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学年教学质量检测题语文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传来捷报,在以往丰硕的发掘成果的基础上,此次祭 祀区发掘1834平方米,新发现的6座坑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 3155件。大量新出土文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澄清了以往古代巴蜀研究的一些迷失,进一步 勾勒了中华先民早年突破地理疆域限制,在多民族交流融合中开拓前行的壮阔历史画卷。相对于中原广袤平原,巴蜀偏于一隅,向来以
2、山高水远著称。过去学术界流行的看法 是,诸如四川这样的巴蜀地区,文化多半是封闭的,与中原文化没有什么实质联系。如顾 颉刚的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认为:“当时的蜀国本和中原没有什么关系, 直到春秋战国间才同秦国起了交涉不幸历代人士为秦汉的大一统思想所陶冶,认为古 代也是一模一样的,终不肯说这一块土地上的文化在古代独立发展,偏要设法把它和中原 的历史混同搅和起来,于是处处勉强拍合,成为一大堆乱丝J三星堆大规模考古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少是晚期之末起。巴蜀地区与中 原间就打破隔绝,开始往来交流,有时还是比较畅通的频繁交流。从本次发掘出土的若干 新器物即可看出,巴蜀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存
3、在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3号坑、8号坑发现 的铜尊、铜量、铜甑等,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与甘 肃、青海地区齐家文化的玉琮有明显的渊源关系;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 玉戈等,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同类器物存在。三星堆遗址大量令人赞叹的丰富文物为如何看待和解读蜀国古史传说提供了新的参照 坐标。东晋史学家常朦的华阳国志蜀志日:“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 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对于诸如此类的蜀 国古史传说描述,尽管并非孤证,但由于缺乏并无从进行确凿的考订,过去史学家多半持 审慎接受态度。三星堆
4、考古表明,许多古史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往往是有一定史实背景的。大戴礼 记帝系史记夏本纪均称,颛顼产鲸,鲸产文命,是为禹。这就是说,夏王与蜀王 均为颛顼的后代,因而夏文化与蜀文化自应有一定的关联。有趣的是,三星堆发现的陶秀 和玉璋,与位于洛阳东部偃师境内的夏文化遗址二里头考古发掘出的杏和玉璋,存在明显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疆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於是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与秦,欲许之。屈原曰:“前大王见欺於张仪,张仪至,臣以为大王烹之;今赦不诛,又欲听其邪说,率先事秦。夫匹夫犹不忘仇跳,况君 乎?未得秦欢,而先触天下之公愤,臣窃以为非计也。怀王曰:“许仪而得
5、黔中,美利 也。后而倍之,不可故卒许张仪,与秦亲。(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 之力/B.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 之力/C.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 马之力/D.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不费牛马 之力/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媵指先秦时期贵族女子出嫁时陪嫁的人
6、,与阿房宫赋中“妃嫔媵婿,王子皇孙”的 “媵”含义相同。B.鱼肉指像鱼肉一样任人宰割,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鱼 肉”意义用法相同。C.苏秦是战国时纵横家,提出“合纵”抗秦策略,与过秦论中“有苏秦之属为之谋” 的苏秦是同一人。D.仇傩意思是仇人,仇、饿两个词语同义,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傩已灭”的 “仇傩”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为了得到黔中土地,尽管不忍开口,但想把献出张仪作为交换条件之念,符合“暴 秦之欲无厌”的认识。B.郑袖认为楚王对秦国没有尽礼,不仅没有献地,还要杀张仪,必然会导致秦国报复,成 功混淆了楚王的视听。C.张仪
7、死里逃生,也不忘记自己策士身份和游说目的,用秦国优越地理位置、强大军事实 力等游说、威逼楚王。D.楚王目光短浅,不辨忠奸,释放张仪,不顾屈原劝阻,献出黔中之地,冒犯天下结好秦 国,犯了不知人之错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2)不至十日而距杆关,杆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14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 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资治 通鉴周纪三)请结合选文与屈原列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张仪不符合孟子口中“大 丈夫”的原因。【答案】
8、10.A 11. B 12. D13. (1)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夫人郑袖,而郑袖 的话楚王全部听从。(2)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杆关,杆关形势紧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 了。14. (1)以六百里商於之地欺骗楚王,离间齐楚。(2)借靳尚之口诡辩,让郑袖在楚王面前为自己开脱。(3)用强秦之威逼迫楚王,屈其事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 百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舫船载卒”中“卒”是“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五十
9、人与三月之食”是“载”的宾语,所以“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之间不能断开;“下 水”是“浮”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六国的宫妃,王子王孙。B. “意义用法相同”错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鱼肉”是名词,鱼和肉。 句意;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C.正确。D.正确。句意:等到仇敌已经被消灭。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 “献出黔中之地”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许仪而得黔中,美利也”可知,怀王保留住了 黔中的土地。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
10、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疆”,通“强”,强大、强盛;“善”,与交好;“事”,侍奉。(2) “距”,到达;“惊”,形势紧张;“城守”,据城守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 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依据原文“惠王日:彼楚王怒子之负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可知,张仪曾经利用 楚怀王想要收复商於的愿望,让楚国和齐国绝交,后又拒绝归还商於六百里地,欺骗了楚 王。张仪这种欺骗行为,不符合孟子口中的“大丈夫”。
11、依据原文“张仪日:秦疆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郑袖,袖所言皆从”“靳尚谓郑 袖日:子亦知子之贱於王乎?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不若为言而出之”可知,张 仪为了到楚国之后免于被杀,借靳尚之口诡辩,让郑袖在楚王面前为自己开脱,这种行为 也不符合孟子口中的“大丈夫二依据原文“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 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疆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 患也”可知,张仪用强秦之威逼迫楚王,屈其事秦,不符合孟子口中的“大丈夫二 参考译文:秦国要挟楚国想得到黔中一带的土地,要用武关以外的土地交换它。楚王说:“我不愿 意交换土地,只要得
12、到张仪,愿献出黔中地区。”秦王想要遣送张仪,又不忍开口说出来。 张仪却请求前往。惠王说:那楚王恼恨先生背弃奉送商於土地的承诺,这是存心报复 您。”张仪说:“秦国强大,楚国弱小,我和楚国大夫靳尚关系亲善,靳尚能够去奉承楚国 夫人郑袖,而郑袖的话楚王是全部听从的。况且我是奉大王的命令出使楚国的,楚王怎么 敢杀我。假如杀死我而替秦国取得黔中的土地,这也是我的最高愿望J于是,他出使楚 国。楚怀王等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要杀掉他。靳尚对郑袖说:“您知道您将被大王鄙 弃吗? ”郑袖说:“为什么? ”靳尚说:“秦王特别钟爱张仪而打算把他从囚禁中救出来, 如今将要用上庸六个县的土地贿赂楚国,把美女嫁给楚王,
13、用宫中擅长歌唱的女人作陪 嫁。楚王看重土地,就会敬重秦国。秦国的美女一定会受到宠爱而尊贵,这样,夫人也将 被鄙弃了。不如替张仪讲情,使他从囚禁中释放出来。”于是郑袖日夜向怀王讲情说:“作 为臣子,各自为他们的国家效力。现在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王就派张仪来了,对大王 的尊重达到了极点。大王还没有回礼却杀张仪,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国。我请求让我 们母子都搬到江南去住,不要让秦国像鱼肉一样地欺凌屠戮。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 像过去一样优厚地款待他。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还没离去,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游说楚怀王说:“秦国拥 有西方的巴郡、蜀郡,用大船装满粮食,从汶山启程,顺着江水漂浮而下,到楚
14、国三千多 里。两船相并运送士兵,一条船可以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顺流而下,一天可走三百 多里,即使路程较长,可是不花费牛马的力气,不到十天就可以到达杆关。杆关形势一紧 张,那么边境以东,所有的国家就都要据城守御了。黔中、巫郡将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 秦国发动军队出武关,向南边进攻,楚国的北部地区就被切断。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 可以造成楚国的危难,而楚国等待其他诸侯的救援,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从这形势看 来,根本来不及。依靠弱小国家的救援,忽略强秦带来的祸患,这是我替大王担忧的原因 啊。”此时楚王虽已得到张仪却又难于让出黔中土地给秦国,想要答应张仪的建议。屈原 说:“先前大王被张仪欺骗,张仪来
15、到楚国,我认为大王会用鼎镶煮死他;如今释放了他不 忍杀死他,还听信他的邪妄之言,带头侍奉秦国。普通百姓还不忘仇敌,况且是您呢?没 得到秦国的欢心,却提前触犯了天下人共同的愤怒,我认为这不是好的计策。”怀王说: “答应张仪的建议可以保住黔中土地,这是美好有利的事情。已经答应了而又背弃他,这 可不行。”所以最终答应了张仪的建议,和秦国相亲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16、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山光”“马惊”可谓奇笔,诗人心中惊喜难禁,先睹为快之意呼之欲出。B.颔联“长春苑”“不夜城”指代乾明寺,表现雪后繁华之景,给人芳菲三春的错觉。C.颈联以一 “弄”字置于“晴”上尤为活泼传神,与“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同工之妙。 D.尾联回扣标题,诗人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意犹未尽,愿宿于此,以待赏明日之景。16.元丰四年(1081年)冬,黄州大雪。苏轼在书雪中说:“今年黄州,大雪盈尺J 诗人是如何表现“大雪盈尺”情形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5. B 16. (1) “门外山光马亦惊”,用马儿的惊异来描写雪后漫山皆雪,呈现 出一片银色的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2)
17、 “风花”即雪花,“不夜城”指代乾明寺,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相辉映,彻夜通明。 正面突出雪之大。(3) “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 侧面烘托雪之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表现雪后繁华之景”错。应是表现了雪后彻夜通明之景。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门外山光马亦惊”,门外漫山白雪银光照眼,马儿惊异忽然间换了世界,用马儿的惊异来 描写雪后漫山皆雪,呈现出一片银色的世界。侧面烘托雪之大。“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写寺中雪景。“风花”指雪。不夜城,一般也
18、用来形 容灯火通明的城市,这里指雪光映照,有如白昼。长春苑、不夜城皆指乾明寺。出句写乾 明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正严冬,梨花不当开,故置一 “误”字。对句写乾明寺月光 照于上,雪光映于下,有如不夜城一般,彻夜通明,故云“云月长临不夜城”。隆冬之际东 风误吹,寺庙如长春苑梨花开遍,形象描绘雪光、月光交相辉映,使这个夜城总似白天。 正面突出雪之大。“待听催檐泻竹声”,诗人想象雪过天晴,听着融化的雪水倾泻在檐下修竹上的声音。申说 留宿的目的是要欣赏大雪融化之景。雪大,融化时的雪水必多,流动时会发出声响。侧面 烘托雪之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9、(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 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诗描写了月光照耀 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的江水都洒满月光的景象。(3)作为中华民族象征之一的“龙。因能飞行、会呼风唤雨等特性而在古诗文中常常出 现,比如“,:【答案】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涌涌随波千万里 .何 处春江无月明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荆、潴、渊、蛟、回、逆。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
20、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酷夏,心不静,气不顺, 之余,除了听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以外, 唯靠读书静心。鲁迅的故事新编共八篇小说,是鲁迅辗转京、厦、广、沪四地而做。用时竟达十 四年。在给友人的信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太爱惜身体在我看来,他并非厌世,而是 身不由己。一个读透古书的人,写起拟古之作,可谓 。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每读一遍,便激赏一次,让人 。故事新编的脉络,分明是鲁迅的心迹。他写补天,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写 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薇:对于威 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战;非攻篇,借墨子这潭深水,倒
21、映出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zzs/zs/zzzvzzzzzzzz/zs/zszs/*zzx/zs/zz/z/z/zs/,z,xzzvzzzvs/,zvszz%/*再然后,以出关起死,涂抹出人生与社会的苍凉。调皮的文笔、始终蓬勃着的少年气及沉浸式的浪漫,让这个故去八十六年的、也曾壮 怀激烈过的人,依然是我们的恩师和益友。如今,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仰 仗他的冷峻和深远,让酷热笼罩的心头又一次享受清凉。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着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等问题,请加以修改,变 成结构整齐、表达流畅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
22、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答案】18.心浮气躁 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 到渠成、得心应手) 爱不释手(爱不忍释、叹为观止)19 .补天篇,契合着他欲补苍天的志向;理水篇,践行了他务实趋真的精神;采薇 篇,表现了他对“隐”与“退”的思考;铸剑篇,饱含着他对威权的轻蔑与挑战。20 .构成:将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感受比作在酷热的天气里吹空调。效果:与开头“酷夏,心不静,气不顺唯靠读书静心”相呼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鲁迅的冷峻和深远给予浮躁的自己精神上的镇静与愉悦。【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
23、用成语的能力。处,语境“心不静,气不顺”强调酷夏人容易心气浮躁,可用“心浮气躁”。心浮气躁: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处,语境形容鲁迅读透古书,写拟古之作就非常容易,可用“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垂 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 很熟悉,做起来容易。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 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易如反掌: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 成。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自然成功。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 常顺利。处,语境形容读鲁迅的故事新编的人对书的喜爱之态,爱不释手(爱不忍释、叹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