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案.docx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案.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 案 编 号:1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争论、练习法主体参与型教学、争论学习型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实物、模型、图片、投影授课题目第 1 章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概论第 2 章 固定修复的口腔检查及预备教学目的与要求:1. 理解口腔技师的责任及应具备的素养2. 生疏固定修复修复前的口腔处理,正确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3. 了解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的概念、任务及起源进展重点与难点:医患之间的沟通及医技之间的信息传递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00 分钟1. 课堂导引5 分:以牙体、牙列缺损模型、图片引入本门课的任务2. 教学内容准时间安排(1) 概念、任务及特点10
2、 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根本概念牙体缺损:牙的完整性被破坏牙列缺损:牙列中局部牙齿的缺失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争论牙体缺损或牙列缺损时,如何用固定修复的方法修复牙体 缺损或牙列缺损并保持其相应生理功能的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口腔固定修复常用工艺技术、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治疗。通过不良修复体引发疾病的临床照片,强调现代的口腔修复体不再单纯被看做是一副假牙,更不能简洁地当作是一件精巧的工艺品,口腔修复体应当是一个治疗装置。(2) 起源及进展10 分:通过大量图片介绍固定义齿在国、内外的起源及进展。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进展:一是铸造、锻
3、造、切削等传统加工方法向激光加工、放电加工等高能量、高密度加工方法转变;二是传统手工操作向数字把握加工和 CAD/CAM 等数码加工转变。(3) 口腔技师应具备的责任和根本素养30 分10通过不良修复体与高质量修复体的比照,提出制作精良修复体的保证因素:设备、材料与高素养技师;医技合作的重要性。1. 把握系统而全面的医学相关学问与口腔医学各专业根底学问。2. 具备确定的物理、化学、力学、材料学和工艺学等学科的学问。3. 具有较强的动手力气、敏锐的观看力气和综合分析力气。4. 爱好广泛、具有确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及雕刻潜能。5. 具有较强的审美力气,并能应用美学原理来提高修复体美学效果。6. 具有
4、高度的责任心和急躁;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献身精神;与修复医生协同工作、默契协作的团队精神,医技双方应有良好与真诚的合作。(4) 固定修复的口腔检查及修复前的预备30 分:通过学生表达自己身边亲朋好友就诊的经受,讲解该内容。重点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让病人了解医疗过程、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费用、明确治疗后果。临床医生需将患者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口腔技师。包括工作模型、颌位记录、患者的 SPA 三要素、颜面部形态、颜面侧面轮廓外形、设计单、特别要求等。3.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 分4. 达标测试10 分课堂小结:1. 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特点,突出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素养。2. 初步了解修复
5、前口腔检查及预备,理解解医患沟通、信息传递。达标测试题:名词:1.牙体缺损2.牙列缺损课后作业题:1. 课后填空、名词、单项选择、简答等练习题2. 业余参观:直观感受口腔医师如何与患者和准时进展沟通,并安排时间座谈沟通。课后反思:医患沟通及医技信息传递是重、难点,应安排见习以帮助理解、加深印象。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 案 编 号: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争论、练习法主体参与型教学、争论学习型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实物、模型、图片、投影授课题目第 3 章 固定修复体的类型、修复原则及固位教学目的与要求:1、把握固定修复体的修复原则。2、理解固定修复体的固位。3、了解修复原则。重
6、点与难点:重点:固定修复体的类型、修复原则、固位原理及常用固位形。难点: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固位形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00 分钟1. 课堂导引5 分:复习牙体缺损及牙列缺损的概念,导入课题。2. 教学内容准时间安排(1) 固定修复体的种类25 分:结合各种固定修复体的图片、模型及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各修复体的根本概念。牙体缺损修复:嵌体、局部冠、桩冠牙列缺损修复:固定桥特别修复:种植义齿(2) 修复原则30 分:通过多种精良修复体图片,强调只有遵循修复的原则,才能给患者带来福音。结合口腔 解剖生理所学学问、口内备洞原则启发讲解生物原则、机械力学原则、化学原则、美学原则。抗力形:修复体及患牙在
7、行使功能时均能抵抗合力而不致折断和裂开。固位形:具有增加修复体固位力的几何形态。(3) 修复体的固位20 分:通过模型及生活中常见现象,通俗形象地讲解固位原理和常用固位形,并加以争论。1) 固位原理固位力概念: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抗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松动或脱落的力气摩擦力:修复体与预备牙或窝洞外表要严密接触、尽可能增大修复体与牙体的接触面积、制备体的轴壁应平行、点线角清楚底平、有防止修复体侧向移位的措施固位形约束力: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物体位移时受到确定条件限制的现象称约束。需将患牙制备成确定的几何外形,以增大刚性约束和约束力。粘结力:粘结剂与被粘结物体界面上分子间的结合力。影响因素:
8、粘结强度与材料种类粘结面积被粘结面的状况技术操作因素应力因素界面封闭与腐蚀2) 临床常用固位形:围绕固位形、钉洞固位形、沟固位形、洞固位形3.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 分4. 达标测试15 分课堂小结:1. 固定修复体种类:临床上常用的固定修复体有嵌体、局部冠、全冠、桩冠和固定桥。2. 固定修复原则:包括生物学原则、机械力学原则、化学性原则和美观原则。3. 三种固位力及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达标测试题:1. 固定修复体的类型概念及特点是什么?2. 各种固位形分别是哪种固位力的具体应用?课后作业题: 1.课后练习题2.预习牙合学学问,通过上网查询有关比色技术,并在下次课汇报。课后反思:1. 在讲解固
9、定修复的原则时,利用大量的PPT 图片形式说明,学生较能理解。2. 在讲解固定修复固位原理时,结合学生对全口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生疏,开放争论式教学,启发学生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学生普遍把握较好。 3对于正确恢复形态这一原则,对于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生尤其要讲清、讲透,以便在技术操作中能更好的贯彻执行。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 案 编 号:3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争论、练习法主体参与型教学、争论学习型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实物、模型、图片、投影授课题目第 4 章固定义齿修复的相关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理解颜色学根底。2. 了解牙合学及生物力学根底。重点与难点:重点:面部协调
10、关系、牙齿的比色与选色。难点:颜色三要素、牙齿的比色与选色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00 分钟1. 课堂导引10 分:(1) 复习牙的功能,联系恢复修复体的功能就必需要有良好的咬合,引入牙合学学问。(2) 分组汇报上网查询有关比色的学问,结合烤瓷牙图片,由此导入颜色课题。2. 教学内容准时间安排1牙合学30 分:共同复习回忆上学期所学解剖学问,结合正常面部图片重点强调面部的协调关系。a.垂直距离与牙合间隙b.面部左右对称性c.唇齿关系d.牙型、牙弓型与面型的关系(2) 生物力学根底10 分:通过治疗失败的病例呈现,让学生理解生物力学在义齿修复中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设计出构造合理、结实耐用、功能良
11、好、维护牙周安康的义齿。(3) 颜色学根底30 分:通过图片、比色板讲解颜色的根本概念、牙冠颜色的测定、牙齿的比色与选色,并加以争论。颜色的最根本要素:色相:色相又称色调,是指一个物体的真实颜色,或者是物体的固有色。纯度:又称饱和度或彩度,是指颜色最大的饱和程度。明度:即颜色的明暗程度,表示彩色光能量密度大小的程度。牙颜色变化的规律a. 部位差异 同一牙齿的各局部颜色不同,切端和颈部颜色受四周影响较大。b. 牙位不同 上中切牙亮度最大,其次是侧切牙、尖牙;就彩度而言,尖牙最大,侧切牙与中切牙彩度相近;中切牙的色相比侧切牙和尖牙更偏黄。c. 年龄差异 随年龄增长,牙齿颜色有所变化,牙亮度变低,彩
12、度加大,颜色变得深红。d. 性别差异 女性牙齿的亮度大于男性,彩度稍低于男性;女性牙齿的色相更偏黄一e. 活髓与死髓牙差异 活髓牙亮度高、透亮大,死髓牙彩度大,色调晦暗,色相偏红黄。牙齿的比色与选色辨色力气:最正确辨色阶段是 1529 岁,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比色板: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VITA 比色板和最推出的维他三维空间选色板。比色的条件:比色光源、时间、环境、患者着装或面部扮装、患者体位与医生视角选色步骤:确定色调、确定彩度、确定明度、选定切端釉质透亮度、确定共性特征3. 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 分4. 达标测试15 分 课堂小结:1. 牙合学根本概念、面部的协调关系。2. 生物力学根底的
13、意义。3. 颜色学根底的根本学问和比色方法、步骤。达标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色相 2.纯度 3.明度二、选择题最正确选择题1.比色最正确时间是A.中午 12 点前后两个小时B.日出后 3 小时C.日落前 3 小时D.上午 8 点至 9 点E.日出后 1 小时课后作业题:1. 课后练习题2. 课后口腔门诊见习,直观生疏医生是如何比色的下次课表达所见所闻。课后反思:颜色学根底学问比较抽象,课堂上多结合一些图片讲解,应提前或学习后安排见习,以加强理解。学生提前在网上查询相关学问也能提高学习兴趣、便于理解。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 案 编 号:4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争论、练习法主体参与
14、型教学、争论学习型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实物、模型、图片、投影授课题目第 5 章 模型制取技术第一节 印模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 1把握藻酸盐与琼脂并用的联合印模的方法及留意事项。2. 生疏藻酸盐印模法及硅橡胶印模法 。3. 了解印模的用途、分类及印模的要求。4. 了解口腔印模用托盘的作用、要求及托盘的选择。重点与难点:重点:制取印模前的排龈处理;藻酸盐的印模方法。难点:制取印模前的排龈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100 分钟 一、课堂导引10 分:(1) 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多在口外进展,因此需要将口内牙列及组织形态转移到口外。(2) 一般临床上取得患者口腔解剖形态多通过咬“牙印”,由“牙印”
15、引出今日的印模学问。二、 教学内容准时间安排一印模的用途5 分二印模的分类20 分依据其精度、使用材料、制取方法等的差异,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依据印模的准确程度分类(1) 概形印模(2) 一般印模(3) 周密印模2. 依据印模的材料分类 藻酸盐印模、橡胶印模、琼脂印模、复合印模、印模膏印模、石膏印模。3. 依据取印模的次数分类A) 1一次印模 2二次印模要正确地表现咬合关系B) 便于制作和操作 4依据取印模时是否对口腔软组织加压分类(1) 非压力印模 此种印模适合于人造冠、固定桥以及非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病例。(2) 压力印模:也称功能性印模,即印模区的组织在确定的压力条件下所制取的印
16、模。压力印模主要用于以粘膜支持为主的义齿修复。5依据取印模的方法分类开口印模和闭口印模。三印模的要求5 分工作印模:1印模完整 2印典范围适宜 3印模清楚对颌印模:牙冠局部必需清楚准确,无变形,无气泡。四印模材料5 分复习:印模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五印模用托盘15 分1. 托盘的作用:盛装印模材料;支撑印模,削减印模变形;便利操作2. 托盘的选择:依据牙弓大小、外形和印模材料的不同度选择适宜托盘。有孔圆底托盘, 与牙弓内外侧有 34mm,系带处呈切迹,上颌托盘两侧盖过上颌结节,后缘超过抖动线3-4mm,下颌托盘盖过磨牙后垫区,假设成品托盘不适宜,可用鹰嘴钳修改或制作个别托盘, 局部托盘 / 全颌托
17、盘一般托盘成品托盘:无孔托盘无槽式 有孔托盘有槽式 特别托盘:个别牙列托盘 个别全口托盘假设双侧后牙游离缺失,缺隙区的牙槽嵴吸取较多,或前牙过长时,则应选用一种前牙区底平而深,后牙区底浅而呈椭圆形且适合牙弓外形的托盘3. 个别托盘的制作4. 托盘的要求(1)托盘大小要全面掩盖印模对象.(2)托盘与印模对象之间应有确定间隙. (3)具备防止印模与托盘分别的固位装置. (4)具备便于操作的把柄.(5)托盘不阻碍口腔软组织的正常运动.六印模制取前的排龈处理15 分 排龈:将龈缘向唇颊向推开排龈的方法:机械法;化学机械法排龈线放置的位置:游离龈与牙冠颈部之间的颈部肩台下方约0.5mm 左右排龈线放置的
18、方法:排龈的留意事项:七固定义齿印模法5 分 留意事项:A) 取印模后,尽早灌注模型材料B) 灌注模型材料前,去除印模组织面的唾液、血液、污物等。C) 在灌注模型材料前或正在灌注时,以及模型材料固化的过程中,不得对印模施加外力,不要置于温度差异较大的环境中。D) 灌注模型材料时不得混入气泡。三、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5 分四、达标测试15 分课堂小结:印模的制取技术方法及预备体的排龈方法和模型的消毒。达标测试题: 1说出口腔印模的根本要求。2. 托盘的选择要求有哪些。3. 排龈线放置的位置是什么。课后作业题:可卸式模型的制作方法。课后反思:本次课结合学生原先把握的口腔材料学学问与活动、全口修复中印
19、模要求,首先以提问方式回忆复习,引出固定修复的印模材料要求,同时以视频资料演示固定修复印模制取的整个流程,着重讲解其与其他修复印模制取的不同点。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教 案 编 号:5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教学方式:讲授、争论、练习法主体参与型教学、争论学习型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实物、模型、图片、投影授课题目第 5 章 模型制取技术 其次节 模型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1. 把握模型制取易消灭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2. 把握可卸式工作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留意事项。3. 试述可卸式工作模型制作的操作流程。重点与难点:1. 可卸式工作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留意事项。2. 模型制取易消灭的问题。一、课堂导引1
20、0 分:(1) 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多在口外进展,因此需要将口内牙列及组织形态转移到口外。(2) 一般临床上取得患者口腔解剖形态多通过咬“牙印”,由“牙印”灌制口腔模型,从而引出今日的模型学问。二、 教学内容准时间安排一工作模型10 分 1.意义和目的2. 组成: 代型基牙的模型及牙列模型 对颌牙列模型 牙合架3. 优点、缺点4. 需要具备的条件:二可卸式工作模型的制作30 分 制作挨次:图片课件;视频演示三模型颌位关系确实定和上合架5 分 1.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a) 在模型上利用余留牙确定b) 蜡合记录确定c) 合托记录法d) 测垂直距离和正中合关系2.上合架的留意事项:四制取模型易消灭的问题
21、及处理方法30 分 1.模型变形2. 模型内气泡形成3. 模型外表硬度降低4. 模型外表清楚度差5. 模型损伤模型变形 在制取模型和处理模型过程中,假设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模型变形。1.印模材料与托盘分别印模材料与托盘分别主要是从口内取出印模时方法不恰当所致。印模材料在口内凝固 后与口腔粘膜有较强的吸附力,假设强行取出很简洁消灭印模与托盘分别的现象。此外如 托盘固位孔太少太小、托盘外表光滑、印模材料太少、未包住托盘边缘等也会消灭印模与托盘分别。印模与托盘分别后重拼合再灌制的模型就会产生模型变形。消灭印模与托盘 分别必需重制取印模,灌注模型。2. 印模收缩水胶体弹性印模材料印模假设没准时灌注,易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 固定 义齿 修复 工艺技术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