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ocx





《[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经济和社会进展将步入一个新的进展阶段。住房城乡建立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组成局部,制定和实施吉林省住房城乡建立事业“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住房城乡建立事业的改革与进展,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实现吉林振兴和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住房城乡建立事业“十一五”规划执行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省住房城乡建立系统仔细贯彻落实党中心、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决策,坚持用进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住房城乡建立事业持续、快速、安康进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住房建立事业
2、“十一五”规划总体上实施良好,规划确定的主要进展目标如期完成,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根底。 (一)城乡规划实施和监视治理力度加大,城镇建立与进展的区域协调性和城乡统筹有所增加,有力推动了全省城镇化进程 全社会的规划意识普遍增加,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不断提高。立足长远进展、面对城市将来,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开展了各层次城乡规划编制。完成了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23-2023)修编,确定了将来一个时期吉林省城镇进展空间布局,突出了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县城、小城镇四个层面,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城镇进展原则和方向,为全面推动城镇化供应了根底和蓝图。完成了全省47个
3、市、县规划期到2023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控详规编制工作取得进展,全省控详规掩盖率平均到达52%左右。完成了吉林省中部城镇群规划、延龙图城市空间进展规划、长白山开发与爱护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区域规划及城市绿地、交通、地下空间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创新规划治理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连续三年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建立工程,强化了城乡规划实施的监视检查。 (二)全面推动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六路安居”工程建立,房地产业平稳安康进展 从2023年开头,先后实施了城乡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林业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廉住房保障工作,着力改善广阔群众特
4、殊是住房困难群众住房问题。2023年整合各路安居,在全国领先实施“五路安居”工程建立。2023年,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部署,启动了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从“五路安居”扩展到“六路安居”。五年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立完成总面积11605.44万平方米,总投资1299.82亿元,掩盖人数达186万户、564万人,使全省超过1/5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安居工程的巨大资金投入,带动了建材、轻工、钢铁、家具、建筑业等关联产业增加投资2700余亿元,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增加了住房供应、平抑了房价、有效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安康进展,为全省经济社会进展做出了重要奉献,得到了国家的确定和表扬。 房
5、地产市场日趋成熟,房地产业平稳安康进展。“十一五”是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最大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房地产业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作用,为全省进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十一五”期间,全省房地产开发估计完成投资3000亿元(估计,以下同),年均增长26.7%; 商品房竣工面积50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0.75%;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23年的23.04平方米,增加到2023年的27平方米。调整住房供给构造,建立分层次住房供给体系,逐步形成高档商品住宅、普遍商品住宅、廉租住房等适应高、中、低不同收入居民的住房消费和供给构造。住房二级市场进一步开放搞活,各地相继出台活泼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和配套方法,
6、有力促进了存量房交易,形成了增量房与存量房联动的市场消费格局,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65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850亿元,二手房交易面积5600万平方米。进一步整顿和标准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建立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房地产交易中违规销售、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炒卖房号、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行为。物业治理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全面推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住宅小区的物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物业治理的各项法规和相关政策,全省物业治理面积已达12023万平方米,物业治理掩盖率达35%。 (三)城市建立步伐加快,市政根底设施效劳力量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根底
7、设施建立累计完成投资775.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6倍。城市根底设施有效供应力量大幅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至2023年,全省城市用水普及率88%,比“十五”期末增加6个百分点; 燃气普及率达82%,比“十五”期末增加6个百分点;道路面积12691万平方米,是“十五” 期末增加的1.4倍;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力量到达210万立方米/日,是“十五” 期末的2倍,污水集中处理率到达60%,比“十五” 期末增加33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面积38000公顷,是“十五” 期末的1.4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86平方米,比“十五” 期末增加3平方米。 抓住国家“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的契机,以松花江、辽河
8、两大流域为重点,大力推动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进一步加快,环卫行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以创立园林城市为动力,城市园林绿化快速进展,全省已经有7个市县晋升为国家园林城市,有10个市县晋升省级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占全省城市的比例为35%。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公用设施有偿效劳和有偿使用逐步建立,市政公用行业的价格机制和补偿机制渐趋合理,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进一步深入进展,局部企业已胜利改制并取得良好成效。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了暖房子工程,进展顺当。 (四)村镇规划、建立、治理取得新进展 规划编制数量和水平
9、逐步提高,综合调控作用逐步增加。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先后制定了吉林省乡、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吉林省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审批方法等相关规划编制技术文件,完善了我省村镇压规划编制技术体系,标准、推动了我省村镇规划编制工作。 加大村镇规划编制投入,累计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1334万元,完成207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推动规划编制及评审,完成28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与评审,完成40个“百镇建立工程” 镇的规划编制与评审。一些城镇在编制总体规划的同时还编制了具体规划,提高了规划的深度,使规划更具可操作性,指导建立的作用更强。目前,全省有42个县(市)编制完县
10、(市)域镇村镇体系规划,有282个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有78个乡完成乡规划编制,有2426个行政村完成村规划编制。 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批特色鲜亮、进展后劲足、生态环境良好的城镇脱颖而出。吉林市乌拉街镇、四平市叶赫镇被住房和城乡建立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珲春市敬信镇、集安市太王镇、敦化市雁呜湖镇、长白山二道白河镇、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立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示范(第一批)。 实施新农村建立,改善村镇人居环境。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组织发动和引导农夫及社会各方力气,整合资源,改善农村最根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转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生态环
11、境质量。积极引导建立城乡统筹、区域共建、协调进展的新型农村根底设施建立格局,逐步实现村庄小区域集中供水、垃圾处理的“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根底设施配置的新方式; 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着力改善村镇的生产生活环境。 村镇住宅建立稳步进展,新型住宅不断涌现。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专项资金,加大住宅建立力度,改善村镇居民的居住条件。住宅小区不断消失,住宅内部设施日益配套,传统的建筑构造和形式已被打破,新型、节能省地型建筑日益增加,极大地改善了村镇居民的居住条件。 “十一五”期间,全省村镇住宅建立累计投资210亿元,村镇根底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 (五)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工程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初
12、步确立,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询问行业构造调整深入推动 进一步强化建立工程招投标治理。加强对全省招标代理机构的动态监管,开展了全省建立工程招投标执法检查,制定了吉林省建立工程招投标治理若干意见,印发了吉林省建立工程评标专家治理方法。进展招投标执法专项检查,实行了“绿色通道”制度。开展了工程建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启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立。以工程法人、工程经理、工程总监“三个关键人”为重点,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健全掩盖全省的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体系,改良方法,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工程质量监视力度。强化对重点企业和工程的动态监管,加强监视巡查、随机抽查和跟踪检查; 重点对地基根底、主体、构造和廉租住房
13、、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管;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治理,提升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目前全省已有见证取样检测机构106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持证上岗率达85%以上,全省建筑工程质量稳步上升。实行建筑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安全生产事故率逐年下降,建立行业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建筑进展的若干,建筑业持续快速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构造日趋合理。“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累计到达1190亿元,建筑业增加占全省GDP到达5.88%,建筑奉献率逐年提高。坚持做大做强建筑业方针,积极帮忙建筑业企业在新资质框架内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建筑业队伍稳定手扩大
14、。全省建筑业企业已经到达2889家,拥有二级以上资质的企业546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户。建筑业从业人数70余万,其中农夫工约60万人。纳入统计范围的2264户建筑企业(不含劳务企业),总承包企业的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市政、大路、水利水电等四个行业,房建占企业总量的29.7%,其它三个行业供不应求占10.9%,产业构造逐步优化,企业竞相压价、恶性让利局面有所好转,行业整体利润有所提高。 加强勘察设计市场治理,修订了吉林工程建立勘察设计治理条例,新建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阶段全面执行节能标准。截止到2023年底,共编制完成工程建立地方标准69项,其中现行53项,废止20项。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量
15、到达60亿块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66%; 使用到达1600万平方米,占开工面积的55%。散装水泥供给量到达3000多万吨。圆满完成了对口救济四川黑水灾后重建任务。抗震设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建立领域科技创新力量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取得新进展 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8项,获得国家补助资金2193万元,示范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在示范工程的带动下,全省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420余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达1400余万平方米,每年可节能4.4万吨标煤以上,带动地方投资近10亿元。 松原市、珲春市和梅河口市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
16、筑应用示范市、县,获得嘉奖补助资金1.32亿元,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104万平方米,热泵技术供暖建筑298万平方米,每年可实现节能1.7万吨标准煤。通化县、集安市和蛟河市被国家列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农村示范,获得嘉奖补助资金5300万元,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热泵技术供暖建筑138万平方米,每年可实现节能0.8万吨标准煤。为了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更标准,结合实际编制了相关地方标准,出台了相关政策。 (七)建立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逐步深化,建立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行业队伍素养不断提高 根据“经济调整、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效劳”要求,全省建立系统各级各部门不断探究
17、行业治理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较好效果。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系统清理行政许可工程,削减审批事项,标准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法制建立步伐加快,立法工作有了长足进展。公布实施了吉林省民用建筑节能与进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治理条例、吉林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进展方法、吉林省物业治理方法,为住房城市建立系统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十一五”期间,全省住房城乡建立行业共组织各级别干部培训班11期,共230人次承受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干部的执政力量和业务水平。举办各类基层专业技术治理人员培训231期,共有81600人承受
18、培训。建筑业农夫工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5%,占外出务工农夫工总数的25%。为此,重点开展了农夫培训,相继开展了“建筑业农夫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阳光工程村镇建筑工匠培训”、“建筑工地创立农夫工业余学校”等工作,共完成培训8万多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鉴定6万多人,建立农夫工业余学校38所。 行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动。完善了省建立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功能,开展了网上办事大厅等一系列效劳工程,为企业和群众供应便利、全面的信息效劳。开展了诚信平台系统、人员数据库建立、网络教育系统建立、住房保障治理系统建立、园林绿化资质治理系统建立等信息化工作,对“数字工地”、“数字规划”、“数字城市”进展了试点。 二、 “十
19、一五”期间住房城乡建立事业进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住房城乡建立事业进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进展。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区域建立与进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进展,全面推动城镇化进程。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供应构造,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住房供给体系和住房保障制度,重点进展保障性住房和自住性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一般商品住房,不断改善人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保持房地产业安康稳定的进展。加快城镇市政根底设施建立,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抓好节能速排,努力制造绿色宜
20、居环境。转变传统建筑业的粗放进展模式,以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量消耗,削减废物排放为核心,完善治理体制、政策机制等支撑体系建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与全省经济进展相适应的低碳建筑业进展模式。 (二)原则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推动建立事业改革与进展,要留意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端正城乡建立的指导思想,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动身,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效劳,促进社会公正和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为最广阔人民群众效劳,让老百姓受益,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市、和谐乡镇 爱护、引导、发挥好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21、促进城乡建立、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连接协调和良性互动。 3、坚持立足资源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进展 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强市政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建立,加强城乡生态建立和环境综合整治,促进资源节省,进展循环经济,转变城镇进展模式,走资源节省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镇进展道路,增加可持续进展力量。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分类指导 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消退影响建立事业进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障碍。进一步改良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治理效率,增加建立事业的进展活力。 5、坚持市场化取向 加强住房城市建立行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
22、底性作用,增加行业进展的内生动力。 三、 “十二五”期间住房城乡建立事业进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 进展目标 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根据“两区、四轴、两带”(两区:长吉都市整合区、延龙图及珲春城市组合区; 四轴:哈大、舒梅两条纵向进展轴,南部门户、珲乌两条横向进展轴;两带:东部生态爱护带、西部草原湿地恢复带)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突出大城市、市(州)政府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县城、小城镇四个层面,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加快建立“一区、两轴、两带”。加快长吉一体化进程,建立我省城镇经进展的核心区,带动中部城市群快速进展,形成支撑长吉图先导区和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腹地。
23、到2023年,全省城镇化率到达60%。 2023年,2个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到达5080万人,5个到达3050万人; 2030万人的重要节点城市到达9个;1020万人口的县城到达20个;5万人以上小城镇到达10个以上。 年新增(含购、改、租)廉租住房房源13.7万套、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05万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0.53万套、新增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0万户。改造完成城市棚户区(危旧房)27.6万户、国有工矿棚户区2.2万户、林区棚户区 万户、煤矿棚户区 万户。到2023年末,力争解决 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本解决 万户中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年保持在800亿元以上,年施工住宅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 吉林省 住房 城乡建设 事业 十二 规划 甘肃省 城乡 建设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