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难点专练(上海) 热点05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docx
《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难点专练(上海) 热点05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难点专练(上海) 热点05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点05传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60分钟)1 .文言文阅读试题分为两类:1 .历史传记类文言文阅读;2.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 其中,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实词,文学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主要考察文言虚词。2 .选文来源呈多元化态势,材料选择更加广泛,由过去基本取材于二十四史,扩大到其 他各类文本,尤其是纪事本末体史书。涉及政绩、谏谆、廉洁、经济、民本、治学、读 书、孝道、修身等方面。3 .题型注重对文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对作者写作目的、思路把握的考查。一、考点解读涉及到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有1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2、法。“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不同用法”指的 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 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这部分考查是在翻译题目中体现出来。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词语、句法、修辞、古代文化常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语句理解、 转换表达能力。通常是直译。3 .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大意的理解。要求做到从整体感知到片段阅读再到整体把握。 一般涉及(1)某个论点的依据;(2)某种现象的本质;(3)某事的原因(4)某人的 形象特征等。4 .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主要指考查文
3、言实词的意义。通常是填空和选择。5 .凭借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等。主要指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文从字顺、准确生动表达。通常是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升太平府知府。至则叹日:“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 矣,不宽不可。”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士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公至, 悯然日:“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 郡大治。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日:“民饥甚矣,必请EM夏堂以待爰虹廖 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
4、万人。”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汆之法,民赖 以存治。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日:“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 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民尽死,赋从何出? “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 郡先。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更多赂瑾者。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 瑾怒。或以告公。公日:“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卒弗赂也。居无何瑾 *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公日:“吾乃今可休矣。”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 参政致仕。(节选自才隽李往哲列传) 【注】羡余:赋税的余额1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循故实(2)比又视南城 【答案】(1)遵循 (2)督
5、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意义的能力。(1) “循”,遵循。句意:等到又到南城巡视时。(2) “视”,督查。句意:于是亲自安抚(流亡的人们)。14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稽录羡余() A.登记 B.仔细 C.核查 D.延迟(2)无敢冒利者() A.侵犯B.贪占 C.冒充 D.盗窃【答案】(1) C (2) B【解析】(1)“稽”,核查。句意:核查记录赋税的盈余。故选C。(2) “冒”,贪占。句意:没有人敢贪占利益。故选B。15 .把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答案】百姓已经
6、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请”,(向上级)请示;“赈”,赈济;“宁”,宁可;“活”,使活。16 .用为第段画横线部分断句。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答案】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了不久,刘瑾被诛杀,各位贿赂的官员都受到牵连,台谏官就推荐项公刚直不 屈可以重用。“居无何”的意思是“过了不久”,作句子的时间状语,应单独成句,应在“何”后断句。“瑾诛”的意思是“刘瑾被诛杀”,而“诸赂者
7、”指的是各位贿赂的官员,应作下一个句子的 主语,故在“诸赂者”前断句。“诸赂者”与“败”构成主谓结构,不可断开,“台谏”是官职名称,作下一个句子的主语, 应在“台谏”前断句。正确断句为: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17 .第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 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 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项经治理太平
8、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的原因,从文中“太平,建康南屏也, 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可知,项经认为,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 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应该用宽厚的政策来安抚他们。而从文中“夫临江与 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可知,项经认为临江与太平不同,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 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严政击寇。从中可以看出,项经根据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来采取不同的策略,但他的出发点 都是对百姓的爱护。18 .第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答案】这番话指出为政当以百姓的性命为重,而催赋会逼死百姓,违反了为政宗旨。 再指出“民尽死”的催赋结果
9、违背了征税的目的,从现实利益看,催赋也是无益的。另外, 把羊绑上石头丢进水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催赋的危害,也增强了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化理以民命为重”这句话指出为政当以百姓的性命为重,这是摆明为政的基本原则,让 对方无可辩驳。接着,作者写出催赋会造成的后果,“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 而沉之渊,直速死耳”,催赋只会加速百姓的死亡,这就违反了为政宗旨,从而指出催 赋这一做法是错误的。“民尽死,赋从何出? ”则是用一个反问句,指出如果催赋造成人 民大量死亡,又如何能征收到赋税,显然,催赋结果违背了征税的目的,从而确认了催 赋的错误性。所以,这一段话通过
10、严密的逻辑指出对待受灾的百姓不能采用催赋的方法。 同时,作者在这段话中还将对百姓催赋比喻为把羊绑上石头丢进水里,这一比喻非常形 象生动,又易于理解,将催赋的危害充分展现,既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增强了说服 力。参考译文:项公名经,字诚之,号怡庵,是项公项襄毅(谥号)的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成化 年间丁未年考取进士,第二年,被授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皇上命令检查皇宫的府库, 皇宫府库一向被有势力的权贵掌管,项公上任后,按照原来的实际情况,核查记录赋税 的盈余,没有人敢贪占利益。等到又到南城巡视时,南城已经做得很好。他担任御史有 七年,有他父亲倔强风骨。后来项经升任太平府知府。一到衙门就感叹说:“唉!
11、太平是建康的南面屏障,实 在是国家重要的郡,然而百姓们贫困得很,不施行宽松政策不行。”于是亲自安抚数以 万计的流亡而来的人。等到他调任管理临江。临江跟袁、筠各个郡县接壤,土匪强盗任意抢劫,在那里出 没。百姓们不能安居乐业。项公到后,怜悯地说:“临江与太平不同,盗匪们不打击, 百姓不得安宁。”于是马上捕捉各方盗匪一百八十人,按法处置他们,全郡就治理好了。一年后,临江闹饥荒,有关部门正要请求赈灾,项经说:“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 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在太守。我宁愿用 一人性命救活数万百姓。”于是打开府库拿出五千多两银子,设立了和汆之法,百姓们 就依靠这来生活。
12、而上级监管部门催缴赋税正着急,项公就进去争辩说:“教化治理百 姓,以百姓的性命为重,百姓疲惫,还在用鞭子驱赶他们,这就像在羊身上捆绑了石头 后把它沉入深渊啊。只是加速死亡啊。百姓全死了,赋税从哪里来? ”后来这年大丰收, 百姓们感念项公的恩德都要报答他,赋税征收领先于其他个郡县。当时宦官刘瑾掌握朝中权力,专权朝政,天下的官吏们大多贿赂刘瑾。其中各部门 官员贿赂各有等级,项公不贿赂,刘瑾就生气了。有人把这情况告诉了项公。项公说:“人各有志,他为什么要生气?如果生气,这是我的命”最终没有贿赂刘瑾。过了不久, 刘瑾被诛杀,各位贿赂的官员都受到牵连,台谏官就推荐项公刚直不屈可以重用。项公 说:“我只想
13、现在可以退休了”。于是写了奏折请求告老还乡,凭江西右参政身份退休。 四、(2017.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在东都与李密战, 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师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 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前后降者千余 人,县境以清。迁安州刺史,又令徇广州。行次九江,会辅公柘反,遣兵围猷州。大亮 击破之。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日:“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 ? 一皆放遣。寻召拜太府卿,出
14、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 献之。大亮密表日:“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 擅,便是使非其人。”太宗下书日:“有臣若此,朕复何忧!”后拜左卫大将军,兼领 太子右卫率,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日:“至 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太宗每有巡幸,多令居守。房玄龄每称大亮之 节,可以当大位。*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 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 弼拒而不受。(节自旧唐书李大亮传)注台使:朝廷的使者。 将作丞:官职
15、名,级别较低。19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贼寇境 (2)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答案】(1)侵犯(2)暗示【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 思和用法。“贼寇境”,从句中来看,“寇”应为动词,因为前后都是名词,而“寇”处于谓 语的位置,故应为动词,这句话是说“贼人侵犯边境”,“寇”应解释为“侵犯工”见有名鹰, 讽大亮献之:从文中语境来看,这是说朝廷的使者看到有名鹰,就暗示李大亮献出来, 此处的“讽”应解释为“暗示”。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 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
16、体的上下 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 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 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 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 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20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大亮又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A.送给B.和,同C.参加D.帮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大亮又 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从语境来看,李大亮应该是把自
17、己所骑的马杀掉来送给他们 宴乐,此处的“与应是动词,解释为“送给”。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 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 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耍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 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 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 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21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每称大亮之节
18、,可以当大位。A.接受B.担任C.适合D.把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每称大 亮之节,可以当大位”,从语境来看,“房玄龄每称大亮之节,可以当大位”,“大位”指 的是大的职位,故“当”应解释为“担任”。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 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 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 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
19、多义、古今 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 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22 .第2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23 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C.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D.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第2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文言 断句的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 忍以汝为贱隶乎“,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土族
20、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 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然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如“汝 辈”“衣冠子女”“此”“吾”等,再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衣冠子女”指的是“土族人家的 子女“,一起做句子的宾语,故不能分开,排除AC两项;“吾”是句子的主语,后面都 是“吾何忍”的内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选择D项。23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恨相得之晚。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答案】大亮在路上遇见张弼,认出了他,拉着张弼掉下眼泪,为这么晚找到他而遗 憾。(大亮)大量地拿出家产来送张弼,张弼拒绝了,没有接受。【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
21、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 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大亮遇诸途 诸 兼词,“之于”,“途、道路; “而识之”,“识”,认出;持弼而泣,“持”,拉着;“恨”,遗憾;“相得之晚”,指这么 晚找到他;“推家产以遗弼”,“以。连词,表目的,来,“遗”,送给;“弼拒而不受,“拒”, 拒绝。24 .第段划线句反映了太宗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A.欣慰B.自豪C.感动D.庆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段划线句反映了太宗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恰 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对人物心理的
22、分析。首先找到划线句,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再结 合具体的情境分析情感。“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意思是“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 整晚上都能安睡”,这说明太宗对李大亮非常信任,表达的是“欣慰”之情。如理解为“感 动”有点太过,如理解为“自豪”与事实不合,如理解为“庆幸”则与二者的身份不合。25 .第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反映了李大亮 和 的特点。【答案】有勇有谋宽厚仁爱【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第段,劝降敌人和遣散奴婢两件事反映了李大亮” 什么特点,这是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首先找到这两个事件,根据李大亮的表现 概括特点。如劝降敌人的时候,李大亮“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
23、群胡感悟, 相率请降。大亮杀所乘马,以与之宴乐,徒步而归”,以单马威慑敌方,以“祸福”来晓 谕敌方,以杀马送给对方宴乐来感动敌方,这体现出人物有勇有谋的特点;如遣散奴婢 的时候,他说“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表现出宽厚仁爱 的特点。五、【2015上海高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日:“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 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 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属,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 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难点专练上海 热点05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3 年高 语文 重点难点 上海 热点 05 传记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