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传》中的廉洁观.docx
《《廉吏传》中的廉洁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吏传》中的廉洁观.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廉吏传中的廉洁观 自史记循吏列传首开记录奉职循理官吏的风气,汉以后的朝代几乎都会在其正史书写中加列循吏传,以彰吏治的抱负境地。费枢,字伯枢,成都人,徽宗宣和年间进士。绍兴十六年(1146),他以左朝散郎的身份在归州(今湖北秭归)任职,又累官于黎州(今四川汉源)。有感于徽宗朝的政治环境,他编撰的二卷本廉吏传特地摘选了春秋至隋唐年间以廉洁奉公而著名的官员事迹,并加以品评,意在讽励当世,重振廉吏的精神品行。该书现存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和钦定四库全书刻本。 廉乃为政之本,兴衰之所系 廉吏传的开篇就回忆了西周时期以廉为吏治之本,用“官府之六计”(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评判群吏的
2、制度。费枢解释自己的廉吏传之所以从东周开头,是由于西周时期“上以节省化臣下,下以行义励风俗”的良好风气在东周不复存在,廉吏由曾常常态化的普遍存在转变为具有特别性的珍贵存在,从而有了被记述的必要。在他看来,周代以来的吏治都以廉为本,而朝代的更迭兴衰与廉息息相关。 廉吏传以朝代为界分为九个局部,所列人物按时间先后挨次排列。列国廉吏传记述了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照旧坚守道义的廉吏事迹。费枢认为,从诸侯国官吏的行为就可以看各国实力的强弱。西汉廉吏传指出汉武帝显扬六经使得士人重新重视道德操守,使世人重知礼义廉耻。此传的序言说明,吏治之廉需重兴经典,用圣人之道引导世人之行。东汉廉吏传特殊强调倡廉需要做到上行
3、下效。认为,“天下之民俗常系于士,而士俗未尝不因于时。而人君造时。”光武帝生长于民间而知悉百姓疾苦,亲身力行廉洁勤约,开出清正尚廉的政治风气,引导了当时的士俗与习俗往更为高洁的方向进展。魏吴蜀廉吏传中记载三国时,尚保存着光武中兴的廉正遗风,以“清规廉操见称于时”的人遍布各国。而魏、蜀、吴之所以能各自称王,关键在于他们在立国之初并没有丢失道义名声,能够各自团结名臣子孙、名节之士。 在两晋廉吏传中,费枢论两晋能立而又能绵延的根本缘由在于任用廉吏,廉能兴国在南史中也可见一斑。南史廉吏传中写道,清修高洁之士在每个朝代都有,但能让他们屈身作吏的缘由是国家有道。南朝时期的宋国就是属于这种状况,而这也是它能
4、够如此兴盛的缘由。北史廉吏传中,费枢非常观赏北朝主政者能通过兴礼作乐,修帝王之政的施行,认为这一做法使得北方风物与南方相合,却能保持质朴不染江左靡丽之气,使得怀材励行之士能“多砺廉隅,敦崇风节”,践行节省素朴的操守。 隋朝持续时间太短,而政治并不算清明,所以隋廉吏传所录廉吏不过数人。与之相比,唐代由于推行制举制度,且不同的君主虽然好恶不同,但都求贤若渴,所以唐廉吏传中所录的人物最多,唐朝的国祚也绵延近三百年。 概览费枢为各代所做小序可见,明君尚廉、国家有道、治理有方是廉吏涌现的必要条件,而廉风之振、廉吏之兴,则能化一国的士风世风,起到兴国安邦的作用。 廉乃君子之道,民生之所仰 廉是古代士人追求
5、君子之道必需坚守的道德操守之一,虽然在详细的施行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旨归都是国计民生。廉吏既是国家机构的组成局部,也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更是详细的个人存在。廉吏传中记载的大量廉吏以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明情义之辨然后公正裁断、选贤举能,到达以德服众的效果。 君子之道首先表达在限制自己的私欲,让富于民。齐国大夫晏婴深知“利过则为败”,他有感于赋税制度的严苛,提倡限制私利百姓往往用力三分,其中两分上交国家,自己只用一分维持衣食。同样感怀民生多艰而节省度日的还有楚国令尹斗子文。他深刻熟悉到用百姓的劳动成果富足自己的行为终会招致灾祸,君子必要先明礼义才能承受俸禄。廉吏传还记载了鲁国博士公仪休拔除家里种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廉吏传 中的 廉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