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汇总(真题和模拟题).docx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汇总(真题和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汇总(真题和模拟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化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中国历史上最早特地论述教化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高校C.学记D.中庸2 .教化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化经济学B.教化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 .确定教化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化D.社会活动5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
2、试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按部就班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 .老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样B.衣着整齐C.举止端庄D.谈吐文静8 .德育是指教化者培育受教化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化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化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化D.品德的教化9 .老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化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化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熬炼法D.陶冶教化法10 .课外校外教化与课内教化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支配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支配、有
3、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加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学问分子与工人农夫相结合D.教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相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化专著是教化家赫尔巴特撰写的一般教化学。15 .欧洲
4、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化和骑士教化两种有代表性的教化体系。16 .老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支配;这三种支配是学期支配、课题支配和课时支配。17 .德育过程的基本冲突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冲突。18 .课外校外教化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 .当前我国基础教化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课程任务方面:变更课程过于留意学问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主动的学习看法;使获得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实施方面:变更课程实施过于强
5、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实力。20 .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育班集体?3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学问阅历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 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具有干脆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阅历得以概括化、系统 化的有效途径,是实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化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32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
6、新特征的量累积到确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 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 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依次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与依次性。 例如,感知一运动一心情一动机一社会实力一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 不行逆的,也不行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 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 也表现出同一机能
7、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验一些 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33 .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确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 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驾驭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状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 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事实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教化意义:它的提出说明白儿童
8、发展的 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化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日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当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 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4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白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详细教化方法,有助于老师理解 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实行相应的措施。同时供应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探讨 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35 .(D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驾驭学问,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须要。它以求知作为
9、目标,从学问的获得 中得到满意,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须要。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老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 须要。五、论述题36 .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样。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快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需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 念与道德志向。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志向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渐渐驾驭伦理道德,并听从它, 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
10、、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加。 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 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供应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 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样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 善。中学生的道德相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依据自己的 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渐渐成为稳定的特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其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
11、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 理道德的特性,但照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加,但还带有确定程 度的详细阅历特点。(2)中学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中学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 道德信念来调整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8珍贵学问阅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2)学问的学习和驾驭是促进技能形成和实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 式,其驾驭是以学问的学习为前提的。从大量探讨也表明,学问驾驭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实力的发展。 学问学
12、习是创建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创建看法和创建实力是个体创建性的两个主要标记,通过学问学习,个体体验 着前人的创建成果,这对于创建看法的获得起到了主动作用。同时,缺乏学问的头脑是不行能有创建性的,创建性不 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38 .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中学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 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阅历型”向“理论型”转化,起先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耍地位 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 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
13、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志向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 着分裂的危机,自我确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将来充溢志向,敢说敢干,意志的坚毅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 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2023年新乡市招教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化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育D.志向国2 .试验教化学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斯普兰格C.拉伊D.赞科夫3 .使全部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是()提出来的。A.赫尔巴特B.布卢姆C.凯洛夫D
14、.赞科夫4 .目前我国教化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化,这反映了教化具有()。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5 .下列不属于广义教化制度范畴的是()。A.学校B.少年宫C.教化考试制度D.教材6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C.主导作用D.确定作用7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学问B.理解学问C.巩固学问D.运用学问8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B.小组合作学习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9 .依据传授学问与思想品德教化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
15、原则D.科学性与教化性相统一原则10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育成()。A.共产主义接班人B.社会主义建设者C.好公民D.好儿童11 .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A.视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试验法12 .课外校外教化从确定活动的内容、要求到选择活动方式,从支配活动的详细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化具有()。A.独立性B.敏捷性C.自愿性D.实践性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推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 .学生是教化的对象,所以必需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指挥。14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化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化目
16、的就应当仅仅依据社会发展的须要来确定。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详细作用是什么?16 .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17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哪些新形式?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D4. B5. D6. B7. B8. A9. DIO. CH. A12. C二、辨析题13 .错。因为该观点只强调了学生是教化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是自我教化与发展的主体,过 分强调老师的作用。14 .错。该观点属于教化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化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17、而忽视了 教化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须要制约。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5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与教化。它们各自的作用是:遗传素养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基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化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6 .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两大方面。老师教的标准: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方法恰当。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教态从容自如。学生学的标准:学生留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主动参加。个别学生得到照看。17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主要有:通过社区进行德育。创办业余党校。通过网络进行德育。建立德育基地。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8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化课程。小学阶
18、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中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 主。从小学到中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 域:信息技术教化、探讨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化。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状况下,农村中学 可依据农业发展的状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须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化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 民素
19、养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 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一般中学课程还 要有确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 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09年焦作招教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动教化学发展的动力是()的发展。A.教化规律B.教化价值C.教化现象D.教化问题2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化文献是()。A.高校B.中庸C.孟子D.学论3 .在我国教化史上,最早把小学教化规定为义务教化的年头是()。A. 1904 年 B. 1922 年C. 1949 年 D.
20、1986 年4 .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确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气是()。A.个体本能B.外在环境C.基因复制D.肌体成熟5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 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A.外银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6 .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的主体维护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的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7 .反映一个国家协作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1、是指()。A.教化制度B.学校教化制度C.教化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学问的传授9 .发展学生的实力C.培育学生主动的心理品质D.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0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 地位的重视。A.学问B.实力C.干脆阅历D.间接阅历11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的原则。A.按部就班B.因材施教C.启发性D.直观性12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提交过程,其实施依次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
22、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详细状况,可能有多种开端的依次12 .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化自己,自己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B.爱好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13 .小学生简单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实力B.留意、实力C.记忆实力.-D.思维实力14 .德国教化家赫尔巴特是()。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老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化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15 .在我国,课程详细表现为()。A.课程支配、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支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C.教学大纲、教科书tD.教学大纲、
23、教学支配16.我国制定教化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o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C.劳动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7 .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 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18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冲突,面临着不同的 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差异性B.依次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19 .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详细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详细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详细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试题 汇总 模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