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2023年1月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 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 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现代论法理的学者中有些极重 视人的因素。他们注意到在应用法律于实际情形时,必须经过法官对于法律条文的解释。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
2、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 了。统治如果是 指社会秩序的维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不 根据什么规定而自行配合的。如果不根据法律,根据什么呢?望文生义地说来,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 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 规范的性质。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当然,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 “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的确有些人这样想过。返璞回真的老子觉得只要把社区的
3、范围缩 小,在鸡犬相同而不相往来的小国家民的社会里,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 就能相安无事了。这种想法也并不限于老子。就是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已密切相关到成为一体时,美国还 有大多数人信奉着古典经济学里的自由竞争的理想,认为在自由竞争下,冥冥之中,自有一双看不见的 手,会为人们理出一个合于道德的经济秩序来的。可是乡土社会并不是这种社会,我们可以说这是个“无 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
4、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 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C.六经,是指六部先秦古籍,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幼年孤苦,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 经、诸子百家的学问。B.韩愈正直敢谏,仕途多舛。韩愈反感宪宗供奉佛骨,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处
5、死, 众人求情,贬为潮州刺史。C韩愈不顾生死,宣抚叛乱。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皇帝也感到 后悔,下诏不让韩愈前往招抚。D.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当时世人不重师道的错误 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12 .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2)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 ”13 .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14 .把以下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2)况吾与子渔
6、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答案】9.B10. C 11. C12. (1)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稍微宽容原谅他,以招引 群臣进谏。(2)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于是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什么呢? ”13. 晓之以理。天子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动之以情。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残害了他一家,算是报仇雪恨了,再也没有继续 作乱的理由。明之利害。前节度使田弘等归顺朝廷受到重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以此警告王廷 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示之以威。韩愈暗示王
7、廷凑神策军兵多将广,与神策军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 牛元翼。14. (1)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 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2)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 荒谬?“愈言我奉佛太过”,“太过”形容的对象是“奉佛”,是“奉佛”的补语,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AC。“至以后”为固定搭配,“自以来”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且“天子”作为后面
8、“咸天促”的 主语,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 “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中的“尚书”错误,应该是书经。六 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乐春秋。 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下诏不让韩愈前往招抚”分析错误。由原文“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可知,穆宗也后 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由此可知,穆宗只是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入乱军中去,并 没有不让韩愈前往招抚。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内”,内心,心中;“至忠”,极为忠诚;
9、“少稍微;“宽假”,宽容,宽纵。(2) “虑”,担心;“众变”,军心摇动;“疾”,赶忙;“今欲廷凑何所为,正常语序为“今欲廷 凑所为何,“何”作宾语,宾语前置句。【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晓之以理。由原文“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可知,韩愈大声喝 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帅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由此可知,天子 视王廷凑有将帅材,所以赐予节杖,指出王廷凑不应该与贼人一道造反。动之以情。由原文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 道”可知,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的
10、兵士不能安身立命。”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 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由此可知,前节度使田弘正即使为人苛刻,但是叛军已经 残害了他一家,也没有继续作乱的理由。明之利害。由原文“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 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 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可知,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 还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 ”众人 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
11、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 悟、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由此可知,前节度使田弘等归顺朝廷受到重 用,以前叛乱的将领却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这样通过境遇的对比来警告王廷凑叛军叛乱没有好结果。 示之以威。由原文“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 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可知,韩愈说:“神策六军 将领,像牛元翼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们,为什么呢? ”王延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由此可知,韩愈暗示王廷凑神策军 兵多将广,与神策军
12、对抗没有好结果,促使王廷凑答应放过神策军首领牛元翼。【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 “不解惑”,“之”是提宾标志,宾语前 置句;“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不”,通“否”,不从师学习。(2) “渔樵”,打渔砍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正常语序为“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于江渚之上”作状语,状语后置句;“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参考译文:文本一:韩愈,字退之,是邓州南阳人。韩愈三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他跟随大哥韩会贬官到岭外居住。韩 会去世之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从开始读书,
13、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韩愈考中了进士。正赶上董晋做宣武节度使,上书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 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灵枢离开京城,不到四天,汴梁的军队作乱,韩愈于是就离开了。韩愈重新担任博 士。韩愈才华横溢,却多次被贬,官职也下降了,于是就写了进学解来表明心迹。宪宗派使者前往凤 翔迎请佛骨进入皇宫禁苑,三天后,才送到佛寺中供养。韩愈很厌恶这种行为,就上书朝廷(建议废止)。 韩愈的奏章送上去,皇上看了大怒,拿着奏章给宰相看,要将韩愈处死。裴度、崔群进谏说:“韩愈上书 触犯皇上,治他的罪确实应该。但是一个人如果不是心里怀有极大的忠诚,怎么能这样做呢?希望皇上
14、稍 微宽贷他,以招引群臣进谏。”皇上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过分了,还可以宽容。至于说自东汉信奉佛 教以来,天子都寿命短,这种话多么荒谬?韩愈,只是朝廷一个臣子,胆敢狂妄若是,坚决不可以赦 免! ”于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镇州动乱,士兵杀了田弘正,立王廷凑做节度使,皇上下诏让韩愈前往招 抚。韩愈出发后,大家都认为有危险。元稹说:“韩愈可惜了。”穆宗也后悔,让韩愈便宜行事,不要进 入乱军中去。韩愈到了,王廷凑部署军队迎接他,让兵士穿上铠甲站立堂上。大家坐下后,王廷凑说:“变乱发生,就是这些士卒闹的。”韩愈大声喝道:“天子认为你有将师之才,所以赐予你节杖,哪里会 料到你会与贼人一道造反呢? ”话还没说完
15、,一个士兵上前激愤地说:“先太师为国家抗击朱滔,血衣还 在,我们的军队哪里对不起朝廷了,却说我们是叛贼? ”韩愈说:“我以为你们不记得先太师了,如果还 记得,那很好。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列有孩子或者孙子在吗?还有在做官的吗? ”众人说:“没有。”韩愈说:“田公率领魏、博六州来归顺朝廷,做到中书令的职务,父子都做了节度使;刘悟、 李祐统领的也都是大镇。这些也都是你们都知道的。”众人说:“田弘正很刻薄,所以,这里的兵士不能 安身立命。”韩愈说:“但是你们也害了田公,又残害了他的家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众兵士都说:“好吧。”王廷凑担心军心摇动,赶忙叫他们都出去。于是对韩愈说:“您想让我干
16、什么呢? ”韩愈说: “神策六军的将领,像牛元翼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顾全大局,不能把他丢弃不管。你长时间围困他 们,为什么呢? ”王延凑说:“我马上就放他出城。”韩愈说:“如果是这样,那就没什么事了。”正逢 牛元翼突围出来,王延凑也就不再追赶。韩愈回朝报告皇上,皇上很高兴。(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 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 吧?爱自己
17、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 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 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 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 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 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
18、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 奇怪啊!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 习。我赘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5.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心。下句以“登临”
19、二 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意境阔达悠远。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 告。D.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 -C.后、O16 .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答案】15.B 16.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 伤感;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 痛,为自身怀才
20、不遇而伤心;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8. “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天地”为空间,“古今”为时间,应该是上句 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 漂泊之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 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
21、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 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自身 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壮志难酬的伤痛。(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 学中则说:“,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以比喻修辞写出了刘裕北伐的气势如 虹,而“” 一句写的则是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失败结局。(3)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用“猿”与“鸟”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
22、如必修(上)课本中“, ”。【答案】 .故不积蹉步口.无以至千里.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度” “至” “仓皇” “渚”等。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校高一年级开展“家乡生活现状”调查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描述故乡变化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并完 成下列小题。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士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
23、是与缠身的贫穷作 战,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他们甚至在春意 的日子 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 月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 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 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童隹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 回望故乡人身上 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广东省 广州市 增城 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