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docx
《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 本文关键词:各市,江苏,中考,集锦,古诗文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 本文简介:2022江苏古诗文阅读一、连云港2022(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2022年江苏各市中考古诗文阅读题集锦 本文内容:2022江苏古诗文阅读一、连云港2022(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5分)我寄愁心与明月,
2、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
3、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陈寿进表)【注释】魏武帝:曹操。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众寡:人数少。建:提出。吴会:吴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6分)(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二、南通202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释】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排闼:推开门。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请你绽开合志向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表现的画面详细地描述出来。(2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1620题。(18分)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5、。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诗人。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1)拥被覆双足(2)妹何托焉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毕陈左右()(2)儿怠,则少加夏楚()(3)至夜分()(4)诸姨尝谓母曰
6、()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令铨坐膝下读之。译文:(2)铨张目视母面。译文:19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缘由。(2分)第一次流泪是因为其次次流泪是因为20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三、宿迁202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
7、,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行忘
8、,然理国遵守法律,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节选自贞观政要)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而乡邻之生日蹙(2)又安敢毒耶?(3)坐违李靖节度(4)诚不行忘9下列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积于今六十岁矣余将告于莅事者B今以蒋氏观之跪而拾之以归C而乡邻之生日蹙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请宽其过其如土石何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11依据甲文概括蒋氏凄惨遭受的根本缘由:;依据乙文概括唐太宗的有关治国策略:。(3分)四、无锡2022题平
9、阳郡汾桥边柳树(岑参)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7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情怀。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建了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二)(12分)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
10、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B可以一战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策之不以其道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缘由。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思熟虑,享有盛名。10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范蠡事
11、越王勾践事:还反国反:布衣之极也布衣:间行以去去: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译:(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译:五、徐州2022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0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有盲手道涸溪()视此省哉()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文:1
12、2.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分)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13在这首小令中,作者借助于等具有明显深秋色调的事物,渲染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天际沦落人的心情。(3分)六、盐城2022(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89两题。(6分)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气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多种有代表性
13、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C、两首诗词都采纳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争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9、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_(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14、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志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行。”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
15、之馀,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花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福: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甲文
16、曹刿“请见”的缘由是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七、扬州2022(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5分)【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乙】丹阳送韦参军严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解:参军,官名。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挚友的地方。10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2分)11【乙】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江苏 各市 中考 古诗文 阅读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