赤岭(日月山),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有“日月山界限中外”之说,著名的“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因此得名。湟源不仅是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要冲,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名噪一时的“环海商都”就是今日湟源。宣宗大中五年(851
9、年),沙州(今甘肃敦煌)汉人张义潮起义,恢复河西走廊,甘肃和青海东部又回到唐朝的管辖之下。五代十国(907960 年)期间吐蕃贵族失去对青海东部的控制,南宋、西夏期间湟源曾一度为金人和西夏所控制。元(12271253 年)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克西宁州,湟源属元西宁州地。明(13681644 年)洪武五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湟源为西宁卫地。明末,湟源属李自成农民军大顺政权西宁防御使管辖。雍正元年(1723 年)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起事,曾以湟源为据点,进行反清活动,后经清抚边大将军年羹尧所奏,特准“以日月山为集,不准擅移”。雍正五年(1727 年)筑丹噶尔城(今湟源县城),乾隆九年(
10、1744 年)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丹噶尔路通西藏,逼近青海,为汉、土、回、藏、蒙及蒙准噶尔往来交易之所为由,向清政府上奏,后特准“一切交易,俱在丹城,毫无他泄”,因此,湟源被誉为“小北京”。道光年间,因湟源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丹噶尔厅,属西宁府。期间民族贸易极为繁荣昌盛,大量畜产品、药材和矿产品云集丹城,内地各省商客辐辏,年终贸易总额白银达250万两,比当时西宁的贸易总额高六、七倍。特别是国际市场紧缺的羊毛、皮张,更是供不应求。为此,国内外商人合资经营的天津洋行,开始伸入西宁地区,以湟源为据点,大量收购羊毛,先后来湟源驻庄的外商有英商新泰光、仁记,美商泰和、怡和、居里、瑞记,俄商美最斯、
11、瓦利等八大银行。由于湟源皮毛在国际市场上负有盛名,转手之间,获利很大,丰厚的利润,对省内外大商巨贾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清光绪时,钦差大臣命令全省皮毛集中于湟源。当时,有名商号己有四十多家,每年集散的羊毛总额就达 400 万公斤以上,各类皮张 30 多万张,湟源县城大中小商及手工业者达 1000 余户。湟源成为当时蒙藏牧民出入之门户,又成为全省皮毛的唯一集散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说明书 3 地,故省内外商人前来湟源进货,市场繁荣、商务发展。每逢元宵佳节,商店用彩布蓬街,爆竹通宵,沿街吊灯排灯齐放光彩,火树银花,各路社火,顺街演唱,笙簧悦耳,人人喜形于色,可谓极一时之盛。民国(
12、19121949 年)二年,西宁府改为西宁兵备道,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民国十八年(1929 年),青海从甘肃省分出,成立青海省政府,辖西宁、大通、湟源、湟源、化隆七县及青海蒙藏地区。一九四九年九月九日湟源解放。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七八年九月,湟源为省直属县。一九七八年十月九日,海东行署成立,湟源县划归海东管辖。二十世纪末,西宁市实施扩市提位战略,湟源县于一九九九年底划归西宁市管辖至今。1.1.3 自然条件(1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湟源县地处内陆,属典型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秋季多雨,冬季干燥,无霜期短;干旱、冰雹频繁。年均气温为 3,最热的
13、7月份平均气温为 13.9,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气温为-10.5。全年平均积温0的为2062.6,5的为 1878.1,10的为 1182.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072772 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5763%,年平均日较差 16.5(冬季平均 20.0,夏季 14.6),年平均年较差为24.5,无霜期为6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9月间,其占年降水量的 57%。因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经常造成夏秋多雨、冬春干旱的现象。湟源县常年主导风向为偏西北风,次为偏东风。每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为多风季节,尤以 3、4 月为甚,5 月逐渐减少。湟水北岸和日月乡大风日数年均为
14、 35 天以上,湟水南岸以西地区在30 天左右。多年平均风速为 1.8 米/秒,风速最大的 3 月份平均为 2.9 米/秒,最小的 8 月份为 1.2 米/秒,春季最大风速为 2.9 米/秒。(2 2)地质与地貌)地质与地貌 湟源县位于祁连山支脉大通山与日月山、华石山环抱之中。大通山横亘县境北部,东有华石山,西为日月山,南接拉脊山,由古老的火成岩、变质岩构成,山高坡陡,岩石裸露,地质构造为祁连山褶皱带。湟水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北部,最大支流药水由南而北注入湟水,两条河将湟源分成三大块。中间形成一个狭长的“丁”字型河谷盆地。河谷两岸一般有 34 级阶地,盆地内部为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黄土堆积层。盆
15、地地貌有河谷阶地和侵蚀、剥蚀的中、低丘陵构成,高山环围、河流纵横,地形破碎,切割严重,沟壑呈树枝分布。县境海拔为 24704898 米,主要地貌类型有河谷阶地、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河谷阶地(川水地):海拔 24702700 米,面积约 9.25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 4.08%。主要位于县境中部偏北的湟水及其支流药水两河流域,全区包括申中、大华、城郊、东峡、波说明书 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4 航、和平、城关7乡镇的河谷阶地。该区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关镇是全县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低山丘陵地带:海拔 27003000 米,面积约
16、36.52 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 16.14%。主要位于川水地区四周,包括东峡、城郊、大华、申中、巴燕、塔湾、波航、和平、日月9个乡镇的低山丘陵地区。该区土层深厚,耕地面积大,是全县主要农业区,但存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中、高山地带(脑山):海拔30004898米,面积约181.25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79.78%。主要包括东峡、城郊、巴燕、寺寨、塔湾、波航、和平、日月8个乡的高山、亚高山山麓地带。海拔 30003300 米之间为中山区,地势平缓,雨量充足,土层深厚,植被较好,适宜种植青稞和油菜。海拔 33003800米之间,气候寒冷,主要为牧场。海拔 3800米以上,多为峭石秃岭,
17、风大严寒,有的长年积雪,植被很少。(3 3)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湟源县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对农、林、牧等各方面影响很大。据七十年代8个年份统计,全县各种自然灾害面积累计有48.17万亩,其中洪灾面积7.99万亩,占累计面积的16.6%;雹灾面积 21.83 万亩,占累计面积的 45.3%。自然灾害主要有霜冻、干旱、冰雹、大风、洪水、秋涝等。湟源县城位于湟源盆地冲积平原东北部,地势较平坦开阔,位于湟水河二、三级阶地上。区内地质构造单一,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由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低-中液限粉质土(粉土)、砂类土、砾类土。杂填土厚度0.5-4.6米;粉土厚度0.5-5.1米,砂类土层厚0.5-3
18、.3米;砾类土层揭露厚度16.35米,青灰、褐灰色夹褐黄色,稍湿饱水,稍密中密,其中粒径大于200mm,约占 45-55%,2-20mm 约占 30-35%,其余为中粒砂。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石、石英岩、砂岩及其它暗色变质岩组成,分选差、磨圆中等。粉土承载力 160Kpa,砂类土承载力 140Kpa,砾类土承载力 300-400Kpa。湟源县城内地下水埋深自湟水河自南向北逐渐加深,县电力局附近地下水埋深 3.86 米。地下水 PH 值 7.07-7.08,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湟源县城地震烈度为 7 度区。地质灾害主要有波航河与东沙沟的山洪、泥石流等。1.1.4 资源条件(1 1)水资源水资
19、源 湟源县有大小河流 86 条,均系湟水支流。常年有水的有 25 条,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主要河流为湟水河和药水河。湟水发源于海晏县之包忽图山,由海晏县城东南流至托洛亥入县境。南汇居士浪水,经巴燕峡,又南汇寺寨河,水势始大,河面较宽,再南汇纳隆沟水、塔湾河,北汇申中河,再南汇拉拉河、波航河,再南汇药水,水势益大,后入东峡北汇小黑沟水,南汇灰条沟水,再北汇大黑沟水,南汇磨沟水,峡中水流湍急,回环曲折,至山城,水势始平缓,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说明书 5 流人湟中县境。境内全长 41.5 公里,流经巴燕、申中、大华、城郊、东峡等乡,流域面积1461.7 平方公里(包括药水),高差
20、 440 米,平均坡降 1.06%。多年平均流量 4.99 立方米秒,年平均含沙量约为 65.37 万吨,多年平均总径流量 15745.9 万立方米;药水为湟水上游重要支流,源于日月乡之青阳山与野牛山北麓,东北流,西汇若药水、东科河,东汇大茶什浪水、小茶什浪水,再西汇大石头水,东汇雪隆水,流经药水峡,峡中东汇白水河,西汇大高陵水,再东汇曹家沟水,出峡后在县城南郊注人湟水。全长 51.6 公里,流经日月、和平、城郊三乡,流域面积 637.1 平方公里,高差 1405 米,平均坡降 2.72%。多年平均流量 2.58 秒立方米,多年平均总径流量 8126.56 万立方米。湟源县境内河床切割严重,降
21、水渗入地下而成的地下水,绝大部分又汇流入河道,因此,地表水的径流量已含地下水。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 16434.8 万立方米,平水年为 15941.8万立方米,偏枯年为 12821 万立方米,枯水年为 9207.2 万立方米。全县可利用水量为 1955.55万立方米,占水资源的 12.3%。由于县内地形相对高差悬殊,气候差异较大,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偏枯年南部低山丘陵区地表水径流量为 9977.75 万立方米、占全县的 77.8%,湟水河谷地区为 205.68 万立方米、占 1.6%,造成北部低山丘陵区和湟水河谷区严重缺水现象。(2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湟源县土地总面积为 150288
22、.3 公顷,其中,农业用地 131799.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69%;建设用地为352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4%;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496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97%。(3 3)森林资源森林资源 全县有林地 6550.1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4.36%,占农用地的 4.96%,其中,有林地1713.24 公顷,灌木林 3580.8 公顷,疏林地 104.1 公顷,未成林造林地 l137.7 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26.16%、54.67%、1.58%和17.37%。育苗苗圃地14.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22%。灌木林中 90%以上为天然灌丛,主要分布在 32
23、003800 米之间的脑山地区;(4 4)草场资源草场资源 全县共有草场面积101782.2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7.72%,占农用地的77.22%,除975.6公顷为人工草地外,其余均为天然草地。全县草场主要分布在日月、和平、寺寨、大华等乡镇。丰富草场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创造特色农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5 5)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由于受大地构造、地层、岩性等地质条件的限制,湟源县矿产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类矿为主,金属类矿产比较贫乏。据地矿部门资料,全县有金属、非金属矿产 15 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铜、铁,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电气石、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岩、云母、磷块岩、
24、说明书 湟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6 石墨、菱镁矿、煤、硅石、粘土。现已开发开采的有硅石、石灰岩、花岗岩、粘土等,准备试采的主要有菱镁矿。(6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湟源历史悠久、人文古迹景点甚多,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众多。目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城隍庙、大小方台古城、大湾口墓地、南古城、北古城、东科寺、湟源小学堂(文庙古建筑)、扎藏寺、赤岭遗址(日月山)、龙山遗址等 11 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杨文山民俗宅院、戴有库民俗宅院、杨范民俗宅院、丁育民民俗宅院、安寿林民俗宅院、蒲钦舜民俗宅院、克素尔古城遗址、典贤育才牌、字儿洞石刻、革命烈士纪念塔、“海藏咽喉”石刻、“山青水秀
25、”石刻、“海藏通衢,辟山开道”石刻、“转危为安,海藏咽喉”石刻、兰占巴沟口遗址、乱山山遗址、三家大地墓地、蒙古道元山遗址、清真寺、龙王庙、玉皇牌坊、火神庙、人民公园双亭、柏林嘴古城遗址、关帝牌坊、火祖阁、和平尕庄龙脖脖遗址、哈拉库图城、哈城古营盘、日月若药口北京台、申中西山营盘台、下浪湾三角城、东峡佛尔崖、烈士陵园等 34处;自然景点(区)主要有大黑沟、野牛山、宗家沟、狮象岭、观音洞、仙人洞、七星海、白泉儿、桃儿涧、曹家沟、承风冷、照壁山、字儿洞、三条沟、松峨山、黑鹰峰、七层崖、尖崛石、夫妻岩、望郎峰、药水泉、青泉石、药水峡、下脖顶、西石峡、佛爷崖、鳌头山、牛牵滩、南华石山、人民公园、拉尔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原 河谷 古道 商贸 城市 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专题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