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学习指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工程制图》学习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制图》学习指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指南1、根本要求:第一章 制图根本学问(1) 把握和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有关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等标准的根本规定。(2) 在绘图实践中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2、内容要点:(1) 国家机械制图标准中对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等都有明确规定,绘图中必需严格遵守。(2) 为了提高绘图速度确保绘图质量,必需正确使用丁字尺、三角板、比例尺、曲线板、分规、圆规、铅笔等各种绘图工具。3、重点难点分析与学习方法提示:(1) 重点: 国家机械制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是工程制图最根本的要求,特别是线形和字体的标准要求必需严格遵守。 尺寸标注的根本内容必需把握。(2) 难点:
2、 国家机械制图标准中的根本规定条款较多,不应死记硬背,而应在绘图实践中反复查找,逐步到达熟记。 线形和字体的画、写法,应在把握书写要领的根底上坚持练习,不能马虎从事,既要有毅力又要认真,才能逐步到达要求。对于尺寸标注的根本规章以及具体规定,应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记,由于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使图样上所标注的尺寸到达正确、完整、清楚、合理,不会引起误会为目的的。1、根本要求:其次章 正投影根底(1) 把握正投影法的根本原理和性质,生疏三个根本视图及其联系规律。(2) 了解平行投影的根本性质,把握正投影法的根本特点。(3) 娴熟把握点、线、面以及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特性、投影特征和作图方法。(4)
3、 把握直线上取点、平面上取点及平面上取线的作图方法。把握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其对各投影面倾角的方法。(5) 把握两直线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把握两直线相交成直角时的投影特性及其应用。(6) 把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相互平行、相交和垂直的几何条件以及有关作图方法。能够运用直线、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性来分析和解决平行、相交和垂直范围内的图示、图解问题。2、内容要点:(1) 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相互平行且与投影面垂直。它是绘图和读图的主要依据。正投影的性质为: 直线的投影一般仍为直线; 点在直线上,则该点的投影必在直线的投影上,且点分割线段之比等于其投影之比; 空间相互平行
4、的两直线其投影必定平行; 线或面与投影面平行时,则直线的投影为实长,平面的投影为实形; 线或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则直线的投影积聚为点,平面的投影积聚为直线; 线或面与投影面倾斜时,则直线的投影比实长短,平面的投影为类似形;(2) 三视图的联系规律: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这是绘图和读图时必需遵守的根本规律。(3)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X 轴;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Z 轴;点的水平投影到X 轴的距离等于其侧面投影到Z 轴的距离。(4)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投影面平行线:其投影中必有一投影平行于投影轴且反映其实长;
5、投影面垂直线:其投影中必有一投影集聚为一点,另二投影反映其实长。(5)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的方法:始终角边为线段的一个投影,另始终角边是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差,斜边为线段的实长。斜边与线段投影的夹角为直线与相应投影面的倾角。(6) 两直线相对位置及其投影特性:两直线平行:其同面投影必相互平行。反之,假设各组同面投影都相互平行,则两直线在空间必相互平行。两直线相交: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符合空间点的投影规律。两直线穿插:其投影既不符合平行的投影特性,又不符合相交的投影特性。两直线成直角:当其中一条线平行于某投影面时,则此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仍相互垂直;反之,两直线的某同一
6、面投影相互垂直,且其中有始终线为投影面的平行线,则此两直线在空间必相互垂直。(7) 直线上取点及平面上取点、取线:直线上取点:直线上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分割同面投影与空间线段成一样的比例。平面上取点、取线:始终线过平面上两点则直线在平面上。点在直线上,而直线又在平面上,则点必在平面上。故要在平面上取点,必需先在平面上取直线。(8) 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投影面垂直面:其投影中必有一投影集聚为一倾斜直线,另二投影为该平面的类似形。投影面平行面:其投影中必有一投影反映实形,另二投影集聚为始终线且平行于相应投影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位置的判别与作图方法。3、重点难点分析与学习方法
7、提示:(1) 重点: 三视图的三等规律应娴熟把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及其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是本章的核心,也是工程制图的重要根底,必需娴熟把握。其中重点是弄清特别位置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建议用铅笔或细杆作直线,用三角板或硬纸片等作平面,将各种位置直线和平面比划一遍,以加深对其投影特性的理解,并逐步记熟之。 在平面上取点取线的几何条件和作图方法应娴熟把握。 点、线、面在空间的几何关系的求解和判别。尤其是在相交问题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当二者之一处于特别位置时,其中必有一个投影具有积聚性,可直接利用有积聚性投影求得交点和交线的投影。(2) 难点: 点、线、面的可见性的判别是本章的一个难点。
8、如:两穿插直线重影点可见性的判别,要留意对两个投影图要分别推断其可见性。 垂直问题的判别是本章的另一个难点。必需留意直线垂直于平面的几何条件及其在投影图中的投影特性。同时还应留意,直线与平面上的正平线和水平线在空间是处于穿插垂直的位置,而不应理解成相交垂直。因此,在投影图中切不行按相交垂直的两直线来进展作图。 用直角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是本章的又一个难点。应弄清线段的投影与空间线段之间的关系,明确、 角的含义,这样在所作的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为线段的实长,其与投影之间的夹角才是该线段与相应投影面的夹角。1、根本要求:第三章 立体及其交线(1) 把握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
9、特点及其外表上取点、取线的作图方法。(2) 娴熟把握平面与立体相交时截交线的投影特点、外形及其求截交线的作图方法。(3) 娴熟把握两立体外表相交时相贯线的投影特点、外形及其求相贯线的作图方法。2、内容要点:(1) 根本方法: 在立体外表取点的方法,可在立体外表的投影具有积聚性时使用。 承受关心平面法时,选择关心平面的原则是:使其分别与相贯体中两立体外表交线的投影为简洁易画的直线或圆形。(2) 一般作图步骤: 依据立体外形及其相对位置,分析截交线或相贯线的外形; 求出截交线或相贯线上的特别位置点最高、最低点,最左、最右点,最前、最终点和可见性分界点的投影; 用立体外表取点、取线的方法或选择适当的
10、关心平面,求出截交线或相贯线上的某些一般位置点的投影; 判别其可见性后,依次光滑的连接各点,即为所求截交线或相贯线。(3) 截交线是截平面和立体外表上的共有线,这是作图的根底。截交线的作图方法一般是承受关心平面法。作图前,应先分析被截切立体的外形及截平面与立体的相对位置,然 后想象出截交线的外形,再选择适当的关心平面,求出共有点。(4) 相贯线是两立体外表上的共有线,求相贯线上点的时候也是用关心平面法。3、重点难点分析与学习方法提示:(1) 重点: 回转体的投影及其外表上取点、取线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求截交线、相贯线的重要根底,必需娴熟把握。 应把握截交线的外形分析方法,尤其是要熟记常见截
11、交线的外形,即要弄清不同位置截平面与圆柱、圆锥相交时所产生的不同外形的截交线。 应娴熟把握两回转体相交的相贯线的性质及其作图方法。在“两回转体的相贯线”中, 关心平面法是重点。(2) 难点: 求截交线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学习中应留意观看机械零件上常见的各种截交线的外形和趋势,增加对截交线的感性生疏。 求相贯线是本章的另一个难点,学习中应多看一些实物,也可以用橡皮泥或黏土等自己作一些两立体相贯的模型,以增加空间想象力。1、根本要求:第四章 组合体(1) 娴熟把握画组合体视图的作图方法和步骤。(2) 把握完整、清楚、正确、合理地在图中标注组合体的尺寸的方法。(3) 娴熟把握并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
12、法读组合体的视图。2、内容要点:(1) 组合体的组合类型:形体之间外表连接关系有四种:平齐、相错、相交、相切。(2) 组合体的画图: 将组合体分解成假设干个根本形体,逐个画出其视图; 留意分析各形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正确画出其连接处的投影; 画各形体时,应从反映实形的投影或外表有积聚性的投影画起,留意保持三等规律。(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运用形体分析法将组合体分解成假设干个根本形体,逐个注出各形体的定形尺寸; 注出各形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上下、左右、前后注出其定位尺寸; 综合整体外形,注出总长、总宽、总高尺寸。 当尺寸较多时,为便于看图,应留意使尺寸布置的清楚、明显和相对集中。(4) 承受形体分
13、析法为主,线面分析法为辅的读图方法: 形体分析法:将机件分解成假设干个根本形体,比照投影想象各根本形体的外形,最终综合起来想象出组合体的整体外形。 线面分析法:主要用来着重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A:在一般状况下,视图中的一个闭合线框代表物体上的一个面平面或曲面的投影。B:不同的线框代表物体上不同的外表。3、重点难点分析与学习方法提示:(1) 重点: 形体分析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它是本课程中培育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不仅在组合体的画图、读图中使用它,而且在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以及后面的零件图、装配图中都要用到它,因此必需娴熟把握。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应将重点放在在尺
14、寸的完整上,对初学者来说,漏注尺寸现象较普。(2) 难点: 组合体的画图是本章的一个难点,其关键在于主视图的选择和对其进展形体分析。主视图的选择应留意选最能反映其各部格外形特征和位置关系的投影方向作为主视图的观 察方向。在进展形体分析时,要特别留意各局部构造的外表连接关系平齐、相切、相交等。 组合体的读图是本章的另一个难点,学习中应留意观看主视图,由于三个视图中, 主视图起主导作用,它比较明显地反映物体整体外形的特征和其各组成局部的相对位置,从 主视图入手,联系其它视图进展分析,读图就比较简洁。但对物体的某一局部形体来说,则可能在另一个视图上表示其外形特征,因此,应将三 个视图联系起来进展读图
15、是我们必需遵守的原则。对于那些投影重叠不易看懂的局部外形, 要利用线面分析法进展认真分析和想象,这样才能准确而快速地读懂视图。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是本章的又一个难点,学习中应留意学会按形体分析法来注尺寸, 要避开一个视图一个视图、相互割裂和无次序地标注尺寸。1、根本要求:第五章 轴测图(1) 了解轴测图的根本学问、作图方法和步骤。(2) 把握绘制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根本方法。2、内容要点:(1) 正等轴测图: 三个轴向伸缩系数相等且均简化1,三个轴间角也相等均为 120。 平行于坐标面的圆其轴测投影均为椭圆,可承受四心近似画法画出椭圆。 四心近似画椭圆法:先画出圆的外切正方形的轴测投影菱形,
16、再以二钝角为1、2 点,分别从 1、2 点向对边中点作连线,求出二对连线的交点 3、4 点,则 1、2、3、4 点即为椭圆的四心,最终以四心为圆心画出其圆弧连接为椭圆。(2) 斜二轴测图: Y 方向轴向伸缩系数为 0.5,另二方向的轴测变形系数均为1,XZ 轴间角为 90,另二轴间角XY、YZ 均为 135。 平行于坐标面的圆的斜二轴测图:凡平行于正面的圆其轴测投影仍为圆即反映实形,平行于水平面和侧面的圆其轴测投影则均为椭圆。 平行于Y 轴的线段按原尺寸的 1/2 画图。(3) 轴测图的平行性: 凡平行物体上相互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中照旧相互平行。 凡平行物体上与轴测轴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中照旧于
17、该轴测轴相互平行。(4) 一般作图步骤:首先要正确定出各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这是画轴测图的关键,然后按先画外形,后画 内形,先画上面和前面局部,再画下面和后面局部,先画轮廓,后画细节的原则完成全图。 3、重点难点分析与学习方法提示:(1) 重点: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四心近似画椭圆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必需娴熟把握。 斜二等轴测图的画法是重点之二,因斜二等轴测图能反映物体一个面的实形,且作图简便,适于表达一个方向外形简洁的物体。 应把握轴测图的平行性特征,它对提高画轴测图的质量和速度都极为重要。(2) 难点: 画简洁形体的轴测图是难点之一,应留意分析其外形构造,并先在物体(的图形)上定出轴测坐标的
18、位置,以便于测量和选定轴测图的方位。 画带有圆形的物体是难点之二,特别要留意分析轴测图上椭圆长短轴的方向,以免画错。 画被切割或叠加形体的轴测图是难点之三,建议先画未被切割或叠加之前的形体, 再由前到后,由下到上的补齐切割或叠加构造,这样可省略一些不必要的作图线。1、根本要求:第六章 图样画法(1) 把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根本概念和画法及标注。(2) 娴熟把握各种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使用条件及范围。(3) 能初步应用各种表达方法比较完整清楚地表达各种不同机件。2、内容要点:(1) 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外部外形。它包括根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及斜视图。以上各种视图除根本视图外,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制图 工程 制图 学习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