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全网首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闸北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全网首发).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上海市闸北区初三一模语文卷2023.1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 .蜂蝶纷纷过墙去,O(雨晴)2.,落日故人情。(送友人)3.,匹马戍梁州。(诉衷情)4 .草枯鹰眼疾,o(观猎)5 .黄发垂髯,o(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第6-7题(4分)【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6 .以上两句诗都抒发了作者(2分)7 .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句所写的时间都是黄昏。C.作者视察景物的角度都是俯视。(天净沙秋思)的情感。)(2 分)B.两句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D.作者都是唐代闻名诗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2、(9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0 .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困难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闲逛赏月的悠然和欣喜B.无端被贬的悲凉和感慨C.没事找事的无聊和空虚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潇洒(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U分)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
3、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 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日:“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 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日:“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 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 以状白安。”【注释】阴:暗地里,隐私地。 雉:野鸡。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127X寸真人一“将谈反;的速由瓦解定确的一项至(7(3)A.他看到难以说明的怪异现象。B.他已知道鲁恭的政绩很突出。C.他担忧久留也无法了解实情。D.他怕自己的徒弟会干扰贤人。13 .有人认为“此文开头写鲁恭重德化,后面
4、却主要写其人的所见所闻,好像 与此无关”。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不逾矩的自由一个周末,几个挚友聚在一起看一个流行音乐的选秀节目。舞台上,一位歌手正 在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一个挚友幽幽地插了一句:“他这么 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凭什么啊? 我们相视大笑,之后却都因为这个问题 而缄默。是啊,全部翻唱老歌的歌手,都不会与原唱一模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区分, 有的甚至与原版大相径庭,怎么他们就算创作,我们就是跑调呢?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书画大家可 以
5、不拘成法,信手挥毫,一幅幅都是;棋艺高手可以不循棋谱,排兵布阵, 一着着都是;文学宗师可以突发奇想,自出机杼,一篇篇也都是 看来,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个显著标记。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相识和驾驭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歌 手翻唱作品不按原谱,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对音乐的规律有了深刻相识,超越 了单纯仿照的层次,他们看似“从心所欲”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音乐创作规律、 和谐美感的严格遵循之上的,与寻常人找不着调的“发挥”岂能相提并论。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 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诠释。“从心所欲”不难
6、,但假如缺少对自身言谈举止的反复检点 与不断修正,那换来的只能是一句“没教养”的评价。“从心所欲”的同时还能“不逾 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至圣先师“十有五而志于学”,用了五十多年才达到这个 境界,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简单,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决计无法 达到。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不必艳羡那些高手们“从心所欲”的率性和潇洒。从 现在做起,从“按部就班”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相识与理解,不断反复实践与揣摩, 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心所欲”,挥洒自如。.14,依次填入第段横线上的词语应是()(2分)A.字字珠矶攻守兼备妙趣天成B.笔底生花妙趣天成攻守兼备C.妙趣天成攻
7、守兼备笔底生花D.攻守兼备妙趣天成字字珠矶15 .文章标题中的“矩”在文中的意思是,而“自 由”是指 (3分)。16 .联系第3两段思索,第段中的“这个道理”指的是(4 分)1.第五段由“挚友看音乐节目时提问而众人缄默”这件事写起,其作用是:(4分)18.下面这版文字放在未受哪一聚中最恰田?请具体阐明理瓦(5分)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那是诗人娴熟驾驭了诗歌创作的规律,深刻把握了语言的韵 律和节奏,锤字炼句之后的呈现,和一个人随意把生活中的大白话写到纸上完全是两码 事。(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放烟花李娟阿克哈拉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所以汉族的旧历年好像许多年都不曾正经地过 过。
8、但今年却第一次确定认仔细真过个年。于是我从城里买了几个大大的烟花,想在 大年三十也喧闹一下。五百多公里的路,倒了三回车。回想一下,长这么大,还从来不曾放过炮仗烟花这些玩意儿。小的时候看邻居家 孩子玩,并不特殊憧憬。长大后,更没啥感觉了,反正我们家又从来不过年的。再说了, 花那么多钱买回来,点燃后“砰砰”几下就烟消云散、一地碎纸一一实在不划算。但这一次却不知想到了什么。从来都没过过年,却突然那么想过年莫非,年 岁不饶人?吃过饭,还兴趣盎然看了春晚一一许多年来这也是第一次。然而电视屏幕上的噪 音与雪花点势均力敌,看这样的电视,除了视力外,还得运用非凡的想象力。后来实在 忍受不了了,爽性关了电视,确
9、定起先放烟花。没有月亮,外面漆黑一团。但星空华丽,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欢。星空的光明 与大地的黑暗断然分割。站在院门口,一点也看不到村子里的其他房屋。没有一点灯火。 这时候,村子里的人都睡下了吗?我妈打着手电筒照着我,看着我踩着墙角的柴禾垛把烟花当心放到黑乎乎的屋顶, 插在积雪里。又递上来几块石头,让我抵住烟花,怕它喷燃的时候会振动翻倒。四周那 么安静,我没穿外套,冻得有些颤抖,牙齿咬得紧紧的,却特别兴奋。接下来我们起先商议由谁来点燃。因为都没干过这种事,还有些胆怯。探讨 完毕,我们都冻得抖抖索索的了,加之胆怯,打燃火机后好半天才能瞄准导线。烟花一点问题也没有,和曾经看到过的一样,一串串缤纷闪
10、亮的火球从那里迸出, 高高地冲向漆黑的空中,然后喷爆出一道道金波银浪。四周安静无声,白雪皑皑。这幕 剧烈的情景不但没有撕破四周的安静,反而更令这安静瞬间深不见底。不远处的荒野在 烟花的照射下忽明忽暗,更远的地方,沙漠的轮廓在夜色中脉动了两三下。时间特别短暂,我抓紧进房子去拉外婆。外婆走得太慢,等拄着拐一步一步挪出 门,都已经结束了,只看到残落的星星点点碎花最终飞溅了两三下。尽管这样,她也很 兴奋,惊羡了好几声,然后抓紧躲回屋子。外面太冷。我起先点燃其次个烟花筒。这回这个是喷花,彩色的火花像喷泉一样滋啦啦地四 面乱溅,还甩得僻里啪啦直响,特殊喧闹。我和妈妈并排站在雪地里仰着头,看着烟花 什么也不
11、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这烟花之外,是四面八方茫茫无际的荒野沙漠我 们是在戈壁腹心,在大地深处深深的深深的一处角落里,面对着这虚渺美妙的事物 若有眼睛从高远的上方看到这幅情景,那么这一切将会令他感到多么孤独啊!(11)同上回一样,外婆好简单走到大门外,又只看到了点尾巴。于是我不许外婆 回去,让她在雪地里等着,当着她的面点燃第三个烟花。让她在雪地里等着,当着她的 面点燃第三个烟花。(12)火光中,才看清墙外黑暗中的高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了两三个人,正静静 地仰头注视着这幕绚烂的一一对阿克哈拉来说根本就是“奇迹”般的情景。我认出其中 一个女人是我们的邻居,她穿着破烂的长裙,裹着艳丽的头巾,笔直单薄地
12、站在那里, 我在瞬间看到她安静冷淡的大眼睛在烟花的照射下是那样年轻。(13)远处有一两幢房子的灯亮了,有人正披着衣服往这里走。但这一次同样很快 就结束了。我只买了三个烟花。再也没有了。他们又站了一会儿,等了一会儿,低声说 了几句话,才安静地消逝在黑暗中。(14)谁知到了其次天,从荒野闲逛回来,遇见的人都会y6u zhong地赞美医生: “昨天晚上,你们房子那里好美丽啊!”(15)真让人纳闷,深更半夜的,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到呢?(16)甚至,连住在河对岸的老乡套着马爬犁子来我们村里买东西时也这么说:“昨 天晚上你们那里真美丽啊!你们过年了吗? ”别说,这还真是阿克哈拉第一次有人放烟花呢!明年我再
13、也不买这种便宜货了, 肯定要买那种最高最大的,可以看好长时间的。肯定要买好多好多,让全部人好好看个 够。(选自李娟我的阿勒泰,文章有改动)【注释】李娟:女,作家,籍贯四川,长期生活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克哈拉: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小村子,居民主要为哈萨克人,说哈萨克语, 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宗教节日,而汉族的旧历年(春节)并非他们的节日。19 .依据拼音写汉字(2分)you zhong 20 .文章第一句“阿克哈拉只有我们一家汉族人”,为故事的发生供应了特定的背景。结合文章和相关注释,对这一背景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A.这里愚昧落后、野蛮不开化B.这里贫困偏远、荒芜安静C. “我们”
14、远离家乡亲人D. “我们”与村民们文化背景不同E. “我们”无法适应四周的环境21.文中写到了三处“第一次”,分别是:(1) (2) (3);文章反复强调“第一次”这个向语,其作用是(5 分)22 .在放三个烟花而过程市,除了烟花本目的美,Q每次都有不同寻常的发觉,请 阅读第一段并概括这些发觉。(6分)第一个:其次个:二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_第三个:23 .文章第段说“我”小时候对放烟花并不憧憬,长大了更没感觉,而且觉得实在不 划算,最终一段却说明年肯定要买“好多好多”“最高最大的烟花”,“让全部人好好 看个够”。你觉得这两者冲突吗?请简述理由。(5分)三、综合
15、运用(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材料一】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期间,她只在正式场合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过一次题为青蒿素一一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 讲。在演讲中,屠呦呦具体回顾了青蒿素独创的过程,并点名感谢了协作单位,最终以 一首王之涣的诗作为结束:“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发 觉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材料二】演讲要求论点显明、逻辑性强,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结尾常发出呼吁或号召,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鼓动性。演讲者要依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 内容。24 .材料一提到的王之涣的那首
16、诗是,此诗的最终两句是 (3 分)25 .把屠呦呦演讲的结尾换成“青蒿,生有生的意义,死有死的价值”好不好?为什么? (4分)26 .你要参与学校的“诺奖离中国人并不远”的演讲竞赛,以下不必讲的两项是()(4分)A.回顾中国人获奖状况B.介绍中国获奖者事迹C.介绍外国获奖者事迹D.介绍历年颁奖委员会成员E.号召同学们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四、写作(60分)27 .题目:这一刻如此动人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文言文(39分)1.却疑春色在邻家2.浮云游子意3.当年万里觅封侯4.雪尽马蹄轻5,并怡然自乐(15每空3分,每错
17、一字扣1分)6 .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家乡(2分)7 . A (2 分)8 .宋 苏轼最终一空诗文皆可,饮湖上初晴后雨或江城子密州出猎或黠鼠赋(3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9,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无事可做的人罢了。(3分,定语后置句及“但”“少”“闲人”)10 .C (3 分)11 .(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4分,省略 句及三个关键词:行、阡陌、坐各1分)12 .B (3 分)13 .不赞同。文章写“其人的所见所闻,突出当地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或:当地“蝗不 犯境、爱及鸟兽、童有仁心”这三种现象),从侧面表现了鲁恭重视道德教化所产生的良
18、好 效果,并非无关。(4分)14 .C (2 分)15 .规律(1分) 打破常规/从心所欲(2分)16,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和揣摩,深刻地相识并驾驭了事物的规律,才能达到从心所欲 的境界。(4分)17.(1)由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写起,自然引出本文论题,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2) 由一个疑问写起,制造悬念,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爱好。(4分)18第段。这段文字写的是白居易娴熟驾驭诗歌创作的规律,其诗才能明白如话,与该 段“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相识和驾驭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的观点 一样。(5分)19 .由衷(2分,每字1分)20 .AE (4分,错一个扣2分)21 . (1)
19、第一次确定仔细过年(2)第一次看春晚(3)第一次放烟花(3分,每空1分, 不分依次) 写出“我家的贫困,强调这个春节对“我有特殊意义,同时暗含“我想要变更 生活现状的愿望。(2分)22 .第一个:放烟花那短暂而剧烈的情景令四周的安静更深不见底,但沙漠为之脉动,外婆 为之欣喜。其次个:在戈壁深处,烟花这虚渺而美妙的事物带给人激情,也让人感到孤独。 第三个:如奇迹一般的烟花,吸引了不少邻居和村人静静仰视和欣赏。(6分,每空2分) 23不冲突。第段这样写为最终“我”的变更埋下了伏笔,起初“我们”因为贫困、与村 民文化背景不同,才不过年、不放烟花,但这一次放烟花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孤寂中的美 好,也明白即使身处贫困偏远之地,人们对美的追求是相通的、不会泯灭,所以“我才有 了最终的确定。(5分)24.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3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25.不好,原结尾引用中国闻名古诗,呼吁听众更多地了解中医药,领会中国文化魅力,既 符合屠呦呦中医药专家的身份又富有感染力。改句虽运用了对偶修辞,但内容只是对青蒿本 身的赞美,缺少与听众的互动。(4分)26.CD (4分,错一个扣2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