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接受过科学教育的现代人,一谈到“天”,可能想到的就是头顶上的那片天空,那是物 理学意义上的宇宙或者自然。这个“nature”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 过,孔子在讲到“天”的时候,除了 “自然之天”,还有其他两个意思:“命运之天”和 “德性之天”。中国人经常感叹一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J这句话来自论语当中孔子的学 生子夏。这里说的“天”,就是冥冥当中似乎有一种主宰我们的力量,它法力无边,让我们 无法摆脱,只能通
2、过易经算命占卜去知晓天机。这是“命运之天”。还有一种“德性之天”。有一次,孔子带领一帮学生去宋国,在大树底下操练周礼。宋 国的大司马(就是国防部长)桓雌很讨厌孔子,派人将大树砍倒,要加害孔子。孔子连夜 离开宋国,学生为老师捏了把汗。孔子很自信地说:“老天将实现仁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魅 能把我怎么样? ”这里说的“天二就是一种有德性内在品质的天。因为从周代人开始,就 认为天的本性是有德的。所以老天将德性赋予了孔子,让他去人间实践天德。孔子心目中的“天。既是自然的,又是有德性的,又能主宰人们的命运。中国人的 “天”,与西方人的“上帝”观念有点相似,但天没有上帝那种人格化的特点,也不是造物 主。最重要
3、的区别,在西方,上帝的意志与人的意志是对立的、冲突的,亚当、夏娃在伊 甸园里受到蛇的诱惑,违背上帝的意志,偷吃人生的智慧果,结果人就有了原罪。但在中 国,天与人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严格的界限,天道就是人道。中国人喜欢讲天地良 心,人的内心“小宇宙”与天的“大宇宙”竟然是相通的! “大宇宙”的天道可以通过人的 “小宇宙”的爆发,得以在人间实现。“天人合一”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外在的“天人感应、西汉的董仲舒很喜欢讲 这个东西。人间有什么灾祸,比如洪水、地震,一定是人得罪了老天,皇帝于是要赶紧下 罪己诏。另一种模式叫“天人相通”,明代的王阳明认为人的内心良知与天是相通的,天理 与人心就是同一个
4、世界。(摘自许纪罪什么是“天人合一”) 材料二: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在他们的诗文、书画和乐舞中传达着对天人合一真理的体悟。王维 在那“明月松间照”(山居秋暝)、“人闲桂花落”(鸟鸣涧)一类的山水诗中传达了人 景相依的情怀: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也在物我 为一的感受中提升着自己的心灵境界:程颐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秋B.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 /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C.卿言固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 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D.卿言固善/然
5、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 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请遣使循行”与“便可速遣之”(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遣”含义不同。 B. “撷草进御”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进”含义相同。 C. “台谏”是唐宋时专司纠弹的御史(台官),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官)的合称。 D. “以备不时之须”与“圣心备焉”(劝学)两句中的“备”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仁宗体恤百姓疾苦,江、淮、京东遭遇灾害时,同意范仲淹的请求,让他到灾区赈 灾,并
6、采纳了范仲淹八条减免租税的建议。B.宋仁宗忧勤国事又厉行节俭,每次退朝后,亲自批阅奏章,不敢懈怠。衣食简朴,夜晚 饥饿想吃烧羊,也告诫自己不要索求。C.宋仁宗认为明君要善于选拔人才,明辨忠邪,并且施行政令一定要让天下人都认为适 宜,没有听取臣子让其独揽大权的谏言。D.宋仁宗心怀敬畏,爱惜民力。在遭遇水灾旱灾时,在宫中光脚祷告,拒绝扩大御苑,穿 着洗过多次的旧衣,体现了仁爱之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宫掖中半日不食,当如何?今数路艰食,安可不恤!(2)吏部选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终身不迁。14 .面对吕夷简的夸赞,仁宗为什么说“非欲闻于外,嫌其近名耳”?【答案】10.D
7、11. B 12. A13 . (1)宫廷中半天没有吃食会怎样?现在多处地方粮食匮乏,怎么可以搁置一边而不体 恤灾民呢?(2)吏部选拔官员,一旦因错误判人死刑而获罪,全都终身不能升迁。14 .出于他谦恭勤俭、仁爱宽厚的本性。勉励自己保持勤政爱民、克勤克俭的美德。 告诫臣子不求虚名,多做实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说的很对。然而处理天下事情,恰好不要专门从朕这里发出指令。如果只从朕这 里发令,都是正确的就罢了。一旦不对,就难以马上更改。不如交给大家公开讨论,让宰 相施行。“措置天下事”是完整的动宾结构完整,其中“天下”是“事”的修饰定语,“天下事”整 体作宾
8、语,故应在“事”后断开,排除AC;“若自朕出”是假设复句,“皆是则可”是假设复句的后句,中间断开,排除AB。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遣”:派遣;休弃。两句中的“遣”含义不同。句意:请求朝廷派遣使者巡查/ (你) 就赶快休掉刘兰芝。B.“进”:进献;进谏。两句中的“进”含义不同。句意:范仲淹采摘乌昧草进献给朝廷/ 偶尔有人进谏。D. “备”:防备;具备。两句中的“备”含义不同。句意:来防备不定时的需求/也就具有 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范仲淹八条减免租税的建议”错,由原文“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
9、盐钱又 陈八事,上嘉纳之”可知,范仲淹先上奏请求减免租税,后来又上书陈述八件事,这些事 不一定全是减免租税的。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食”,动词,吃;“路”,地方;“艰”,缺乏;“恤”,体恤。(2) “坐”,因;“失”,错误判案;“迁”,升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朕日膳不欲事珍美,衣服多以绿缗为之,至屡经藩濯”可知,仁宗谦恭勤俭、克勤 克俭;结合“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可知,仁宗本性 仁爱宽厚;结合“每退朝,凡天下之奏,必亲览之”“朕承先帝之托,况以万机之重,敢自泰乎
10、? ”可 知,仁宗勉励自己勤政爱民;结合“非欲闻于外,嫌其近名耳”意思是,不是想要在宫外扬名,只是厌恶追求名声罢 了。“此偶与卿等言之”仁宗强调这是朕偶然间和你说起这些事,不想在宫外扬名,可见其 不求虚名,多做实事,也是以此告诫臣子。参考译文:明道二年七月,在这之前,右司谏范仲淹因为江淮、京东遭遇灾祸,请求朝廷派遣 使者巡查,没有答复。范仲淹请求说:“宫廷中半天没有吃食会怎样?现在多处地方粮食匮 乏,怎么可以搁置一边而不体恤灾民呢? ”甲申,皇上派范仲淹前往江淮,进行安抚。范仲 淹到达后打开粮仓,赈济食用缺乏、断绝的人,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上奏请求免除庐、舒 两地的折役茶和江东百姓的盐税。有饥
11、民吃乌味草充饥,范仲淹采摘乌昧草进献给朝廷,请 求给六宫达官贵人看,以此戒除奢侈之心。又陈述八件事情,皇上嘉奖并采纳了。十二月丙 申,皇上对辅佐的大臣说:“每次退朝后,凡是天下的奏章,一定要亲自批阅。”吕夷简说: “如果这样的小事都牵涉到君王,恐怕不能调养圣上的神明。”皇上说:“朕承载先帝的托付, 况且还要处理繁重的政务,哪里敢轻松自在呢? ”又说:“朕每天的膳食不想要美味佳肴, 衣物多数用双丝织成,多次洗涤成为旧衣,而有的宫人认为很可笑。”吕夷简说:“陛下孝心 可以敬奉先祖,节俭可以治理下属,即使是古代的美德,又怎么能够超过这呢? 皇上说: “这是朕偶然间和你说起这些事,不是想要在宫外扬名,
12、只是厌恶追求名声罢了。”八月庚 午,皇上对辅佐大臣张士逊说:“帝王的贤明在于选拔人才,明辨邪正,那么天下没有治理 不好的了。”士逊回答说:“能真正了解别人就是圣哲,希望帝王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如果选 拔任用能够人尽其才,又善恶分明,就是尧、舜那样的帝王也不容易做到啊!”十月庚寅, 有臣子劝谏皇上要收揽大权,凡事都从宫中发出政令,不要让臣子弄权作威作福。皇上说: “你的言论本来是对的,然而处理天下事情,恰好不要专门从朕这里发出指令。如果只从朕 这里发令,都是正确的就罢了。一旦不对,就难以马上更改。不如交给大家公开讨论,让宰 相施行。施行后天下人没有认为很便利,就由监察官员公开讨论其中的过失,更改就
13、很容易J史书说,仁宗恭顺节俭仁爱宽恕,出于他的天性。一旦遭遇水灾旱灾,有时在宫廷 里秘密祷告,有时在大典下赤足站立祈祷。有关部门请求把玉清宫旧地作为皇家园林,皇上 说:“我承袭先王的园林,尚且认为太广大了,为什么这样做呢? ”皇上在宫中夜里饥饿了, 想吃烧羊,告诫自己不要宣扬求取,担心厨师从这以后宰杀羊,来防备不定时的需求。判处 死刑中有疑虑的,都让他们呈报朝廷,审理定案,每年常常使一千多人活下来。吏部选拔官 员,一旦因错误判人死刑而获罪,全都终身不能升迁。君臣上下恻隐之心,宽厚的政务,用 来巩固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左传说:“作为君王,应该在仁爱上止步。”仁宗的确无愧 于这个庙号。(二)古代诗
14、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高台王融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临高台谢眺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注)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注】绮翼,这里指窗帘。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和谢诗都属于登高诗,开头均紧扣题目,直截了当交代登台原因。B.王诗与谢诗描绘的登高所见之景都具有远近高低相结合的空间对比感。C.王诗中的“含月”和谢诗中的“朝夜”都表现诗人在夜晚于高台远眺。D.王诗和谢诗虽然所写之景不同,但都能够体现出“诗
15、以言志”的特点。16.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B 16.王诗生动描摹登高所见之景,又融入虚写想象,流露出了诗人纵 目游览的惬意与自在。谢诗描写了登高所见的肃杀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 的厌倦和思归不得的愁苦。【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B. “都具有远近高低相结合的空间对比感”错。王诗写登高所见,采用了地域上由远及 近、空间上由上而下、时间上由先及后的写法,谢诗并没有远近高低相结合的空间对比 感。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王诗写登高所见,采用了地域上由远及近、空间上
16、由上而下、时间上由先及后的写法,写 得很有层次和条理。诗的开篇紧扣题面,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游人”之所以要“临高 台”的原因。接下来就开始写登高所见了,纵然夏未至秋未到,莲花桂葩的神采风韵眼下“游人”确实无从领略,可是此时他心中却想象到了。当“游人”从夏莲秋桂的遐想中回 到现实中时丁他的目光已向稍远的地方投去。园外,那杨花柳絮在低空轻飘飘地飞扬。而 清晨早已散去的鸟儿,此刻已然到归巢时候,它们正陆陆续续地动远方回来。诗人在摹写 登高所见的同时,又将未见景象融入其中的写法,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流露出了诗人纵 目游览的惬意与自在。谢诗首两句写游子登高而思乡,首句点明一篇主旨一一“思归”。“才见孤
17、鸟还,未辨连山 极”,写登台所见。接着“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二句写身所感受。“谁知倦游者” 句,与首句照应,揭示“思归”之意。全诗八句,从“思归”起,至IJ “故乡忆”结。明写 “思归”之情,实写“倦游”之意。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登高所见的肃杀景象,烘托 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思归不得的愁苦。如走珠流 玉,读来意味深沉,凄楚动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 ”写出了以诚待 人和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2)短歌行中“, 写作者求贤若渴,想象贤才踏着 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
18、己。(3)啸,是撮口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今天的吹口哨,古人常以“长啸”“独 啸”“吟啸” “舒啸”等表达超凡拔俗、洒脱豪迈的心志,比如“,【答案】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越陌度阡 . 枉用相存 .扣舷独啸 .不知今夕何夕(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莫听穿 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竭、傲、陌、阡、皋、幽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到达蜀口已近黄昏。蜀水两岸漫山遍野的油桐花开了,白雪般的油桐花瓣一路飘洒, 空
19、气中弥漫着这个季节特有的清香。此前,夕阳给万顷碧波披上了金色的余晖,江岸木排 上的鸠鹦纷纷跳入赣江戏水,好一幅渔舟唱晚的水上风景。进入蜀口古村,古代科举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南宋以来,精读传家的做法在这里 早已 ,并且这种风气还带动了当地科举事业的发展。仅欧阳一姓,明清时期就产生 了 21位进土。进土的多少,往往是古代衡量一个地方文化是否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蜀口,和科举文化齐名的还有蜀口茶。相传明代成化年间,郭福可从溪川汤湖镇带 回狗牯脑茶树种,与族人一起种茶、制茶。蜀口茶的制作工艺 已逾500年,这种工艺的传承全靠师傅的口传心授和徒弟的反复实践。以透明清澈的汤色和沁人心脾的浓郁醇香闻名的蜀
20、口茶一年可产四次,尤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名贵。除此之外,这里的古村ZKZV/V/ZZ/1ZVZS/XZZV/1ZK/SZWZ*ZZSZV/ZZN1/XZ/1/ZV/S*/Z*Z/Z/Z/S1ZS/Z/SZ/SZV/VZ/V/S/VZVZ/VA/*KZA/ZV/VZZW/ZVZZW/ZVZZVAlZZZV/ZV/ZZsA/VZV/ZX/V/S/ZZZ原乡、特色美食也让无数游客 ,蜀口已成为游客欣然向往的旅游目的地。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 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
21、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蔚然成风薪火相传流连忘返19 .蜀口茶汤色透明清澈、醇香浓郁、沁人心脾,一年可产四次,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 名贵。20 .文中第一段将油桐花瓣比作白雪,不仅点出油桐花瓣的颜色,还表现出油桐花瓣飘落的 数量之多,姿态之轻盈。“披”字赋予夕阳以人的动作,表现出夕阳的温柔与多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处,根据后文“并且这种风气还带动了当地科举事业的发展”对读书风气的描述,可知前文是谈精读传家的做法在这里以及成为一种风气,据此可填入“蔚然成风”。“蔚然成风”:事物盛极一时,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处,根据前后文对蜀口茶的制作
22、工艺传承的描述,可知语境指局口茶的制作工艺已经一 代代流传很久了,据此可填入“薪火相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处,根据前文“这里的古村原乡、特色美食也让无数游客”和后文“游客欣然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的提示,可语境指游客不想离去,据此可填入“流连忘返”。“流连忘返”:常形 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主语是蜀口茶,其特点分别是汤色透明清澈、醇香浓郁、沁人心脾,一年可产四次,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名贵。将长句化为短句,只需以主谓句的形式分别列 举其特点即可。【20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比喻:“
23、白雪般的油桐花瓣一路飘泗”一句使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油桐花瓣。喻体是“白雪”,把油桐花瓣比作白雪。他们的相似点是颜色相同、数量多,所以这个比喻句写出 了油桐花瓣的颜色是白色,以及油桐花瓣飘落的数量之多,姿态之轻盈。拟人:“夕阳给万顷碧波披上了金色的余晖”使用了拟人手法,“披上了”是人的行为,此 处把夕阳拟人化了,赋予夕阳人的行为动作,“披上了”动作温柔轻盈,表现了夕阳的温柔 与多情。(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 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陕西省 西安市 第一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