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重点(全).docx





《动物学重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重点(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动物学重点绪论1、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分类的方法有两种: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3、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4、物种的概念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自然条件下不能杂交。5、双名法世称二名制,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创立。双名法的核心:学名二属名十种名。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结构可分为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2、运动类器官有伪足、纤毛和鞭毛。3、绿眼虫进行混合性营养方式(混养型)。4、生殖、无性生殖二裂:细胞核先分裂(多为有丝分
2、裂,也有无丝分裂的情况),然后细胞质也分裂为2个,形成2个相等的子体。裂体生殖(复分裂):核先反复分裂,迅速变成许多核,然后每个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分开形成许多子体。出芽:核先分出一个小芽,然后细胞质也发生变形,最后芽脱落或不脱落长成一个新个体。质裂:指有些多核的原生动物,不需先行核分裂,细胞质和细胞核可直接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如 多核变形虫)。、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又称受精,有些原生动物能形成有性的配子,两个配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接合生殖:两个虫体暂时靠在一起,互相交换它们的一部分细胞核和细胞质,如大草履虫。5、包囊:许多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中体表能分泌出一些胶状
3、物质,这些物质凝固后会把自己包住,形成特殊结构, 称为包囊。6、绿眼虫靠鞭毛的摆动进行螺旋状运动。7、绿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纵分裂,草履虫为横分裂。8、纵(二)分裂:分开方式固定,沿长轴方向分成两个。9、我国五大寄生虫病:黑热病、疟疾、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和疟疾由原生动物引起)。10、痢疾内变形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引起痢疾。11、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12、世代交替现象:有一个时期进行无性生殖,称无性世代;另一个时期进行有性生殖,称有性世代,这种无性世 代和有性世代轮流交替,无性个体与有性个体有规律地连续生活着的现象,称
4、为世代交替现象。13、裂体生殖与抱子生殖的比较、不同点时期感染性保护结构裂体生殖有性前自体无抱子生殖有性后异体有(抱子壳)、相同点均为复分裂;均可大量增生。覆羽:除着生于翼和尾部的正羽。6、异凹型椎体为鸟类所特有。7、腰带:骼骨、坐骨、耻骨(开放式骨盆)。8、双重呼吸:鸟类具有气囊,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9、循环系统心脏:四腔心脏(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左多右少,只有右体动脉弓;心脏大(脊椎动物首位);心率快;血压高。10、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右侧退化)、输卵管、子宫、泄殖腔。11、排泄系统后肾1对;肾脏发达;无膀胱;尿酸为主。12、神经系统脑弯曲明显;绞状体(大
5、脑底部)发达一一鸟的智慧中心;小脑发达一一平衡;脑神经12对;大脑视叶发达,嗅叶退化;间脑(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一一体温调节中枢。13、视觉一一三重调节。14、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有哪些?体被羽毛,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前肢特化为翼;口内无牙齿;无膀胱;直肠短;雌性只保留一侧生殖系统(左)发达;小脑发达;气质骨,且愈合,特化较多,胸骨具龙骨突;视觉发达,嗅觉退化;代谢旺盛(消化快、心脏大、心率高);双重呼吸;尾退化。15、迁徙:鸟类(及其他陆生动物)每年定期的、定向的、成大群的、远距离的迁移现象。第十九章哺乳纲1、为什么说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生殖方式为高级形式一一胎生:为胚胎发育
6、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恒温发育的条件;用乳汁哺育幼仔,大大提高了幼仔的成活率;大脑新脑皮加厚,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四腔心脏,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25-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四肢下位,具有陆地上快速运动能力;皮肤系统完善,具有毛发和多种皮肤腺;出现了口腔消化,发达的咀嚼、捕食及防御能力;成体为后肾型肾脏;哺乳类的肌肉系统极其复杂,出现特殊的隔肌,有强大的咀嚼肌,咬肌尤为发达;哺乳类的骨骼高度发达,骨块减少,鼻腔内具鼻甲骨,增加了嗅粘膜的表面积,进而增强了嗅觉的敏感性。椎体 为双平行椎体,增强了椎体间的灵活性。2、毛:针毛(刺毛)、绒毛、触毛、鬃毛。3、角为某些哺乳类头部的表皮与真
7、皮部分的特化产物,为防卫器官,可分为洞角(牛、羊)、实角(鹿)、表皮角(犀 牛)和瘤角(长颈鹿)。4、颈椎恒7枚(少数例外,如海牛6枚,二趾树懒6-10枚),椎体为双平型椎体。5、隔肌为哺乳类动物特有的结构。6、口腔构造:唇、舌、次生腭、异型齿(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次生腭:使鼻腔与口腔分开。7、循环系统四腔心脏;完全双循环;左体动脉弓;静脉主干趋于简化。8、大脑半球间具有月并月氐体,为哺乳动物的特有结构。9、子宫分为双子宫、双分子宫、双角子宫、单子宫。10、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为胎儿才产出母体,胚胎通过胎盘自母体获得营养,直至胎儿出生 为止。胎盘:哺乳类胚胎发育中,绒毛
8、膜、尿囊膜与子宫内膜紧贴在一起,借此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11、家兔与野兔的区别祖先前肢窝子数习性家兔欧洲兔短5-8昼行深洞群居晚成野兔蒙古兔长2-3夜行浅坑独居早成12、亚洲象与非洲象的区另U分布大小象牙背部耳鼻端突起后肢亚洲象亚洲小&隆起小1个四趾非洲象非洲大凹陷大2个五趾第二十章脊椎动物总结1、骨骼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枕将无2112椎体双凹前凹、后凹异凹双平脊柱躯+尾颈+荐+颈+胸+腰+荐+尾脑颅平颅型平颅型高颅型高颅型高颅型寰椎无有枢椎无无有胸骨无有胸廓无无有颍窝无无有2、呼吸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器官鲤肺+皮肤肺毛细气管肺泡方式鲍盖开合咽式胸式双重胸腹式3、循环鱼纲两栖纲爬行
9、纲鸟纲哺乳纲心脏2腔3腔4腔方式单循环不完全双循环完全双循环大动脉入鲤动脉动脉圆锥左右体动脉弓右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4、排泄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肾脏中肾(成体)后肾(成体)导管中肾管(吴氏管)后肾管(专输尿)膀胱输尿管膀胱泄殖腔膀胱尿囊膀胱尿液尿素尿酸尿素第二章海绵动物门1、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如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2、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而成体的口又是在胚孔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的。 如棘皮、半索和所有的脊索动物。3、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主轴,可以有许多的切面把身体纵分为两个相等对称的部分。4、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
10、、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的细胞具有一定分化,但细胞排列一般较疏松,在细胞之间有些联系但又不是那么紧密协作,身体内、外 表层的细胞接近于组织,但又不同于真正的组织,可以说是原始组织的萌芽。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所特有的结构,有三种类型: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第三章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和海绵动物都是双胚层动物。2、两辐射对称: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纵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3、海绵动物出现了细胞分化,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分化,扁形动物出现了器官分化。4、内外体层细胞分化为六种:皮肌细胞、腺细胞、刺细胞、间细胞、神经细胞、感觉细胞。5、领(鞭毛)细胞是海绵动物独有的细胞,
11、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独有的细胞。6、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7、世代交替:水娘型和水母型的世代交替现象,水蛇型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长大成熟 后,又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蛇型个体。第四章扁形动物门1、两侧对称概念:通过身体的中央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意义:使动物体明显表现出前后、左右、背腹的区分,在功能上也相应有了分化。2、中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出现的意义: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动物体达 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促进了动物新陈代谢水平的
12、提高;为动物从水生到陆生创造了条件。3、皮肤肌肉囊:由表皮和其下的肌肉紧贴在一起包裹全身,具有保护和运动的作用。4、皮肤肌肉囊是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5、不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6、原管肾:体内为盲端,体外有开口,来源于外胚层。7、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了专职的排泄系统,环节动物首次出现了专职的消化系统,软体动物首次出现了专职的呼吸 系统。8、梯状神经系统相对于网状神经系统相对集中。9、猪带绦虫:误食“痘”一一绦虫病,误食“虫卵”一一囊虫病。10、动物与动物的生态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共栖关系两种能独立生存的动物以一定关系生活在一起,使另一方或双方获利而无害,如偕老穴和绿毛龟
13、。共生关系 两种或一种动物不能独立生存而共同生活在一起,或一种生活于另一种体内,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 定利益,如白蚁消化道内的披发虫。寄生关系 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一方获利,另一方受害。11、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体表角质化,无纤毛;无色素;有小钩、吸盘等;消化、排泄、神经、感官等退化;形态一般与寄生环境一致,如肠道寄生虫细长;生殖系统发达;厌氧呼吸:靠糖酵解产生能量;更换宿主。第五章原体腔动物门1、原体腔: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充满体腔液,相当于胚胎时期的囊胚腔。2、完全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第六章环节动物门1、同律分节概念:除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节的形态和机能都基本相
14、同。意义:使身体灵活性增加;使身体各部分进一步进化;为异律分节奠定基础。2、什么是真体腔?真体腔是怎样形成的?真体腔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真体腔是被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包裹起来的空腔。3、真、假体腔的比较、不同点体腔膜来源进化阶段举例真体腔有体腔囊高等、次生蚯蚓假体腔无囊胚腔初等、初生蛔虫、相同点都是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都充满体腔液。4、疣足:海产多毛类环节动物体壁向外突起形成的扁平叶状突起,每节一对,分为背叶和腹叶。5、后肾管、原肾管的比较结构来源分布举例原肾管一端为盲端端开口于体外外胚层连片扁形、线形后肾管端开口于体内 端开口于体外中胚层外胚层按节环节、软体、节 肢6、原生动物一一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学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