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8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抗洪抢险救援先进事迹材料(8篇)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 篇一 7 月12日至13日深夜,我区患病强降雨,吴家山地区主排水管一时排泄不及,东吴大道、田园大道、xx路等到多条干道局部路段和开屏巷等巷道,以及华丽雅、xx园、园艺小区等小区大面积受渍,需要实行措施,确保在主排水管水位下降时,积水能够快速排掉。特殊是10多处窨井盖被高处主排水管来水倒灌冲走,状况危及,必需准时处理,排解险情,避开意外损害事故发生。 雨情就是命令。局排水疏捞队全体队员闻警而动,全力以赴投入战斗。每名队员根据分工,快速赶到各自的责任区,查看积水状况,巡查井盖是否脱位,急躁答复居民群众诉求,准时排解各种险情。从12日上
2、午到14日凌晨,大家在雨中连续奋战了近40个小时,辖区内的全部渍水准时排净,全部被水冲脱位的井盖都在第一时间找到并复位,没有发生一起因井盖丧失导致的意外损害事故。xx路xx园北出口至检察院路段积水最深处达70多厘米,在巡查中发觉,这里有两处窨井盖被冲走。包片队员马上找来木棒和树枝做好警示标志,紧接着在水中搜寻被冲走的井盖,并准时复位。梨花园二小东村有一井盖被冲走,副队长杨红青发觉后,在水中认真搜寻,很快找到井盖,复位时,由于井下来水冲击力很大,井盖盖上又被掀开。情急之下,她把井盖盖上后,自己站在井盖上压住井盖,等有行人路过时,求助行人帮助,找来一块石头压在井盖上,并拿来木棍做上标志,才放心到各
3、个责任区查看排渍除险状况。 面对突如其来大面积积水,队员们一个个心急如焚,感到压力很大,一心巴不得快点把全部积水一下子排净,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更不用说休息,虽然大家都很疲乏。在队员们忙着巡查、排水的关键时刻,13日下午1点多钟,局领导冒着倾盆大雨到现场探望大家,虽然大家都还没有吃午饭,早已是饥肠辘辘,但仍干劲十足,始终忙到快3点钟才简洁地吃了一点盒饭。14日一大早局领导再次来到一线慰问大家,使队员们深受鼓舞。 经过艰难而紧急的奋战,13日深夜,辖区内的积水全部排净。但队员们并没有休息,连续对各自责任区的井盖一一检查,在全面检查,没有发觉井盖脱位等问题后,才最终喘口气。在这次战斗中,复位井盖 6
4、 个,排解险情 3 处,排解积水点 8 处,较好地完成了排渍保畅任务。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 篇二 当前,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天气频发,防汛抗洪已到关键阶段。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预警到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科技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才智。 今年6月,我国华南和江南一带迎来入汛以来首轮强降水。就在强降水降临一周前,这片区域已被 .niubb.n et 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员提前“锁定”。在亲密关注天气形势进展的同时,国家气象局已提示相关地区做好防汛预备。 气象效劳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的气象预报猜测技术不断跨越升级,预报
5、猜测的精确率也大幅提升。2023年,我国暴雨预警精确率已提高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38分钟,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在江苏省苏州市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一款名为“智水苏州”的防汛“科技大脑”把辖区内的水情信息、易涝点位、物资储藏等防汛重点信息尽收眼底。精细化降雨预报、城市内涝预报预警、防汛综合指挥、智能物资治理“智水苏州”打破了传统行业治理局限,实现城市、河道、环境治理等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形成“视频输入算法识别取证录入工单派发处理反应”的大事全流程闭环操作。 为保证汛期旅客列车安全、准点到达,南方多地铁路部门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大量工作人员上线巡查检修。值得关注的是
6、,“扫码”助力防洪,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 “滴,扫码胜利!”合福高铁北武夷隧道山脚下,南昌高铁修理段上饶合福路桥工区工长梁文浩正手持一台GPS防洪巡线手机,对准隧道防洪检查牌上的二维码进展扫描。几秒钟内,手机收到了一条关于隧道名称、里程和山体概况的文字短信,同时,梁文浩所在的定位信息也被传输到了千里之外的防洪系统终端。 在排查险情时,工作人员利用扫码技术,实现防洪地点“身份识别”和巡查人员GPS定位功能。为防止汛期高铁沿线山体发生落石溜坍、路基下沉等地质灾难影响行车安全,工作人员必需保证对管内线路巡查到位。巡山巡河前“扫码打卡”,巡查完毕后在山顶“扫码确认”,就能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个
7、隐患点。 抢险:“雷达卫星”精准分析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省份江西患病持续强降雨攻击,江河水位快速上涨,境内多条河流及鄱阳湖先后屡次发生编号洪水和超戒备洪水。江西省工信厅方面表示,持续降雨导致云层加厚,严峻影响气象卫星监测精准度。受持续降雨影响,江西省鄱阳县问桂道圩段发生漫顶决堤险情。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准时利用高分三号卫星,全天候捕获鄱阳湖区洪涝灾难最新数据分析、监测,极大提升了该省抗洪救灾力量。 高分三号卫星是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最大特点是不受云雨天气影响,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成像。依据影像分析结果,受溃堤影响,鄱阳县周边地区,包括鄱阳镇、昌洲乡及周边4至5个
8、乡镇受灾严峻,其中昌洲乡整体被洪水沉没,鄱阳镇、四十里街镇、古县渡镇、游城乡等地区受灾也较为严峻。 经过5天多的日夜奋战,随着最终一车石料的倒入,鄱阳县问桂道圩堤127米长的决口胜利合龙,周边四座村落的交通被重新连接起来,为将来的排洪打下根底。 救援:“无人技术”大显身手 自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汛期。“才智黄河”工程的推动,为黄河防汛供应了有力支持。其中,无人机成为抗洪救援的“标配”。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无人机具有先天优势。它反响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把灾难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假如有人员被困,无人机还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寻、定位和救援工作。假如搭载夜视功能
9、,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展物资精准投送。 在抗疫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机器人,在抗洪一线也有用武之地。近日,水上救援机器人在多地亮相。救援机器人形状像小艇,可通过平板电脑或掌握器操控,一次可以救助3到4个人。当救援对象在河道比拟湍急的地方且距离岸边较远时,救援人员可操作机器人朝着落水者的方向全速前进,落水者抓稳机器人就可获得救助。 目前,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装备已“入列”各地的救援队伍。应急治理部消防救援局特种灾难救援处工程师熊伟说,各省级支队级救援队伍都配备了无人机、水上救援机器人、水下声呐等高新装备,关键岗位的救援队员全部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培训考核,实现了持证上岗。 抗洪抢险
10、先进事迹材料 篇三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地暴雨频发、洪水汹涌、防汛告急。 从6月2日至7月12日,中心气象台连续40天公布暴雨预警,成为2023年开展暴雨预警业务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防汛抗洪中,涌现出一批凡人英雄。18岁的小伙周亮宇,推迟了自己的毕业旅行,高考完毕其次天就走上防汛大堤,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防汛志愿者。周亮宇表示,自己要始终坚持到防汛完毕,把这段经受当作送给自己的成人礼物。他,用奉献诠释自己对家园的喜爱;1998年被解放军救回家的小女孩汪晗,如今成为一名社区工,她自愿报名上堤守护自己的家园。她,用感恩之心守护共同的生命之堤;军人出身,曾参加
11、1998年花莲湖抗洪的夏德勤,年初还在火神山医院艰难奋战83天,如今又活泼在武金堤,成为守堤队伍中的一员。他,用初心筑就平安之堤不畏风雨,逆行而上的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的民族大义。 没有生而无畏的英雄,只有选择英勇的凡人。江西省九江市江州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公开信,呼吁乡亲返乡抗洪,数千游子应召而归,“洪水不退,江州儿郎不走”,这句话代表了很多江州儿郎共护家园的心声;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广场舞大妈变身抗洪后援“阿姨团”,全力帮助防汛工作,为修堤抗洪尽自己的一份力气;23人的防汛抢险突击队中,8人参加过援建火神山医院。如今,他们又登上武金堤心怀家国,闻“汛”而动,他们是一般人,但
12、他们不约而同选择深入防汛救灾第一线。家国情怀镌刻在心,这是我们战胜疫情和洪水的重要精神力气。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第一时间投入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为爱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分夺秒。和幼童相视一笑的抗洪战士,被浸泡得发白的一双双大脚,泥泞的双腿,令人心疼的睡姿,他们无愧“最得意的人”的称号。为抗洪一线子弟兵送去爆米花的奶茶店,让兵哥哥在休息时也能甜到心底;为抗洪战士补缀衣服的学校教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与谢意。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有一种力气,在患难与共的风雨历程中凝聚而成,那就是军民团结的宏大力气。军民鱼水情的画面让人心里很暖,同时带给人们战胜困难的士气与力气。洪水无情,
13、却抵不过人们齐心协力、共抗洪流的热血与激情。 一声召唤背后的回乡驰援,是同舟共济的家国担当;很多一般人的挺身而出,是不畏艰险、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本就是一场硬仗。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面对洪水,我们亦是如此。戮力同心、全力以赴、协同作战,形成抗洪抢险的强大合力;纾解险情,最大程度削减各种损失,筑起保卫生命的“铜墙铁壁”,我们必将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 王xx,男,1978年4月诞生,预备党员,临城县岗西供电所所长。 7月19日-20日,临城县消失持续性强降雨,岗西供电所辖区降雨量超过400毫米,引发山洪,冲垮道路4处,断(倒)杆2
14、9基,4条10kV线路全线跳闸,35个村庄6510户停电,电网受损特别严峻。 面对严峻险情,灾情就是命令。岗西供电所所长王xx马上组织召开电网抢修紧急会议,成立抢修小分队,统计受灾状况,调配应急物资,第一时间进入抢修现场。 7月20日早7时,王xx顾不上吃早饭,带着抢修小分队冒雨赶赴受灾最严峻的台峪村。刚走没多远,发觉由于洪水冲刷,道路被毁,抢修车辆根本无法前行。面对险情,王xx二话不说,领先跳入齐腰的洪水中徒步前行,行动赛过语言,抢修队员们快速跟上,没有一人迟疑。 “10kV石城0467线路主干82#杆躺在河道中,高压线落到了水中,83#、84#杆在玉米地深处歪斜着。”面对严峻灾情,抢修队员
15、们感觉困难重重。王xx一边指挥,一边给大家加油、鼓劲说,“越是困难的时刻,越是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早一分钟抢修,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就少一分损失,多一份保障!”。接近黄昏,队员们轮换休息时,纷纷劝他也休息一会儿,可他却摇摇头说:“抢修完了再说”。 晚上8时多,台峪村内爆发出一阵欢呼,来电了!此时此刻,王xx的眉头最终伸展开来,能让人们在受灾之后第一时间迎来光明,是王xx最大的欣慰。 初战告捷,抢修工作还要连续。7月21日,天刚蒙蒙亮,王xx再次下达抢修命令,“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全部村的居民用电。”可是杆塔断在田地里,人都难以接近,更别说抢修机械了,怎样才能把线杆、物资运进去呢?关键时刻王xx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抗洪抢险 救援 先进事迹材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