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1.docx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礼记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 .把握文章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第1课时虽有嘉肴一、新课导入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单纯教师授课不关注学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绝对放手、学生 主宰课堂的“放手式”教学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必须注重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 其实古人早在礼记上就有“教学相长”的论述,让我们走进礼记集解中的学记,悉心体味吧。二、自主学习(一)一一预习与展示1 .文言词语虽有嘉肴:虽,连词,即使。嘉肴,美味的菜肴。嘉,美好的。肴,熟肉食。弗食,不知其
2、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昧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是故:连词,因此。困:(受到)阻碍,不通。自反:自己反省。自强:自己督促自己。强(qidng),勉力,勉强。故:连词,所以。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2 .朗读节奏(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 .作者作品礼记是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经”的文字称为“传
3、”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 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 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三、自主学习(二)一一交流与展示1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点拨明确】(1) “教学相长”。(2)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 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2 .开头“虽有嘉肴” 一句有什么作用?【点拨明确】类比说理。3 .本文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点拨明确】本文开头运用类比
4、的手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申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 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最后点明观点“教学相长”。文 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4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点拨明确】学与教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为教育而日进,而日深;教育因为学而益精,而 益新。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把学与教育联系统一起来。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精彩开篇词】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一孙中山曾说:“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他提出的“天下为公”和“平 等、自由、博爱”的学说,即是“大同学说”。借此颠覆了满清统治,建立了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在此 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礼记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 第6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1 部编版 初中语文 年级 单元 22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