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超群工艺1. 消灭: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消灭了铜器,如距今 4000 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2.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进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超群。在铸造技术上,承受“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 832.84 千克。四羊方尊司母
2、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刻有文字的甲骨2. 甲骨文的觉察1899 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觉察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 15 万片,单字计 4400 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 1500 个以上。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格外丰富,涉及祭祀、战斗、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 甲骨文觉察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觉察的古代文字中年月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进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头。三、甲骨文
3、的造字特点难点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根本构造,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是汉字形成与进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字形举例【学问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头消灭,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
4、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西周毛公鼎及铭文五、总结提升1. 学问梳理歌谣青铜器与甲骨文原始后期有青铜,商周礼器它铸成。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现安阳。象指会形造字法,一脉相传人人夸。2. 易错点拨(1)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2)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3)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头。例题 1 在 202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舞企业开展共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
5、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思路分析:观看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表达了我国超群的青铜冶炼技术,应选B。答案:BA.B.C.D.例题 2 河南安阳被称为文字之都是由于文字之根在安阳,文字的流变也可以在安阳找到印记。一件件遗存都闪耀着文字的光线,追溯历史的轨迹,应首先参照 思路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消灭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头。甲骨文首次觉察于河南安阳。追溯历史的轨迹,应首先参
6、照 A, A 是甲骨文。答案:A例题 3 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但凡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但凡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以下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三国演义B. 后羿射日C. 商朝金文D. 炎帝传奇思路分析: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但凡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但凡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商朝金文属于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应选C。答案:C甲骨文是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状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头,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7、。2023 年,考古工作者在对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开掘的资料进展整理时觉察了大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说明大约在距今 5000 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头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 1000 多年。分析: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化。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我以课标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作了这样几点处理: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小包袱”也就是很多与本课有关的紧紧相连的问题,在预习环节就给学生预习。随着内容的进展,不断的甩出我事先设计好的这些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问
8、题,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实际上都是暗藏玄机,起到层层铺垫的作用, 从而使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体会觉察的乐趣,真正表达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设计了几个玩耍,如本课开头的猜字玩耍,简洁任务,造字玩耍和侦缉档案等,这些玩耍在设计上教学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于不经意间渗透教学思想,表达“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第三,联系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多处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在语言上力求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从形式上借鉴了著名消遣栏目形式及主持人风格。本节课我力图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乐观和愉悦的教学气氛,从而到达培育学生
9、终身学习力气。在上完这节课后,自我感觉有这样几个亮点:第一,课堂上气氛活泼,学生反响猛烈,有较浓的兴趣和乐观性,原来我们这节课的内容说的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学生知之甚少,比较枯燥,但是通过课前布置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将学生的乐观性调动起来了。其次,对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呈现自我感觉是本课的一个设计亮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甲骨文的意义;得出甲骨文与汉字有着渊源的关系,今日的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第三,“青铜器”这一环节提问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留意。通过追问的方式使学生很轻易就能理解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经觉察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能真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绚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才智的”,从而到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固然每一节课都还有很多缺乏之处,这课也是如此第一,本课导入设计欠佳,与本课连接优点牵强;本意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结果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抱负。其次,关于青铜器的制作过程问题设计过多,以至于后面的内容被弱化了,时间不够;这一环节设计不好本意是想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才智,可是问题过多了。第三,在最终的一个环节中,关于青铜器的意义应当有学生概括,由于在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那么多以后学生应当可以自己分析出来,而不需要教师来表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