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俗服饰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民俗服饰文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苗族民俗服饰文化苗族民俗服饰文化导语:苗族服饰多姿多彩,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这 些多姿多彩的服饰铭载着本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 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 发推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 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披 领、背帕等,下
2、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 少。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 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 艳。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 作品。辞海里记载“代表着苗家刺绣最高水平的苗绣已同湘绣、苏绣、蜀绣、 粤绣一同并列收入。”苗族刺绣、服饰正如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的:“苗女刺 绣巧夺天工,湘绣苏绣比之难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业开发和前景。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 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
3、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 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 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苗族服饰图案是件随着苗族服装服饰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至今仍应用于 日常的服饰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结合的特点,被赋予了 继承民族传统、纪念祖先和传承祖训等丰富多彩的内涵和意义,这些图案背后的意 义和由来代表着苗族人民的感性经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苗族服饰,历史悠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服饰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 记载。但从苗族服饰图案符号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看,苗族服饰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 史了。虽然苗族没
4、有本民族的文学,但仅凭强烈的认同感,靠世代口传身授,将 流传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迁徙漂泊的路线等点滴无遗地融进服饰文化当 中,也一针一线绣进衣冠服饰,世代“穿”承,永不忘怀,因而,苗族服饰被誉为 “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呕欠嘎给希”一一升底绣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图 案,由“呕欠字”和“呕欠闪”两种类型组成,汉泽“红绣花花”和“暗底暗花 衣”。二者背块均无刺绣,其他纹样与“呕欠嘎给希”相同。但服饰花纹图案变化 最多的是“抛功拨”一一袖花,其图案主要以各种几何图形布局,在不同的几何图 形中,绣上各种花纹,组成许多不同名称的.“抛功拨”一一袖花。如“抛学啸棱”,汉
5、意为“绫销红朵花”;“抛西勒拉学棱”,汉意为 “小红朵蛇皮花”;“抛补追归”;汉意为“鸡菌花朵”;“抛刀么”,汉译为“树 梢花朵”;“抛赶枝呵”,汉译为“蕨枝花朵”;“抛赶玖”,汉译为“针针花朵”; 其花又称之为“抛赶旺”;汉译为“包谷花”;“抛声给学玖丢嘎”,汉译为“十六 勾勾蚕花朵”;“抛所戈游”,汉译为“小四朵红花”;“抛所戈说”,汉译“大四 朵红花”;“抛宝利学”,汉译为“浮漂红花朵”等四十余种服饰图案组成。特点: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 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
6、统工艺技 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 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 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 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 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 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 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 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
7、力追求颜色 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 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 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 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 装均较为简朴。盛装的各种图案浓缩了苗族生活环境的景物,表现苗族妇女高雅的审美情 趣。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雷山苗族服饰刺绣,其构图、用色、绣技实为“三 绝”。苗族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构图讲究严谨、对称、协调,每幅绣图 均有主
8、、副图案;构图内容取材广泛,天空、大地、人、神、植物、动物无奇 不有,且远古、近现代风格均有,往往在一幅图案中可互相融会贯通的内容达五大 类:(1)远古神话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2)图腾崇拜如龙凤、水牛、飞鸟、枫 树等;(3)大自然憧憬,如人与山水、房屋、田园、五谷和谐相处;(4)历史追忆入苗 族大迁徙渡过的黄河、长江、洞庭湖及迁徙路线;(5)崇拜的祖先如姜央(也有说是 伏羲)、蚩尤等神圣的形象。优秀女绣手设计的内容丰富的图案,来自苗民先祖的 人文观、自然观、历史观、生命观的代代相传,体现了独特、深厚的美学理念。这 些刺绣多用于苗女盛装、便装和背带等。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
9、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 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 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服饰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 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 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土 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青壮年多 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左衽男上衣流行于从江,榕江八开,台江的巫脚,反排和剑河久仰等地的 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
10、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 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 颜色以青色为主。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 年男子常穿的便装。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 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苗族男装盛装为左衽长衫外套马褂,外观与便装相同,质地一般为绸缎、 真丝等,颜色多为青、蓝、紫色,各地无异。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 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 (Edbad
11、,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 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苗族女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 般为青、蓝等色。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苗族中青年妇女,一般穿浅色右衽上衣, 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边缘精绣花鸟、花草图案花边或购买现成花边,围围腰,系 银质围腰练,下装着西装长裤,挽高髻于顶,着耳柱,中年妇女多包白毛巾头巾, 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插银衣、塑料花等饰物。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脚踝青素百褶 裙,系围腰,围与裙长。老年妇女上装饰物一般为家织布或织贡尼。颜色喜尚青、 蓝色。凯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县铜鼓、开发区白午及丹寨县
12、的南皋一带苗族 妇女便装上装,内穿翻领对襟中长衣,外套大领对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镶 挑花花块,银链吊绣花围腰,套挑花护腕;下着过膝寸许百褶裙,扎挑花镶边脚 腿,外套织锦式粉红色长袜。丹寨县的扬武、长青、排调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多穿右衽对襟上衣,前襟 长及小腹,下着过膝中长裤,银质围腰练吊与裤长围腰,裹裹腿,中老年与青年服 饰无异。上、下装质料多为家织斜纹布、平纹布、灯芯绒、平绒及织贡尼等,头搭 蜡染方帕或绣花头巾。凯里市的炉山和黄平、施秉一带苗族妇女上装为无扣大领胸前交叉式上 衣,以布带束腰;下穿过膝青衣红、白蜡花百褶裙,围紫色围裙片,质料多为家织 布,颜色以青色为主。雷山县的桃江、桥港、
13、年显、略果,丹寨的排调、党早、力配、羊巫,台 江县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为齐腰紧身青素右衽上装,下着五至九寸长百褶 裙,内穿紧身长裤,裙前后各拴一块二尺见方几何图案挑花围裙片,肩披挑花披 肩。上装质料一般为家织布、平绒布和灯芯绒,颜色素青,挑花工艺重红、黄、白 三色,少见刺绣工艺品。榕江县八开,从江县加鸠、宰便以及黎平县的水口,丹寨县雅灰等地苗族 妇女便装,上装穿大开领对襟上衣,无扣,内束挑花胸兜,婚前着齐膝素百褶裙或 长裤,婚后着齐膝蜡花百褶裙,外以围腰束之,上衣和围腰及胸兜边缘均镶挑花花 边,衣袖大臂处镶棱形臂章式花块。剑河县岑松镇稿旁,柳川镇高标巫尼,观么乡等地苗族服饰为上装为无扣 大领胸前交叉式上衣,领上绣彩色条纹。现用丝线绣成1个个三角形,组成五彩形 花饰。盛装为夹衣,变装为单衣。盛装在袖,肩,背部都绣有方形图案,以红色为主,兼有黄,蓝绿等色, 形如铠甲。传说苗族在迁徙之时由于时常应付战争,故由铠甲演变而来。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 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乌摆” 一般全身镶挑花花块,沿托肩处一般镶棱形挑花花块,无纽扣, 以布带、围腰带等束之。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 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