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魏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docx
《【古代文学史】魏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魏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魏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 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 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 性的自觉追求上。文学自觉包括三方面的的表现: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 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人所说的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术。到了南 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 并列;此外,还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 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代表了一般的认识。二、对文学
2、的各种体裁有了比 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较明晰的文体辨析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其各 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 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并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论述。文心雕龙上篇主 要对文体进行讨论,将文体分为三十三类。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地追 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性的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文学的情 采、声律、用事用典、对偶修辞等的追求,特别是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 用,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自觉地追求,同时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影响。综上所言,
3、魏晋南北朝时期被认为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的自 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了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约三百年才得以实现。(2)魏晋风流魏晋风流是在魏晋玄学背景下,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 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 人生艺术化。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 其内涵根据历史时期可分为三部分: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 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时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 赏竹养鹤等为载体的审美风度。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 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
4、真率,以“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谢安、 王羲之、王徽之、刘恢、王濠、支遁、孙绰、许询等人)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 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3)魏晋玄学魏晋玄学是魏晋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形态,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 玄学家一般以研究老子与庄子为主,同时亦研究周易。是一种思辨 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魏晋玄学有几个重要 的论题:崇有和贵无、名教和自然、言象之辩、言意之辩、形神之辩,名利之辩。(35) “诗赋欲丽”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此论文乃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诗赋欲丽”是对建安文学的创作倾向的基本概括
5、,是文学自觉的本体要求,顺 应时代对诗赋提出的总体的审美规则。(36)诗品作者钟嫌,成书于齐梁,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讨论五言诗的专著,语言骈散 相间,把自两汉至梁代的122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对每一位诗人以扼要品评, 指出其诗体的本源。提出了 “自然英旨”、“直寻”的吟咏性情观。(37)钟噪“滋味说”南朝钟蝶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 也。”钟噪时代,五言诗正蓬勃兴起,渐渐取代四言诗的地位。与四言相较,五 言诗增大了诗歌表现的容量,更利于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事物。钟蝶从理论上推崇 五言诗,并认为它最有滋味,乃是诗歌发展之必然。滋味因此而成为重要的诗论 标准。滋味
6、说的主旨便是使诗歌具有它本应具有的审美感染力。钟蝶从纠正文坛 时弊出发,反对用典,声律的过分雕琢,提出自然之美,更进一步提出滋味说, 其实质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既是诗歌创作的学说,也 是审美的原则,更是品评诗歌的准则。(38)兰亭集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和他的一帮好友在兰亭聚会。席间,有不少的 文人名土,他们游玩之余互相唱和,寄情与诗歌散文,或将聚会盛况以文记下。 于是就将这些诗歌散文集结在一起,取名为兰亭集。王羲之为此集写序言, 兰亭集序。兰亭诗的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 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有推动作
7、用。(39)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东晋陶渊明的一篇散文,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 中所写归途的情景,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来年春天耕种的情景,都是想象 之辞,于逼真的想象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文中华彩的段落,跌荡的节 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欲狂的情状呈现于读者面前。对于后人来说,一切的回归,一切的解放,都可以借着这篇文章来抒发,因此,这篇文章也就具有了 永恒的生命力。(40)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由南朝宋 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
8、鉴”等等,共三十 六类,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土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反映了当时文人们的思想精 神、人生态度和文化趣味,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艺术上 有较高成就,鲁迅先生称之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 语是笔记小说的先驱,对后世此类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1)搜神记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志怪小说集,作者是东晋 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这 部书共分二十卷,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土的传 说,也有采自正史中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其中不乏情节重复的故事,每个 故事的叙述非常简短
9、,对中国后世的传奇小说发展影响很大。(42)与山巨源绝交书魏晋人嵇康的作品。山巨源,名涛,与嵇康等友好,为“竹林七贤”之一。这封 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侍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 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自己赋性疏懒, 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 他崇尚老、庄消极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全文奋笔直书,说理透辟,文词犀利, 字里行间洋溢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兀傲情绪,具有鲜明的个性。(43)文章流别论文学理论专著,晋挚虞撰。挚虞著有流别集,把其中的各种体裁文章的评论 集中摘出,成为专论,即文章流别论。原
10、文已佚,尚有若干片断散见于北 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中。文章流别论是关于各种 文体的性质、源流的专论,论到的文体有颂、赋、诗、契、箴、铭、谋、哀辞、 哀策、对问、碑铭等十一种,但也旁及文章的作用和文章的评价。强调文章的人 伦与王泽的教化作用;主张诗以“四言为正”、“颂之所美者圣王之德也”等等。 但它反对浮夸侈靡的文风,如指出“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犯了 “假象过大”、“逸辞过壮”、“辩言过理”、“丽靡过美”四过,则是可取的。它对南朝文学理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崂的诗品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
11、五言体较可信。诗歌自述了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 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 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45)哀江南赋赋篇名。北周庾信作。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 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赋篇以作者自身遭 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 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 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46)敕勒歌乐府杂歌篇名。北朝民歌。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
12、,命 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风格异常 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47)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 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 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 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 响。(48)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衙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 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止匕外,作者在描写洛 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
13、,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 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49)北山移文北山移文是南齐孔稚珪的一篇杰出骈文作品。北山移文揭露那些内心热 衷于仕宦的文人为谋取高官厚禄,便以入山隐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和声望,等待 朝廷的征召,以便一步登天。文章以山林的口吻讽刺揭露了某些封建士大夫假装 清高,实则争名夺利的丑恶灵魂,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对比 手法刻画人物,通过真假隐士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文章组对工整,词藻华丽, 音韵协调,生动流转。全篇基本上是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相搭配而成,另外也穿插 运用了若干三言、七言句,使文章在整齐中
14、又有流动变化。短句结构紧凑,长句 舒缓,交互使用,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景和感情。(50)文选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从分析文学的创作过程入手,论述作文的 利弊,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 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 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51) “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是魏晋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 观点,它的本意是要纠正后人对毛诗序中“诗言志”的偏颇诠释,强调情感 在诗歌创作中的源头和酵母作用。但它一经诞生,就在漫长的中国诗史上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所谓“诗缘情”就
15、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 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 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 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陆机从诗歌的内质和形式两个 方面强调了诗歌的个体抒情性和文体审美性,更准确地表述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这一诗说影响了六朝及以后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简答题(1)简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的诗歌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境界高远,平和淡泊、心与自然融合 为一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高远舒展的境界。质直省净。多白描,多口语,多叙态。多写田家生活中日
16、常之景之物,令人觉 得亲切平和,所以形成质朴无华,不加雕饰的纯净之美。钟娱诗品:“风华 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巅”。语俗而意雅,平常之景而蕴含深意。平淡醇美。笔致轻闲,意态丰满。苏轼:“质而实绮,癖而实腴”(东坡续 集卷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情理兼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 酒)。(2)如何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平淡”?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一种平淡自然的境界。其成因来自诗人在 诗中表现的平和心境和淡泊的人生旨趣,其表征则在于诗歌语言的质朴平易,以 田园生活
17、和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意象的生活化、日常化,并在其境界中充分表 现出田园生活的恬淡优美,其极致则臻于物我浑融的“无我之境”。(3)简论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 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 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 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 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 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 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
18、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 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4)简论南北朝民歌的不同南北朝乐府民歌都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产物,但由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民俗、 地理环境的不同,民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从题材说,南朝民歌都是情歌艳曲, 北朝民歌除情歌外,还有描写战争、劳动、风景等方面的内容,题材广泛的多; 从风格来说,南朝民歌缠绵温婉含蓄,北朝刚健粗犷直率;从诗句形式看,南朝 民歌多为五言体,北朝民歌形式为杂言,变化多;从语言看,南朝民歌常用谐音 双关语,而北朝民歌语言质朴无华。(5)简述鲍照诗歌特点以及文学史意义内容上,寓意充实,既是歌咏人生的
19、种种忧患,也抒发了被压抑的不平之感。形 式上,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且可自由换韵。文辞上也有所修饰,音节颇为优 美。题材上,主要是游子、思妇、边塞三种,抒愤诗,慷慨不平的寒土呼声。体 式上,七言诗,首创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拟行路难十九首)风格上,风 神高标,气骨卓突,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刘熙载于艺概诗概中就有这样 的说法,“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鲍 照首创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其诗俊逸瑰丽的一面为李白所承继和发扬,而沉雄 悲郁的一面则为杜甫所吸收和发展。(6)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曹操诗歌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 事,借
20、古题以写新事的,如遮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用其 悲凉苦恨之调,创作瘫露行、蒿里行,以写汉末动乱:“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后人评论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曹操登高必赋,其诗有一种悲凉沉雄、梗概多气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政治领袖人 物的宏大气魄。其诗古直质朴,但抒情浓郁,悲歌慷慨,气韵沉雄,抒发了建立 功业的渴望。如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均写得高远 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7)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谢灵运大量写作山水诗,”谢诗如出水芙蓉”,使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 一个重要领
21、域。其一、纪行性。追寻蛮荒林野的游历,形成其诗自然状态的游踪纪行式的格局: 诗人总是先要申述一番我是如何要进入山水而又是如何进入山水的,结尾时又往 往要有几句我在此山此水的游历中收获如何巨大的论说,而中间部分则是对于自 然山水的俯瞰仰观。其二、特写性。钟噪诗品说:“噪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 外无遗物。”文心雕龙说其“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诗人极 貌追新,辗转生发,远近游目,达情务尽,真可谓“富艳难踪”。自然主义的创 作原则和刻意精工的美学追求,但终究未能脱去临摹痕迹。其三、泛理性。谢诗化玄入景,以物质的山水还原为形而上的玄学义理。才能出 众的谢灵运生性本来就偏激而横恣
22、,不堪承受政治上的打击,他变得更加的孤愤 抑郁,即便置身好山好水,也不可能忘情投入,其诗难免不因任性使气而有伤情 致,有种“理过其辞”的玄味,往往以玄理的感悟于诗末拖出一条玄言的尾巴来。论述题(1)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 年才实现的。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文学指 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 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 风格有了比较明
23、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追溯到汉书燕文志更为明晰而自 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 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律尚实”、“诗赋欲丽”。文赋 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 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至于文心 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既系统,对文体的讨论也很深入。义心雕龙 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33大类。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 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这在下面还要讲到。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 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
24、是 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 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自觉追求 o上面提到过“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 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 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文心雕龙 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精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 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论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史 古代 文学史 魏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